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访华虽然未让中美关系出现明显的好转,但中美各领域的高级别对话却相应展开。日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抵达中国,开始进行期待已久的访华之行,而她本人也成为继布林肯之后,拜登政府内第二位成功访华的部长级高官。
相比较布林肯2天的紧密行程,耶伦的访华时长在4天左右,相对丰富宽松的行程,能够让其见到更多的中国高级别官员,同主管经济事务的中国高层进行深入、坦诚的对话,就全球以及中美宏观经济、贸易和金融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沟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耶伦乘坐的专机降落到北京机场后不到12小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又传来消息,美国总统拜登的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也即将来华访问。
对于此事,美国媒体报道称“伴随着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将前往中国就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进行会谈”。据美国政府内部的知情人士透露,克里的访华时间基本敲定在本月末。
但截止目前,克里访华的具体日期尚未公布。自拜登任命克里为气候问题特使,领导美国气候外交工作以来,在过往两年半的时间中,他曾先后两次抵达中国,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展开外交谈判。
相比较于里根、克林顿等强势总统,年近八旬的拜登无论是个人精力还是领导力而言,都明显不足,再加上其本人在外交领域稍显外行,因此本届美国政府的对华外交事务,基本上被三大派别承包,他们分别是以布林肯、沙利文为代表的“外交派”,耶伦、雷蒙多为代表的“经济派”,还有就是克里领衔的“气候派”。
在以上三个派别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外交派”,因为长期秉持对抗、打压中国的全球战略,主张拉拢西方盟友围堵中国,因此并不太受到中方的欢迎。而“经济派”和“气候派”,因为需要在美债危机、贸易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议题上寻求中方的配合与支持,因此对华态度相对比较务实。也正因此,即便中美关系长期未能实现根本性好转,中方同美国经济界与气候变化方面人士的沟通,始终没有中断。
特别是气候变化议题,其所代表的含义已超出减少碳排放、发展清洁能源等事务性内容,成为维系中美关系最后的纽带。如果在气候变化问题的谈判上,中美也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那么中美各领域对话,事实上已经全面关上大门,任何道路都走不通。
其实,早在今年4月中旬,克里就向外界透露,中方已邀请他来华参加两国有关气候问题的双边会晤。当时,中美正处于“气球事件”后的阴云中,外交层面的高级别沟通事实上已经全面暂停,也正因此,克里希望通过访华修复中美两国关系,增加自己在华盛顿的政治资本。
从4月份就开始预热,一直持续到今天,他的第三次访华行程还未启动,甚至于连布林肯、耶伦都已捷足先登,自己还是一眼望不到头,这不禁让外界猜测,中方是否还对与克里会面抱有兴趣。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并没有国务卿、财政部长等内阁官员的职务看起来高,不过在气候变化和环保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之后,它对于美国政治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在对华交往上,美方也习惯性利用环保和气候变化的议题,向中方发难。
例如,在克里来华访问之前,他就为迎合美国内部的反华势力,而对中国大放厥词。克里表示,第一:希望中方增加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投入,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二:针对部分数据没有遵照国际标准的问题,中方必须给出合理解释;第三,希望中方在能源领域学习西方,尽早摆脱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
从克里的表态中不难看出,他本人和其他西方政客并无二致,面对中方时依然是一种盛气凌人的“祖师爷”心态,仗着自己的身份,对中国气候与能源政策指手画脚。
针对克里嚣张跋扈的嘴脸,我方的态度也有所变化。面对记者提问称中方是否邀请布林肯来华访问,我方发言人的回应很巧妙——中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至于具体的访问计划,建议向有关部门去了解。
这番回应透露出的隐含信息是,中方对克里访华的消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如果克里能够主动释放对话的诚意,那么中方依然愿意欢迎他的到来。但如果克里自认为能够在中国身上获得不切实际的好处,那么趁早不用来,省得来回奔波,彼此都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