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屠龙少年的反转人生

白驹说 2023-09-22 17:10:38

△汪精卫戎装照

01 屠龙

1910年4月2日子夜,北京城鼓楼西大街甘水桥下。

几团若隐若现的黑影在桥下闪动,传来窸窸窣窣的挖土声。

“培伦,挖快点。”一个男子压低声音说道。

说完,男子继续卖力地挥动铁锹,而那个名叫培伦的男子也开始加快频率,很快,两人挖好了一个不深不浅的土坑。

男子接着又对在场的另一人说:“复生,把炸弹扛过来。”一个圆脸青年应了一声,转身抱起一个黝黑的大铁皮罐子,吃力地缓步走来。

就在这时,桥上传来一连串脚步声,随后便是一声呵斥:“娘的,看你们往哪里跑!”

眼看事情败露,男子也顾不得许多,急忙对同伴喊道:“东西不要了,快跑!”

几团黑影一哄而散。

而事实上,撞破几人行动的只是一名赶大车的车夫。是夜,他正寻找自己的老婆,看有人在桥下鬼鬼祟祟,以为是他老婆在与别人偷情。

凌晨,负责京城治安的巡警赶到现场,缴获了包括铁壳炸弹在内的所有作案工具。内城巡警总厅厅丞仔细端详着这颗足以将甘水桥炸飞的炸弹,忽然灵光一闪:这甘水桥正是摄政王载沣每天的必经之路,莫非有人要刺杀摄政王?厅丞脊背发凉,这可是天大的案子!

于是,一场全城大搜捕开始了。很快,巡警们顺藤摸瓜查到了打造铁皮罐子的铁匠铺,没多久,两名刺客被抓获(另一名革命党人喻培伦提前逃离京城,后参加黄花岗起义,为七十二烈士之一)。被捕的刺客一个名叫黄复生,另一个则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汪精卫。

△青年汪精卫

面对清廷的审讯,27岁的汪精卫慷慨激昂,一人扛下所有罪名。在决定刺杀载沣时,他就没打算活着回来,他曾说过:“此行无论事之成败,皆无生还之望。即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而在狱中,汪精卫更是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绝笔,表明自己为革命而死的心志。

一表人才且视死如归的汪精卫极大地震撼了满清朝堂,就连铁帽子王善耆也亲自替他向载沣求情。

作为当时清王朝的实际话事人,载沣当然想把这些乱臣贼子全部诛杀,但奈何此时的中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已传遍神州大地。而朝堂之上,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汉族官僚集团也同满清政权貌合神离。载沣不得不承认,一味地杀戮只会使清王朝越来越不得人心,他必须采取怀柔政策。

最终,汪精卫“引刀成一快”的理想并没有实现,载沣并没有杀他,只是忿忿地丢下一句:“你们这革命啊,是觉得我们大清太坏,如果你们成功了,我看你也不能强过清朝!”便把他囚禁起来。

一年后,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下,清廷被迫释放汪精卫。当屠龙少年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北京市民用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来迎接民族英雄的归来。

这一天,汪精卫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02 误杀

1935年11月1日上午,南京中央党部礼堂。

时年52岁的汪精卫正在台上主持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的开幕式,此时的他已是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妥妥的民国二号人物。

台上的汪精卫神采奕奕,但殊不知他的内心也有着自己的苦闷。虽然此时国民政府由他主导政务,但在那个动乱年代,枪杆子里才出政权。面对牢牢掌握军队的蒋介石,但凡蒋、汪两派有所矛盾,蒋往往都能压汪一头。

△汪精卫(左)与蒋介石(右)

开幕式结束,进入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环节。汪精卫理所应当地站在第一排中间,但他却没有看到本应站在他右手边C位的委员长蒋介石。

汪精卫心想,这种重要的会议,合影如果少了蒋介石,那第二天媒体又该对蒋汪不和大书特书了。

于是,他亲自去见蒋介石,微笑着说:“委员长,所有人都在等着和你合影呢。”

蒋介石面露为难之色,对汪说道:“先生,我看今日会场秩序纷乱,恐怕会生事端,我就不去了,你最好也别去。”

汪精卫思忖片刻,他知道蒋介石心意已决,便对蒋说道:“我再去不,恐怕委员们会有意见,你我二人总是要去一个的。”

说完,汪精卫便回到拍照的队伍中去了。合影顺利结束,接下来即将召开正式会议,所有人都开始移步回到自己的座位。

就在这场面混乱之际,突然,一个记者打扮的男子窜到汪精卫身旁,趁所有人都没留神,迅速从怀里抽出一把手枪,口中高喊道:“打倒卖国贼!”对着汪精卫连射三枪,汪精卫应声倒地。

突如其来的枪声令在场所有人都抱头鼠窜,只有委员张继见状一把抱住刺客,而站在汪精卫身旁的张学良连忙一脚踹飞刺客的手枪。随后,刺客被赶来的一众卫兵击中制伏。

汪精卫妻子陈璧君将丈夫搂在怀里,此时,汪精卫头部、背部、手臂各中一枪,凶多吉少。

事态平息后,蒋介石姗姗来迟。陈璧君见看到蒋介石一脸惊愕地站到身边,带着哭腔怒吼道:“你不要汪先生干,汪先生可以不干,为什么要派人下此毒手!”

而倒在血泊中的汪精卫也意味深长地柔声说道:“介弟能否谅解昔时误会?”蒋介石百口莫辩,听完只能与汪精卫夫妇对泣无言。

经过紧急抢救,汪精卫虽脱离生命危险,但也身负重伤,尤其是背部射入脊椎的一枪严重危害着他的健康,给他的余生带来莫大痛苦。

△遇刺后的汪精卫

老蒋心里头委屈,除了连续两天写日记鸣冤叫屈外,便是责令特务们一查到底,揪出真凶。

事实上,刺客还真不是蒋介石派的。原来伪装成记者的刺客名叫孙凤鸣,曾是十九路军的一名排长,在上海打过日本人。对于近年来国民政府对日本畏敌如虎、只知退让的卖国行径,孙凤鸣深恶痛绝。于是在义士华克之等人的策划协助下,孙混入记者队伍,想借机刺杀蒋介石。

但好巧不巧,蒋介石并没有过来合影,孙凤鸣也没犹豫,心想你汪精卫与蒋介石一丘之貉,也是个死有余辜的卖国贼,遂枪击汪精卫。

这次刺杀事件,汪精卫成了最大冤种。不仅平白替老蒋挨了三枪,更因远赴欧洲治病而被迫卸任行政院长一职。至此,蒋介石独揽军政大权。

曾经的屠龙少年一边舔舐伤口,一边陷入苦思冥想,逐渐怀疑人生……

03 锄奸

1939年3月20日夜半,越南河内高朗路汪公馆。

几个佝偻着的身影与漆黑的夜色融为一体,悄默声地摸进了院子。这些人可不是普通的毛贼,而是令人谈之色变的军统特务。

带头的两人分别叫王鲁翘和唐英杰,前者是戴笠的贴身带刀侍卫,功夫自然不在话下;后者更是军统武术教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其余队员也均是戴笠亲自挑选的军统好手。

此次跨国行动,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锄奸。

当戴笠唤来王鲁翘并说出铲除汪精卫的行动计划后,王鲁翘没有半点迟疑,当即接下任务。他清楚,自己此去必定九死一生,但为中华民族刺杀大汉奸汪精卫,他义不容辞。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汪精卫便从欧洲归国,但在他看来,一年多的疗养使自己失去了太多。面对最高领袖蒋介石,自己这个民国副总裁有名无实,更像是一个荣誉头衔。而最令汪精卫嗤之以鼻的是蒋介石的抗战政策,他认为老蒋虽然很刚,但国军节节败退,丧土失地,连国都南京都丢了,简直就是瞎胡闹。

回想自己这些年的委曲求全,汪精卫已打定主意另起炉灶,不再仰他老蒋的鼻息。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发表令其遗臭万年的“艳电”,高调宣扬自己的曲线救国论,至此,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此时的夜色下,王鲁翘、唐英杰几人凝神屏气,已摸到屋檐之下,试图翻窗入室。突然,院内犬声大作,王鲁翘忽见一条恶犬向自己扑来,心中暗叫不好。说时迟,那时快,王鲁翘瞬间举起佩枪,一枪便将恶犬打死。

枪声一响,事情败露,汪公馆的守卫们迅速赶来,双方开始激烈枪战。唐英杰一边举着冲锋枪用火力压制敌人,一边对着王鲁翘吼道:“快上楼!”

王鲁翘心领神会,一把翻入窗内,几个箭步便上了楼。四处搜寻后,唯有一房门反锁紧闭,王鲁翘二话不说,抽出腰间利斧就是一顿劈砍,房门遂被砍出一个大洞。他透过破洞定睛一看,只见一人正躲在床下瑟瑟发抖,于是砰砰砰就是三枪点射,床下之人当场毙命。

得手后,王鲁翘和唐英杰且战且退,最终逃脱,但也有几名同伴被警察当场缉拿。

第二天,当汪精卫呆呆地看着血泊中秘书曾仲鸣的尸体时,他知道,连番刺杀之下,自己与蒋介石、重庆国民政府已势同水火,他已经没有重新选择的余地了。

1940年3月30日,在日本人的精心策划下,57岁的汪精卫在南京就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彻底沦为中国历史上天字第一号大汉奸。

从这一天起,举国皆骂汪精卫……

△汪精卫宣誓就任伪国民政府主席

04 毙命

1944年3月3日,南京机场。

在陈公博、周佛海等一众汪伪政府要员的送别中,躺在担架上的汪精卫被抬上了前往日本的飞机。

自从降日以来,汪精卫成为日本人以华制华的傀儡,他没料到,汉奸的日子比在蒋介石阴影下还要艰难,“有时受日人胁迫,竟至闭门痛哭。”

△傀儡汪精卫在日寇面前极尽谄媚

心情郁结也进一步加重了旧伤。当年,孙凤鸣穿透背部的一枪直接将弹头留在了汪精卫的脊柱上,久而久之成了顽疾骨髓肿,令他饱受病痛的煎熬。1943年12月,通过漫长的手术,医生终于为他取出子弹,但随后严重的伤口感染反而令病情急剧恶化。在日本人的坚持下,汪精卫不得不同意远赴日本就医。

可能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汪精卫特意电告周佛海:“弟伤口已完全平复,数日来寒热疼痛,乃系着冷以致风湿,竟至不能行动……下届院议,当请思平或民谊任代主席,公博兄如能来代国防会议主席最好。”算是安排好了后事。

起飞前,汪精卫撑起身子对着窗外看了又看,此刻的他不曾想到,这是他回望故国的最后一眼。

抵达日本名古屋后的第二天,等待他的便是一场大手术。然而,手术结果不如人意,从此,汪精卫再没有离开病床半步。

1944年11月10日上午6点,61岁的汪精卫持续高烧不退,陷入昏迷,开始说呓语(胡话)。下午4点,医生确认汪精卫已无生命体征。至此,这位千古大汉奸以两级反转的方式走完了自己罪恶的人生。

汪精卫死后,胡适曾在自己的日记中感叹:“汪精卫死在日本病院里,可怜。精卫一生吃亏在他以‘烈士’出名,终身不免有‘烈士’情结,他总觉得,‘我性命尚不顾,你们还不能相信我吗’?”

一年后,也就是1945年的5月8日,汪精卫眼里不可战胜的日本人正式投降。

1946年1月21日,蒋介石下令炸毁汪精卫墓,汪精卫的尸身也被挫骨扬灰。恰如汪精卫当年在满清监狱中书写的《挫骨扬灰辞》:“是以扬灰挫其骨,是以灭迹毁其尸。尸迹尽皆去,吾亦不居骨和灰!”

他也算是得偿所愿了吧。

END

1 阅读:206

白驹说

简介:坚持讲述真实、有趣的原创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