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中国ESG与新质生产力行业洞察与实践白皮书》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的洞见。这份由弗若斯特沙利文(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和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不仅分析了ESG理念与新质生产力理念的底层逻辑和远期目标,还论证了两者在中国市场上的共生关系。
报告指出,ESG和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相互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企业践行ESG的必然方向和显性表达。共生关系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持续性与创新的双重增益,还有助于企业建立起积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例如,蒙牛乳业通过构建绿色低碳生态圈,实现了碳排放的显著降低,同时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
报告中强调,企业可持续性与创新能力的双重增益是ESG及新质生产力共生的核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ESG理念指导下的实体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监管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协同发展。中国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明确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这与ESG理念高度契合。例如,美锦能源发挥氢能链主优势,寻求增长新动能,展现了企业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创新实践。
报告还提到,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向“新”而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在新质生产力大背景下,如何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新质生产力的引入,如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不仅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ESG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例如,度小满通过重构金融服务模式,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体现了金融科技在推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实践方面,报告展示了多个企业如何通过ESG及新质生产力实现全面提质升级。伊利集团作为新质生产力为奶业注入生机与活力的案例,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生产,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华熙生物则通过激活生物制造潜力,探索ESG增长新引擎,成为生物技术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作为时代责任四十人论坛智库专家,我们认为《中国ESG与新质生产力行业洞察与实践白皮书》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也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大背景下,这份报告的发布恰逢其时,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