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全面联手,时机已到?美太平洋司令打破惯例,沙利文察觉不对

焦糖财菜子 2025-01-15 19:22:33

中美联手,听起来像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愈演愈烈的当下,这个提议更像是一块“镜花水月”,既遥远又虚幻。然而,美军太平洋司令的一番反常表态却让局势变得扑朔迷离。美方为何突然在亚太地区表现得如此“和平”?特朗普即将上任,又会对中美关系带来什么新变化?

近几年来,中美关系始终处在“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一边是不断升级的经济摩擦,另一边却是偶尔在全球议题上的有限合作。拜登时期,美国试图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约束中国的发展,比如限制高科技领域的出口、推行印太经济框架。但效果如何?说实话,多少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看看芯片禁令吧,美国出台限制令后,韩国和日本的部分企业内部怨声载道,毕竟这事儿让盟友的经济利益也受了损。而特朗普呢?他在过去执政时的表现是“连打带谈”,一边高喊对华加税,一边又赞扬中美联手可以解决全球问题,比如朝鲜核问题。这种风格,说白了就是短期交易模式,缺乏真正的战略深度。

眼下,特朗普即将上台,中美关系又将进入一个新的敏感调整期。是继续博弈,还是试图转向合作?这恐怕是一个“灵魂拷问”。

说到美军在亚太的调整,不得不提太平洋司令最近的表态。这次,他没像往常那样“打鸡血”式地鼓吹军事对抗,反而提出了一些看似“和缓”的策略,比如分散基地、提升生存能力。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为了适应现代战争形态,实际上却透露出一种“被迫防御”的意味。毕竟,中国在军事技术上的崛起已经让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就拿第六代战机来说,中国的进展速度几乎赶上了“闪电”,而两栖舰和导弹技术更是让美军的传统优势岌岌可危。难怪美军要把军事基地从冲绳逐渐转移到马里亚纳群岛,更分散,更隐蔽,目的就是避免“一锅端”的风险。

这种调整,虽然看上去聪明,但也显得底气不足。美军的资源本就捉襟见肘,加上盟友的支持力度有限,这样的“分散化”部署真的能扭转局势吗?说到底,这更像是一种“防守反击”,而非真正的主动进攻。

再看看美国在亚太的盟友。澳大利亚是个典型的例子,一边支持美国翻新军事基地,一边又试图维持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毕竟,中国可是他们铁矿石的最大买家,这条“金饭碗”,砸了谁都心疼。

去年,中澳之间的贸易关系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特别是在铁矿石出口上。澳大利亚这种“脚踩两条船”的策略,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亚太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普遍心态:既想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又无法放弃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与此同时,中俄的动作也在牵动着美国的神经。去年,中国和俄罗斯在南海地区进行了联合军演,大型舰艇和战机频繁调动,这无疑是在“秀肌肉”。而这样的行动,正好与美军的分散部署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国为什么害怕这样的军演?因为它不仅是对美军基地的直接威慑,更是在宣示一种区域主导权。而对中国来说,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不仅能加深战略互信,还能对美国形成一种“心理压力”。难怪太平洋司令会在公开场合提到,美军需要“生存化”。

特朗普最近的“中美联手”论调,听起来很美好,但问题是,这能落地吗?从历史经验看,特朗普的政策往往缺乏连贯性。他过去一边打贸易战,一边试图通过谈判寻求合作,这种“打一巴掌再给颗糖”的策略,并不能真正赢得中国的信任。

更何况,美国国内政治的分裂,以及军方长期以来的冷战思维,都是中美合作的巨大障碍。拜登时期的对华政策虽然强调多边联盟,但并未真正遏制中国的崛起。沙利文担心特朗普上台后会推翻拜登的政策,这更多是一种政治立场的延续,而非真正的政策优越性。

面对美国在亚太的“新布局”,中国的策略显得更为长远。从技术革新到区域经济合作,中国正在稳步推进自己的全球战略。

比如在军事领域,中国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还通过区域性合作加强了在亚太的影响力。而在经济上,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逐渐将自身打造成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枢纽。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调整更多是一种被动反应,而中国则是“以静制动”。双方在未来的较量中,真正占据主动权的,还是要看谁能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长期发展。

中美关系的“大变天”,是继续对抗,还是逐步走向合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2 阅读:1342
焦糖财菜子

焦糖财菜子

用真实声音,讲述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