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一月为什么被称为“正月”,“正月”的来源是什么?

民俗正能量 2024-02-09 15:25:07

随着除夕的临近,春节也越来越近了,腊月即将画上一个句号,我们也终将对2023农历癸卯兔年说声再见,与2024年甲辰龙年来一个深情相拥,首先迎接我们的便是正月初一的春节,随着春节的来临,一年中习俗最多的正月也来了,那么每年的农历一月为什么会被称为正月?而正月的来由又是什么呢?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

在民国之前,我们老祖宗传承的历法一直是农历或称为阴历,是由农业生活的体验演变出来的一种历法计算方式。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引进了西方的公历历法也称为阳历。

在中国古代,春节第一天被称为元旦或元日,而正月也被称为端月、孟春等,是一年在的第一月。夏朝时期的历法把农历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最初正月的“正”字与改正的“正”字同音,后来因为秦朝嬴政做了皇帝,便把正月的“正”字读成了与长征的“征”字同音,2000多年来一直沿用至今。

春节北方老百姓为什么要吃饺子,南方百姓吃汤圆?

在北方的民间习俗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初一饺子初二面,来年一定享团圆。因为饺子似元宝,而面条代表了顺顺利利,长寿安康,所以北方老百姓在春节期间有吃饺子和面条的习俗。而南方老百姓吃汤圆,是因为汤圆寓意是团圆美好,甜美有新意。

春节期间“福”字能不能倒贴?

除夕前人们张贴春联和福字,希望把福字倒贴,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倒贴福字,比如院落大门或正厅的大门,都需要正贴福字,有迎春纳福之意。而一般房间里的内室门上、柜门上、厕所间的门上、垃圾桶、米缸等处是可以张贴倒“福”字的。倒贴福字,意为“福到”了。据说倒贴福字的习俗来源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具体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大家可以自行科普啦!

最早的爆竹是用什么做的?

王安石的春节诗句里是第一个词就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古代人们燃放爆竹,最早是燃烧竹子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响,所以称为爆竹,后来随着火药的发明,人们便用来制作爆竹和各类烟花。目的也是为了驱逐鬼怪和迎接各路神仙,所以人们在除夕之夜零时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迎接新年。

除夕和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农历腊月三十是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有哪些重要的习俗呢?一般情况下,人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燃放鞭炮、贴春联、年夜饭、祭祖、挂灯笼、守岁等习俗。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春节不只是中国人的节日,随着2023年联合国将春节定义为联合国的假期,也意味着春节已经走进世界各地,也在逐渐发挥它的影响力,称为全世界人民共同度过的一个假期。

目前春节不仅有中国,还有很多国家都将春节作为法定假期,比如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缅甸、文莱等很多华人居住的国家,也都陆续有了春节的习俗和影响,最后提前祝愿大家度过一个健康而又愉快的龙年春节。

0 阅读:0

民俗正能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