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晚,“花韵流芳”纪念评剧宗师花淑兰先生诞辰95周年全国评剧名家演唱会在滦州市中国评剧艺术馆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郑桂芳等发起,吸引了花淑兰先生的亲传弟子和再传弟子以及众多其他艺术家的积极参与。他们怀着对花淑兰先生的敬仰之情与对评剧艺术的热爱,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评剧巨匠。
先导片《花韵流芳》引领在场嘉宾与观众共同走进花淑兰先生光辉灿烂的艺术人生,演出以花派众弟子和再传弟子共同演唱花淑兰先生的代表剧目《茶瓶计》选段“春红报喜”精彩开场;随后,到场的花派传人逐一登台献唱,以深情的演绎深切怀念花淑兰先生。
花淑兰先生祖籍河北滦州葛庄村,八岁随母学评剧,11岁登台演出,她天赋条件好,嗓音高脆、甜润清新,学艺勤奋刻苦,曾拜刘子熙为师。1946年进入北京演出,以《刘翠屏哭井》和《保龙山》声名鹊起。后去张家口演出,在延安革命文艺干部的帮助下,排演了评剧版《白毛女》和秧歌剧《兄妹开荒》,较早接受了革命文艺思想教育。新中国成立后,花淑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0年,花淑兰从华北奔赴东北等地进行巡演,备受瞩目且赢得广泛好评。
1952年起,她先后在锦州剧院、辽宁省评剧二团、沈阳评剧院担任领衔主演、二团副团长、剧院艺术顾问等职务。1955年和1960年,通过进修学习,花淑兰受益于梅兰芳、程砚秋、张庚等戏曲大师,艺术实现进一步升华。她吸取刘翠霞、爱莲君两派之长,并从其他歌唱艺术中汲取丰富营养,逐步形成清脆明亮、高亢流畅、刚柔并济、甜润自然的艺术风格,其艺术特点被誉为评剧界的“花腔女高音”,成功开创了评剧“花派”艺术。
花淑兰从艺近70年,创演了众多经典剧目,公演达万余场。她所主演的《茶瓶计》《牧羊卷》《谢瑶环》《黛诺》《半把剪刀》《三节烈》《女经理》等一系列作品,凭借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舞台形象,深深地镌刻在戏迷和观众的心间。1956年,她怀揣着满腔热忱奔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演出了《志愿军的未婚妻》《相思树》《茶瓶计》等名剧。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又随沈阳评剧院奔赴香港倾情献唱。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花淑兰获奖无数,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令人赞叹。
花淑兰为评剧事业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她在全国范围内授业收徒,其50余名弟子来自七省、市(区),她还创办沈阳评剧院花淑兰艺术学校,任教于北京戏曲学校、辽宁省艺术学校、沈阳市艺术学校等。花淑兰的弟子、学生们多次荣获国家级、省、市级戏曲大奖,以累累硕果彰显着花派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两次题词赞道:“精心育桃李,热情传技艺”,“一代栋梁木,满园桃李花”。
滦州市政协主席崔敬民,滦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吕哲,滦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志勇,滦州市文旅局二级主任科员张彦国等出席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还有:戏剧戏曲学博士、现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戏曲艺术》编辑部主任、编审赵建新;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天津电视台《大师模仿秀》策划兼评委夏冬;辽宁省营口市海云寺方丈、营口市佛教协会副主席圣明法师;国家一级演员、评剧前辈葡萄红儿媳杨敏老师;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主任张志伟,唐山师范学院评剧研究中心杨楠;评剧张派创始人张德福亲传弟子程祥;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月仙亲传弟子马晓晴;评剧前辈四月鲜再传弟子刘文秀;天津市宝坻区曲协主席、京东大鼓董派再传弟子王文磊;北京市中西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海立;评剧花派宗师花淑兰先生外甥女丁来珠;天津市宝坻区戏剧家协会王广忠;廊坊市全兴纸塑制品厂总经理张宝健;云南山西内蒙古三省省级助农大使、唐山市市级助农大使、网红毕火火;评剧前辈李福安之子、天津轻工学院李群等。
本次活动还获得了其他流派众多艺术家的鼎力支持。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早期男旦葡萄红之子张选;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亲传弟子、梅花奖获得者罗慧琴;评剧彩旦表演艺术家、电影《杨三姐告状》金玉扮演者苏纯飞;评剧表演艺术家、文华奖获得者剧文林;石家庄市青年评剧团优秀青年演员茹子强应邀出席本次活动并登台献艺,共同缅怀花淑兰先生。
活动最后,花淑兰大师亲传弟子、花派掌门人郑桂芳携弟子演唱了《绣鞋记》选段“跪至在大堂上连连把头叩”,将本场活动推向高潮。
整场演出精彩绝伦,现场观众反响热烈,掌声雷动。花派艺术在舞台上的不朽魅力与在场人员对花淑兰大师的崇高敬意交相辉映。
此次演唱会不仅是对评剧宗师花淑兰先生的深切纪念,更架起了评剧艺术交流与传承的桥梁。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观众前来观看,为广大评剧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欣赏和交流机会,为推动评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贾琛影
来源:千墨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