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云以后,SaaS化RPA的未来在哪里?

王吉伟 2021-01-14 10:54:06

上云以后,SaaS化RPA的未来在哪里?

RPA上云之后,SaaS行业的通病会不会与之并存?

文/王吉伟

2019年,中国正式迎来了RPA元年。与此同时,海外RPA也开启了上云之路。

先是AA(Automation Anywhere)推出全球第一个纯基于网络的云原生数字化劳动力平台Enterprise A2019。不久后,UiPath也在2019年7月宣布,已将端到端超自动化平台集成到了AWS的企业级云基础设施、云应用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在这两大RPA厂商的引领之下,全球很多RPA厂商都开始陆续上云。或是自身迁移上云,或是与云计算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像Infogain ,战略合作 Automation Anywhere,并将RPA 与谷歌云集成。

不只是海外RPA,国产RPA厂商也在跟进。像来也科技,早已与微软达成了战略合作,为RPA整体上云以及更好的被集成打下基础。

当前的国产RPA厂商,有一半以上转型自云服务厂商、大数据厂商以及AI厂商。作为平台型厂商,它们推出的RPA产品本身就具备SaaS属性。近1年来新上线的RPA,很多也是基于云服务的SaaS类产品。

推出SaaS型RPA产品,或者将RPA上云,早已是行业共识。

Gartner 在其报告《新技术:RPA增强功能》中预测,到2024 年将超过20%的RPA 部署将基于云,“云交付”将是 RPA 发展的主要技术趋势指引。就在上个月,来也科技还发布了《RPA上云白皮书》报告,向行业内外系统介绍RPA上云的各种情况。

整个行业,都意识到了RPA上云的好处。SaaS型RPA不只能让RPA部署更方便、更节省成本,同时SaaS模式在未来的市场空间,令其在资本市场有更好的表现。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SaaS化的RPA优点很多,但现阶段也会存在一些SaaS行业的共性问题。具体包括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

本文,王吉伟频道就跟大家聊聊这些。

RPA为什么要上云?

王吉伟频道认为,RPA之所以要上云,有以下几个业态发展的必然因素。

一是,RPA业务发展所需。每个RPA产品都会往平台化发展,平台化必然要上云。RPA平台化既是RPA业务发展所需,同时更能迎合资本市场讲更好的故事。

二是,RPA生态完善的必然。RPA 商业模式中的生态建设,离不开机器人商城、互动社区、在线培训等模块,这些都需要平台化支撑。

三是,为了方便管理。现在一些厂商已经将RPA三件套之一的机器人管理端部署到云端,以此实现 B/S 架构,方便用户管理RPA运行。

在这三个必然因素条件的影响下,想把规模做大,把生意做好,各厂商自然会考虑将RPA上云。

但是,以上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算是真正的RPA上云。什么是真正的RPA上云呢?来也科技与微软共同发布的《RPA上云白皮书》中,对RPA上云做了以下定义:

RPA 上云,核心要点是 RPA 机器人流程的设计开发和测试运行都应基于云端,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设计开发和测试运行 RPA 流程所涉及和连接的所有相关信息系统,都必须同时部署在云端。

这个定义,很好的阐述了RPA上云的本质。也就是说,RPA上云并不是部分业务上云,而是将整个RPA的运营流程全部迁移上云。

上云后的RPA,可以更好的助力企业增效降本。《RPA上云白皮书》认为,相对于本地化部署的 RPA 基础设施来说,将 RPA 部署到云服务器上,能为实施 RPA 的组织带来以下收益:

复制成本低,可摊平初次部署成本;

标准化程度更高,可有效降低流程开发成本;

可以在任何地方被访问,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按需计费,显著节约用户成本;

公有云的大量技术资源可以直接利用。

RPA上云后的产品形态

上云后的RPA,在形式上有SaaS和PaaS两种。

SaaS模式好理解,商业模式上采用订阅模式。用户直接通过网页或者客户端,将RPA机器人用于本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执行。也可以下载好客户端,在商城中定制以及下载开发者上传的机器人,执行本地业务流程。

现在,来也科技、云扩科技、达观数据这三大国产通用RPA厂商,都已经上线了RPA商城,这算是SaaS化的一部分。至于云计算厂商推出的RPA就更不用说,它们是搭载于云计算上的应用,本身就具备SaaS属性。

PaaS型RPA,除了保留SaaS的特性外,还给予技术合作伙伴更多的应用权限,开发者可以调用更底层的计算资源,开发出更适合于垂直行业以及特殊场景的业务流程解决方案。

AA发布的Enterprise A2019,就是一个PaaS平台,而且是基于网络的云原生平台。该平台可在内部部署以及任何公共,私有或混合云中使用,可通过世界各地的任何交付渠道向任何用户和任何企业无缝提供RPA即服务。

从发展趋势来看,在平台之外,还有BPaaS(业务流程即服务)模式。BPaaS不是技术平台,而是业务中台。它将SaaS、RPA以及相关业务单元整合到一起,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完整的业务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在BPaaS中台策略中,RPA不再被单独调用,而是业务流程优化的自动化工具。

BPaaS很容易让人想到微软的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Power Platform。该平台由Power BI、Power AppS、Power Automate、Power Virtual Agent四个产品构成。

其中,Power Automate就是用来实现业务流程和应用处理自动化的。Power Automate可以理解为微软原有自动化组件融合FortressIQ和Softomotive的一个RPA平台产品,主要用于应用开发流程的自动化,以及自动化程序的创建。

需要说明的是,将RPA作为程序自动化解决方案,已经成了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主流模式,谷歌、华为、IBM等云计算厂商都已布局。RPA厂商做的是用RPA工具帮助广大企业连接各种软件,以打通数据孤岛;而融合RPA的开发平台做的是将RPA用于程序开发,以让自动化存在于每个应用程序。

RPA上云后的问题

RPA上云后,商业模式逐步过渡至SaaS或者PaaS。当前中国的SaaS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市场前景大有可为,这也是资本看好RPA的一个因素。

SaaS化的RPA优点很多,比如可以摆脱本地部署规模无法快速放大的桎梏、能够让部署更加快捷等。只是,SaaS型RPA会不会也出现SaaS产品的通病呢?

中国SaaS市场已经迎来高光时刻,但与之并存的挑战也不少。

从SaaS厂商角度来看,大部分都遇到了因品牌认知低造成的拓客苦难问题,因大客户定制化需求多、难度大、成本高、交付周期长造成的项目交付困难问题,以及因SaaS厂商自建生态造成的互不联通问题,甚至还有底层基础设施造成的安全等问题。

从用户角度而言,国内SaaS产品优点很多,问题却也不少。譬如,用户痛点问题和服务功能不匹配;缺乏易用性和接受度,从辅助服务变额外负担;忽视客户成功,客户粘性低;缺乏发展战略,SaaS厂商无法确定与产品有效匹配的付费模式;业务缺乏有效整合。

这些因素,也是导致用户放弃使用SaaS的原因。

以上很多问题,对于具备定制化特性的本地RPA不算什么难事。但RPA上云之后,一些SaaS行业的通病,或多或少的都会附身其上。这些行业通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RPA厂商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在很多人看好RPA上云的同时,业内也有一些质疑。

比如就有一种观点认为,RPA的交付模式不像SaaS或者PaaS那样简单、直接、灵活。原因在于RPA只有AI等部分服务处于云端,具体的落地部署还需要专门的集成商去做,又变成只卖软件。

其实这种情况,还是因为RPA没有全部上云。

王吉伟频道认为,如果设计开发和测试运行 RPA 流程所涉及和连接的相关信息系统都部署在云端,它就变成了一项纯粹的云服务。这样,销售模式完全可以像SaaS厂商一样。

因为不再需要大量的本地部署,也就不需要更多系统集成商参与。以后的RPA合作伙伴,更多的是在售前与售后的咨询服务层面参与其中。

SaaS化解决了RPA的规模化问题和市场空间问题,同时也为RPA的未来发展增加了一些负担。未来哪家厂商能够有效解决或者规避这些问题,也就能在SaaS的新赛道上快人一步。

后记:标准化是SaaS型RPA的未来

标准化的SaaS模式下,平台厂商不需要去用户现场安装调试、不用开发很多相同的功能,saas平台可以集中收集需求并升级维护,并能够跨行业为用户提供服务。对于用户来说节省了软件方面的初步投入,减低了购买软件带来的风险,还可以较快速的应用新功能。

因而,成本低、消耗少、灵活高、升级快、跨行业是SaaS的显著优势。

而SaaS化的RPA,在跨行业方面上优势更为明显。非侵入性等特点令其适配能力极强,几乎没有不能胜任的业务场景。同时RPA还能跨部门作业,从销售、财务到人事,任何部门只要工作流程里有很多重复的数据采集和整理工作,都可以应用RPA。

RPA不像ERP、CRM、HRM、Office、OA等具体处理某项业务,却可以连接更多的企服软件,让所有软件成为互联互通的有机整体。因此,RPA上云SaaS化以后,具备更广阔的商业空间。

目前中国市场对于RPA的部署更倾向于线下,但在企业上云政策的倡导下,很多组织诸如政务、金融、能源等机构,包括一些大中型的企业都已率先上云。早期很多组织的上云方案中,并未涉及到RPA。

这些组织想要引入ROI更高的自动化工具,自然会优先考虑成本更低的RPA,就需要在原有云架构中进行部署。显然,SaaS型RPA是这些组织的首选。

同时,相对本地部署的RPA,SaaS型RPA方便集中管理、拓展产品生态和提升用户体验,能够整体实现动态扩展与智能驱动,相信将来会有更多企业选择云端机器人部署。

此外,对于很多仍旧不知道如何上云的中小企业来说,通过业务流程自动化进行减员并岗,实现降本增效,是他们愿意做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只要加以引导,相信就有很多企业能够接受SaaS型RPA。

在商业模式上,目前国产RPA已发展出三种商业模式:订阅、项目化以及纯服务。不管是SaaS型RPA还是本地部署的RPA,都能为企业提供这三种服务。但SaaS型RPA处于刚起步阶段,产品成熟度与需求量远未达到SaaS化标准。

除了已经明朗的商业模式,RPA厂商想要发展的更好,还要在技术积累、用户需求等方面做更多的文章。此外,更要时时考虑如何解决SaaS行业的通病问题。

走向标准化,是SaaS型RPA未来发展的必然。标准化基于已经开拓的业务应用场景,面向更多个人与小型组织。要满足不同行业细分场景的差异化需求,仍旧需要更多的定制化服务。这就需要RPA厂商能够从用户需求出发,通过产品、技术、生态推出更加多元化解决方案,以让更多企业能够简单快捷的应用RPA。

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SaaS产品的引导,就能让客户自己通过相关工具挖掘流程,并通过下载RPA机器人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厂商在背后付出多少努力,可想而知。

但再困难也值得去尝试,毕竟上云是RPA的必然,SaaS化更是RPA的未来。

所以,已经迈出SaaS化脚步的RPA厂商们,加油吧。

【王吉伟频道,关注TMT与IoT,专注数字化转型与流程自动化。】

0 阅读:37

王吉伟

简介:王吉伟,自媒体,商业模式评论人,互联网+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