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初,当全球媒体的焦点都集中在盟军登陆法国和诺曼底海滩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却在6月15日发起了对战略要地塞班岛的进攻。这场战役是“犁头行动”(Operation Forager)的一部分,目标是夺取马里亚纳群岛。塞班岛是此次行动的关键,因为该岛的机场能够使波音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将日本本土纳入作战半径。如果成功占领塞班岛,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就能展开全面。

塞班岛的石灰岩洞穴和深邃峡谷为守军提供了天然屏障。尽管海军陆战队对热带丛林和山地作战并不陌生,但塞班岛战役却是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

一辆日本 97 式中型坦克(前)和一辆 95 式轻型坦克
日本装甲部队的组建与计划此前日军仅小规模使用坦克,但在塞班岛集结了约100辆坦克,试图通过一场“装甲骑兵冲锋”将美军赶回海滩。这种战术被称为“玉碎冲锋”,即以牺牲精神发动自杀式攻击。

在马里兰州阿伯丁试验场的旧美国陆军军械博物馆展出的 95 式 Ha-Go 轻型坦克
日本坦克概况日军的坦克设计普遍落后于欧美,但其驾驶员的进攻性和奉献精神无可匹敌。以下是主要参战坦克型号:
95式轻型坦克(Type 95 Ha-Go):服役时间:1936年。配备37毫米炮,装甲厚度仅12毫米。缺点:防护能力薄弱,易被M4谢尔曼坦克的75毫米穿甲弹击穿。
日本 95 式 Ha-Go 轻型坦克重 8 吨多一点,配备一门 37 毫米 94 式(1934 年)坦克炮和两挺 97 式重型坦克机枪
97式中型坦克(Type 97 Chi-Ha):主要用途:步兵支援。配备57毫米低速火炮,装甲厚度25毫米。缺点:火力不足,难以对抗美军坦克。
日本 97 型 Chi-Ha 中型坦克的初始版本。Chi-Ha 携带一门 97 式 57 毫米坦克炮——一种通常用于步兵支援的低速武器
改进型97式中型坦克(Type 97 Shinhoto Chi-Ha):特点:配备新型三人炮塔和47毫米高初速炮。优势:是日军中最有效的坦克之一,能够穿透谢尔曼坦克侧面和后部装甲。数量:少量参与塞班岛战役。
改进型 97 Shinhoto Chi-Ha 中型坦克使用高速 1 型 47 毫米坦克炮
2式水陆两栖坦克(Type 2 Ka-Mi):特点:世界上最好的两栖坦克。配备37毫米炮,装甲厚度12毫米。缺点:战斗效能有限,更多用于掩护步兵。
日本帝国海军的 2 型 Ka-Mi 两栖坦克旨在支持海军陆战队的行动
第一次坦克冲击6月15日夜,日军首次出动两栖坦克发起攻击。海军陆战队对此早有准备,甚至做好了应对“一切可能”的心理准备。第1陆战师第6团第1营的詹姆斯·雷上尉曾警告士兵:“日本人会把所有能用的东西都扔过来。”

Type-2 Ka-Mi是一款出色的两栖坦克,尽管作为陆地上的实际战车不合格
美军的应对巴祖卡火箭筒(Bazooka):首次大规模投入使用,证明了其反坦克能力。战果:两辆日军坦克被击毁在防线前,第三辆突破防线后被击毙在距8th Marines指挥所75码处。
这支美国海军陆战队火箭筒队在塞班岛战役中杀死了四辆日本坦克
第二次大规模装甲冲击6月16日至17日夜,日本第43师团长佐藤忠吉中将下令发动大规模装甲冲锋。日军计划在美军滩头阵地尚未巩固时发动突袭,但由于准备不足和情报失误,攻击效果大打折扣。

塞班岛上一辆无头 95 式坦克的后视图
日军装甲部队构成第9坦克联队第3、4、5、6大队部分兵力。总计投入44辆坦克。美军防御情报优势:美军侦察和情报部门提前发现日军集结。火力配置:巴祖卡火箭筒小组部署在一线。37毫米反坦克炮和75毫米榴弹炮提供火力支援。谢尔曼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拂晓后加入战斗。
美国 37 毫米火炮 M3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仍在服役。M3 可以在正常战斗距离内穿透任何日本坦克的装甲
战斗经过日军坦克集群在夜色掩护下推进,但因地形复杂和指挥混乱,许多坦克迷失方向或陷入沼泽。美军利用探照灯和燃烧车辆照亮战场,反坦克武器协同作战。战斗陷入疯狂状态:曳光弹、爆炸火光交织,日军坦克被逐一击毁。
美国海军陆战队 M3 火炮机动车携带 75 毫米 M1897M4 炮
战役结果日军损失:约35辆坦克被击毁,大量步兵伤亡。美军损失:第6陆战团第1营伤亡78人,第2陆战团F连伤亡19人。战术意义:美军证明了步坦协同防御的可行性。日军装甲部队的失败暴露了其战术指挥和装备水平的缺陷。
U.S.M.C. M4A2 谢尔曼坦克远远优于日本人部署的任何装甲车
结语塞班岛战役中的装甲冲锋是日军最后一次大规模装甲突击。尽管日军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但其战术指挥和装备水平已无法与美军抗衡。这场战役不仅标志着日军装甲力量的终结,也奠定了美军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的基础。到7月9日,塞班岛完全落入美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