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劝告自己的儿子一般都是真心的,尽管老子一辈子可能玩世不恭。
比如东方朔。
东方朔在民间是被当做神仙之流的,故事很多。
他给汉武帝上书自荐。说自己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如珍珠般明亮,牙齿如编串贝壳般整洁,十三读诗书,十五岁学习击剑,十九岁学兵法。说自己勇猛如战国勇士孟贲,敏捷如春秋吴王之子庆忌,廉洁似春秋齐大夫鲍叔牙,守信同信士尾生,因此,可做天子之臣。
汉武帝看了呵呵一笑,自此东方朔就进入公务员系统待诏金马门。
不过这个东方朔有时候也会很混账的,喝多了酒,就在未央宫里尿尿,很没有礼节,被免为庶人。但是不久,东方朔就又想办法让自己重新当了官。
民间奉东方朔为智圣,从东方朔开始,就有了“大隐隐于朝”的说法。
真是公门里面好修行,看看东方朔如何告诫自己儿子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1f1e44e997c5736e4ffaccdaa0f3d4.webp)
《诫子诗》东方朔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首阳为拙,柳惠为工。饱食安步,在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2de4c51886fb9bd1a937e069a3c80cc.webp)
明智的人处世,最崇尚的是"中"。自由自在的,按道处世。伯夷、叔齐那样做是笨拙的,老子讲究清静无为才是巧妙的。吃饱了饭,安稳地散步,用当官代替务农。对世上采取若即若离的玩世的态度:违背时宜,就不会遇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因此,才能用尽了,就会身危,好名的得到虚名。有朋辈的带累自己的人生,唯我独尊的就会与人不和睦。把多余的赠给人,并不空乏。自己都用尽了,也没有多余的。圣人之道,有时隐,有时显。形体能够看见,而精神却是隐藏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固定不变。
东方朔看不起伯夷叔齐,说当隐士是很蠢笨的行为,当官才是最好的生活。做人不要太偏激,还是要守中。
而且有些事情要藏而不露,你能看到的是我的行为,却看不到我的内心。
东方朔看似游戏人生,临终前却劝谏汉武帝远离巧言谄媚之人,可见他的内心。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