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生一向在发扬、介绍、修正、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上做功夫,虽说一点一滴,一瓶一钵,却朴实无夸,极其切实,再加上一副冲淡夷旷的笔墨,往往能把顶笨重的事实或最繁复的理论,处分的异常轻盈生动,使人读了先生的文章不惟忘倦,且可不费力的心领神会。这本《经典常谈》就是我这话一个确切的明证。”
——吴小如
2、“书中随处可见那一时代学者共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他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
——钱伯城
3、朱自清不仅在(新诗)和(散文)创作上卓有成就,也对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学有深入研究。《经典常谈》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4、全书13篇目录:
第一、《说文解字》
第二、《周易》
第三、《尚书》
第四、《诗经》
第五、三礼
第六、春秋三传
第七、四书
第八、《战国策》
第九、《史记》《汉书》
第十、诸子
第十一、词赋
第十二、诗
第十三、文
5、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经典,是新文化运动开辟的道路,朱自清按照这一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如他讨论儒家经典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真正体现了现代学术摒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的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6、朱自清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注意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可以看作一本儿精彩的(学术散文集)。他不是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的语言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7、朱自清是为了给希望读这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阅读不要(死记硬背)书籍名、作者名、作者时代、书籍卷数,要注重了解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是: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因为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或者同学们读了这本书,把它当做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这正是朱自清在书中寄予的殷切希望。
8、读书方法指导(选择性阅读)
为了更好的选择性阅读,首先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浏览目录)。全书13篇,每篇谈一种或一类经典,这样就可以根据兴趣或目的加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