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位戴着金丝眼镜、面容清秀的香港青年站上央视春晚舞台。当《我的中国心》前奏响起,他扶了扶眼镜,深情唱出“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瞬间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这个凭一首歌红遍大江南北的年轻人,是27岁的张明敏。谁又能想到,这位“一夜爆红”的歌手,竟来自香港九龙一家电子表厂,甚至为此差点断送职业生涯?
在成为歌手前,张明敏是香港九龙某电子表厂的质检员。每天12小时站在流水线前,他的“舞台”是轰鸣的机器声,“听众”是流水线上的零件。但枯燥的工作从未消磨他对音乐的热爱——他省吃俭用买下二手录音机,跟着磁带一字一句模仿英文金曲,甚至偷偷报名夜校学习乐理。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教科书中篡改侵华历史,香港民众群情激愤。作曲家黄霑愤然提笔写下《我的中国心》,却因“政治敏感”被众多歌手婉拒。彼时还是业余歌手的张明敏接到试音邀请,他在录音棚里连唱三遍,当唱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时,录音师突然摘下耳机,红着眼眶说:“张生,就是你了。”
1984年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力排众议邀请张明敏,创造了三个“首次”:首次启用香港艺人、首次普通话演唱粤语歌曲、首次采用卫星跨国直播。临行前夜,香港同行警告他“当心回不来”,母亲却将一块玉佩塞进他手心:“你外公是南洋华侨,他临终前说唐山才是根。”
春晚后台,张明敏紧张得手心冒汗。登台前,他特意在西装内袋装上香港身份证,提醒自己代表的是600万香港同胞。当《我的中国心》通过电波传遍世界,全球华人的共鸣化作雪片般的信件,仅央视收到的观众来信就有三麻袋之多。
载誉返港的张明敏,遭遇的却是冰火两重天。电台集体禁播他的歌曲,演出邀约纷纷取消,甚至有极端分子寄来带血刀片。他不得不重操旧业,在观塘工业大厦租下三平米隔间,靠维修音响设备维生。有人问他后悔吗?他指着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那是春晚导演组送他的纪念品:“你看,时间会证明一切。”
最艰难时,是母亲的话支撑着他:“明仔,记住你外公的话,有国才有家。”1988年,听闻北京亚运会筹备困难,他毅然抵押婚房,带着妻子和未满周岁的儿子挤进深水埗的劏房。带着演唱会募捐箱,他走遍大江南北,154天开满154场演唱会,平均每天转战一座城市。当他把装满零钱的麻袋交给亚组委时,工作人员数了整整三天。
如今,张明敏的社交媒体置顶着与儿子张颂华合唱《中国人》的视频。镜头里,父子俩身着同款中山装,胸前的鎏金胸针刻着“中国心”三字。这枚胸针,是张家三代人的传家宝——张明敏的父亲1937年南洋沦陷时,曾用它换过一船华侨的归国船票。
从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到2023年国庆文艺晚会,张明敏始终站在爱国爱港的第一线。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年我唱《我的中国心》,今天年轻人唱《我和我的祖国》,变的是旋律,不变的是情怀。”
这个在红磡体育馆开过80场演唱会的“金牌绿叶”,把微信昵称设为“中国心·张”。有人问他为何不退休,他笑着展示手机里的日程表:从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音乐周,到“紫荆花”爱国歌曲创作大赛,他的行程已经排到2025年。
历史总是充满巧合。1984年张明敏春晚戴的那副金丝眼镜,如今静静躺在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展柜里,标签上写着:“一个香港工人的中国心”。隔着玻璃,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炽热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