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娶妻生子是人生大事。
彩礼、房子、车子,这些成了许多农村家庭沉重的负担。
农村男女比例失衡,女性的择偶标准也水涨船高,使得农村小伙的婚恋之路更加坎坷。
张明,一个拥有房产、月薪过万的农村小伙,却在相亲路上屡屡碰壁,这究竟是为何?
农村的婚恋市场如同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彩礼、房车等物质条件是硬性指标,但性格、价值观等软性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张明拥有令人羡慕的经济条件,但他执着于寻找年轻漂亮的女孩,这种单一的择偶标准或许正是他屡次相亲失败的原因。
张明第五次相亲失败那天,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他看着相亲对象坐上宝马车离去,心中五味杂陈。
隔壁猪肉铺的老王打趣道:“张哥,这个月第几个了?
要我说,你就该把修理厂那辆奥迪开来镇镇场子。
”张明没有回应,只是默默看着手机里拍下的宝马尾灯照片。
街角的喧闹声吸引了张明的注意。
三个染着黄毛的小青年正围着花店里的姑娘评头论足,言语轻佻。
张明看着那抹淡紫色的身影,一股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
他冲了出去,赶走了那几个混混,而自己的白衬衫也沾满了机油和雨水。
“您的伞。”姑娘递给他一把淡青色的油纸伞,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混着中药香飘来,与那些相亲姑娘身上的香水味截然不同。
这把伞,成了他们之间故事的开端。
之后的日子里,张明总能在修理厂门口看到那个淡紫色的身影。
她有时在给流浪猫包扎伤口,有时在墙角栽种薄荷,更多时候只是静静地擦拭花店的玻璃。
一个闷热的午后,张明看到姑娘踮起脚尖,试图够到顶层书架上的东西。
他注意到她后腰露出的肌肤和精致的蝴蝶骨。
那一刻,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他连夜赶制了一个三层花架,顶层设计成猫窝的形状,底层抽屉里藏着他跑遍县城才找到的同款银杏叶项链。
当他把花架搬进花店时,后背早已汗湿。
“这是给您的。”张明有些紧张地说。
“张先生,”姑娘擦拭着铜钱草的手顿了顿,“上周刘婶说您拒绝了她侄女,因为对方不是双眼皮?”
张明愣住了,修理厂常年弥漫的汽油味此刻让他感到窒息,他像一个被拆穿谎言的孩子。
“那些相亲……”他喉咙发紧,“就像给奥迪换宝马车标,再像也不是真的。”
暮色降临,张明第一次注意到花店里那些隐藏在绿萝丛中的药罐。
姑娘告诉他,这些药是给中风卧床的父亲准备的。
镇上的人都觉得她傻,守着个半瘫的父亲还开不赚钱的花店。
只有张明注意到,她给每盆多肉植物都起了名字。
当姑娘再次踮起脚尖去够那盆名为“晚霞”的多肉时,张明伸手取下了花盆。
他的指腹无意间擦过她的耳垂,姑娘的银杏叶项链突然断落,和那些精心准备的相亲资料一起,落入尘埃。
雨夜的花店弥漫着艾草的清香,张明跪在地上粘补着碎瓷片。
“其实第一次见面我就知道,你工具箱里藏着给我的伞。”姑娘笑着说。
张明的故事,或许是许多农村青年的缩影。
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内在的契合、精神的共鸣才是维系长久关系的关键。
张明从最初的注重外貌到最终被林栀的内在品质所吸引,他的转变也引发了我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在选择人生伴侣时,我们究竟应该追求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