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楼房基础下沉,这看似坚固的崭新建筑,为何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如此棘手的问题?是地质条件暗藏玄机,还是设计施工存在漏洞?又或者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在作祟?本文一一为您解答!
新建楼房容易出现基础下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地质条件因素
地基土特性:如果建筑地基处于软土、砂土等压缩性较高的土层上,在楼房荷载作用下,土颗粒会发生重新排列和压缩,导致地基沉降。比如在沿海地区的淤泥质软土区域,新建楼房基础下沉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波动会影响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上升时,地基土会被软化,强度降低;地下水位下降,则会使有效应力增加,土层产生固结沉降。
设计与施工因素
基础设计不当:若设计时对地质勘察不详细,未能准确掌握地基土的各项参数,导致基础选型不合理、尺寸偏小或基础承载力计算错误等,都可能使新建楼房在投入使用后出现基础下沉。
施工质量问题
地基处理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若对软弱地基没有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如没有按要求进行换填、压实等操作,就会使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从而引发基础下沉。
桩基础施工缺陷:对于采用桩基础的楼房,若桩身垂直度偏差过大、桩长不足或桩端未进入设计持力层等,都会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导致基础下沉。
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如果出现振捣不密实、存在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会降低基础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和下沉。
外部环境因素
周边工程施工影响:新建楼房周边若有其他工程在进行开挖、打桩等施工活动,可能会对其地基土产生扰动,破坏地基土的原有结构和应力平衡,从而引发新建楼房基础下沉。
地震等自然灾害:在地震多发区域,地震产生的地震波会使地基土产生瞬时的强烈振动,对于处于松散砂土等不利地质条件下的新建楼房,可能会引发地基土的液化或震陷,导致基础下沉。
当新建楼房出现基础下沉问题时,MNC 沉降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MNC 沉降修复技术通过向地基土中注入特殊的浆液,浆液在压力作用下能填充土体孔隙,对松软的地基土起到挤密作用,增加土体的密实度,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同时,浆液与地基土中的矿物质等成分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强度较高的固结体,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从根本上增强地基的稳定性,阻止基础的进一步下沉,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已经下沉的基础进行抬升复位,恢复楼房的正常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