陈云调研上海,发现棒冰论碗卖,陈:这里面有问题

秀才说文史 2023-10-28 15:14:00

1961年6月的一天,陈云坐专列抵达上海。

到达上海当天,陈云没有住进上海方面安排的招待所,而是选择住进了舅舅家的邻居农民廖开弟家里。

第二天一早,陈云在廖开弟家里简单吃过早饭,没顾得上休息,就带上廖开弟和一名工作人员上街去了。

陈云这次来上海既不是观光旅游,更不是走亲串友,而是调研来了。

建国初期的大上海,一派春和景明,百姓安居乐业。陈云看了一圈,起初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正在陈云一筹莫展之际,面前一个小店卖冰棒的店员吆喝声吸引住了陈云:“棒冰、棒冰,两分钱一碗。”

陈云纳闷了:棒冰不都是按根卖的吗,这大上海,怎么论起碗卖了?

不好!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陈云到底看出什么问题来了呢?

陈云是北方人,小时候每逢夏天,镇子上的小卖铺里都会有冰棒售卖,上午的时候,冰棒都是论根卖。那时候,由于没有冰箱等电器设备,保温条件不是太好,到了下午,卖不出去的冰棒开始融化,店员就开始对残缺不全的冰棒降价出售。直到快关店的时候店员对过度融化的冰水就开始论碗卖了。有时候两分钱一碗,有时候一分钱一碗,挺划算。

现在明明是大上午,虽然太阳当头,炎热难耐,冰棒也不至于都融化了吧,除非是......陈云到底想到了什么?

陈云越想越后怕,他让工作人员喊住了卖冰棒的店员,上前问道:“冰棒,冰棒,人家不都是一根一根的卖,你怎么论碗卖呢。”

店员没有说话,而是打开了箱子,陈云上前一看,箱子里的冰棍全部融化成了冰水。

“说是冰棍,进到店里都成冰水了,若不论碗卖,什么时候卖的完。”店员哭丧着脸说。

看陈云他们穿戴干净,店员又说:“看你们像是外地来的,天这么热,买一碗解解暑吧。才两分钱一碗,便宜得很。”

陈云他们只好坐下来,每人喝了一碗冰水。陈云心里瞬间凉爽了下来,心里却因为一碗冰水堵得慌。看来,这次调查要先从这碗冰棍入手了。

看到不远处就有一家生产冰棍的厂子,陈云就过去询问,他们生产的冰棍都卖到哪里了。

看到陈云穿戴像上面来的干部,开始还以为冰棍出现质量问题了呢,厂长怎么都不肯说。

待陈云说明原因,厂长才说,这都是县里的规定,他们生产的冰棍不准就地出售,必须有有供销部门统一采购,按区派送,这些冰棍按照这么个流程一圈子走下来,又缺少必要的保温措施,等送到乡下的小商店里,早融化了。

冰棍是这样的层层派送,那么,其他商品是不是也这样呢?

经过进一步调查,还真的都是。

从群众生活需要的米面油蛋肉,再到活禽活鱼都是先调拨到上海市,再统一向各县区分配。

统一分配也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出在当地部门搞一刀切。米面油这些东西随便放多久都没事。可是活禽活鱼要是经过这么一捣腾,到了地方能够活着的几乎寥寥无几。

经过几天的调查,陈云果然发现市场上几乎没有活鱼,全是死鱼,

这些还不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揪着陈云的心,那就是母猪死亡问题。

中央的政策是鼓励农民养猪,可到了上海的青浦政策执行全走样了。青浦的政策是:以公社集中养殖为主。开始农民家的猪,都被公社作价收购集中饲养了。其中的很多的母猪,养了一段时间后一个个都病死了。

为什么母猪在农民手里养的好好的,到了集体统一饲养都病死了呢?

通过调查,陈云得出了三点解释:一是人手跟不上。公社饲养员,人员少,一个人要管几百头猪,喂食不固定,卫生防疫跟不上。二是饲养员的思想觉悟不高,认为是集体的猪,养好养坏和自己没有利益关系,养猪存在了应付现象。三是很多母猪怀了崽,更需要倍加照顾,在那种粗放的、恶劣的卫生环境下,不死才怪。

陈云不单单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是为了解决问题。

回去后,陈云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整理,总结出了一份万余字的调查报告,直接去找上海市相关领导,对这种死板的做法给予了批评指正,并指出了解决的办法。

后来,上海市场上又能买到活蹦乱跳的鱼了,冰棒又开始按根卖了。关于母猪饲养,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陈云的这种“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善于抓住细节,于细微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务实作风,值得我们每一位后人学习。

0 阅读:32

秀才说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