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需要养成,需要外在环境和内在自觉性交互作用,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适宜的、有益的个人做法。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在教育工作中,养成观察儿童的习惯则是帮助和促进教师在业务能力、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上得以提升的一个重要的好习惯。教师是要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就要站在儿童视角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而观察儿童是了解儿童的前提。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儿童早期教育职业准备标准》中提到,教师应“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来帮助儿童及其家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其他有效的评价策略”。意大利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
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学习和研究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对儿童的从最初不协调的活动到自发、协调的活动的观察。《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些国内外教育指导要求告诉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一个观点:幼教工作者必备一项技能----会观察儿童,它是我们开展保教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幼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什是观察?普遍意义上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教师的观察是在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有目的系统的一个观察的过程。通过观察才能了解真实的幼儿,才能认知其行为和学习方式的特点利于教师评价和制定策略,有效指导幼儿的发展。通常教师在“观”的层面是有一定意识,但自觉性还有待提高。而在“察”的层面,也就是分析思考方面做得严重不够和缺少方法。因此导致教师在了解儿童、尊重儿童、改进教学、提升业务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方面受到了发展限制。养成观察习惯对教师尤为重要。而习惯养成的内驱力则是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那么应怎样培养教师观察的兴趣呢?
第一,让教师从观察中获得“美好发现”,体验观察带来的成就和乐趣。我认为教师必须要有一颗贴近幼儿生活的童心。儿童爱玩好动、对身边一切充满好奇,我们教师必先葆有好奇和“常与幼儿心比心”的教育姿态,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与之互动和对话,真正感知他们的世界,融入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喜乐。只有真正地做到与孩子心灵的靠近,你才能看到孩子们的鬼灵精怪,听到孩子们的异想天开,触摸到天使般的心灵,感悟到天真无邪的纯净。这些心灵体验,只有善于观察乐于走进幼儿世界的老师才能得到如此撼动人心的珍贵的感受,才能从中发现他们爱的温情与感动,智慧的灵动与新奇。这些取之不尽的“闪光发现”“奇特发现”,就是教师认识了解儿童的基石,是解读儿童学习行为的素材,是帮助教师树立儿童观基本条件。这又何尝不是孩子给予成人的一种幸运、幸福,甚至是富有成就感的殊荣呢?保持童心,与孩子打成一片,主动成为孩子的朋友,快乐孩子的快乐,忧伤孩子的忧伤,这样才会在乐意观察孩子的过程中,学习探究和了解孩子,建立与孩子共情的情感链接,从中感受到与孩子在一起观察孩子一举一动带来的无穷乐趣。
第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教师主动自觉观察的兴趣。园所中应重视良好教风的营造,将“热爱观察、乐与观察、善于观察”作为优秀教师的评价原则,倡导和鼓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做到细致观察。请会观察懂观察重视观察的教师传经送宝,带动和影响其他教师共同进步。充分调动教师喜欢观察的积极性,逐渐形成全园教师的观察主动性和自觉性。让观察的兴趣成为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内驱力。
第三、开展丰富的活动,提高教师对观察能力的重视程度。开展教育笔记的展览活动、观察记录分享会以及与观察促我成长的演讲活动。在集体互动学习过程中,互通有无,展示自我,奖励优胜,以此达到激励和提升教师重视观察、扎实观察、勤于观察的目的。教师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其观察儿童的认真程度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是从态度到教育行为的真正考验,因此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促进教师观察行为的实践。
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必须提高观察儿童的能力。这个能力的打磨是在日复一日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有效观察中,慢慢积累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