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哪吒与孙悟空——评《哪吒之魔童闹海》

小宇侃时尚 2025-02-11 17:00:41

在“受骗-觉醒-复仇”的情节套路中,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普遍焦虑,揭示了人们对权力的不满和控诉。观众们期待着哪吒能够为自己的苦难复仇, 正是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影片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无论是党的政策,还是美国的霸凌行为,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受骗-觉醒-复仇”的情节安排, 在《哪吒2》中,哪吒从一个被父权压迫的反叛者变成了一个为父权所用的顺民,这种扭曲的父子关系让人质疑导演的良苦用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哪吒被迫与玉帝达成和解,这个选择看似符合逻辑,但深究却会发现,这种父权所塑造的哪吒,和我们熟知的“倔强叛逆”形象大相径庭。

所以,《哪吒2》并不是对《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延续,而是对其绝望情绪的反思与重塑。

(一)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其实是“二次创作”

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并未简单地重现《西游记》的故事,而是通过对角色关系的重新塑造,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在这部作品中,哪吒从一个反叛父权的角色,逐渐转变为一个与父权妥协的顺民,这一转变让人不禁思考,难道我们不能创造一个既能逃避父权,又能与父权和解的角色吗?

在这部作品中,饺子导演巧妙地将幽默元素融入故事中,通过喜剧的方式赋予角色生命力, 为观众带来了愉悦与思考的双重体验。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令观众捧腹大笑,更引发了对角色关系及其背后深意的深刻反思。饺子导演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搞笑,而是通过幽默背后的深意,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故事中的角色关系和价值观。

(二)哪吒与孙悟空之争——真的是导演的“阴谋”

在这场“哪吒与孙悟空”的“对决”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两位经典角色的碰撞,更体会到饺子导演的深意。他用幽默的方式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在思考中品味, 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故事中的角色关系和价值观,从而对当下社会的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再加上《哪吒之魔童闹海》与《西游记》的关系也引发了观众们的热烈讨论,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孙悟空和哪吒两位经典角色的碰撞,也让我们对父权在当代社会的表现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反思。 那些在网络上掀起的激烈讨论和热议,实际上是对现代社会父权现象的深刻反思和质疑。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讨论,我们也许能够对当代社会父权现象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二、深挖《哪吒之魔童闹海》,本质在于质疑父权与迎合父权

第一个矛盾:导演想要通过幽默吸引观众,结果却令人失望

在这部作品中,导演饺子的幽默尝试虽然初衷是希望能够吸引观众,然而却未能如预期般达到效果。相反,这种幽默方式反而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 缺乏深度和内涵,未能有效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这种情况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导演在幽默处理上的选择和方向,或许在未来的创作中,导演可以尝试更具深度和内涵的幽默方式,以更好地吸引观众。

第两个矛盾:导演质疑父权,但所塑造的父子关系却感人至深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饺子导演试图通过幽默的手法来吸引观众的注意,然而,幽默的处理方式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缺乏深度和内涵,未能有效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饺子导演对于父权的质疑,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影片中的父权形象呈现出一种既庙父亲在权威与责任之间的犹豫不决,让人既想嘲笑,又感同身受。导演并没有单纯地将父权妖魔化,反而通过对父权的质疑,让人反思父权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

第三个矛盾:导演批判父权,却让哪吒变成父权的“走狗”

影片中的哪吒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这个角色不仅仅是反抗父权的象征,更是无数人心中的精神寄托。 他那倔强叛逆的形象,使得无数人在成长的岁月中找到了共鸣。他的叛逆不是单纯的反抗,而是对不公和压迫的坚决抵抗,这种精神在当下依然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

但是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之后的续集《哪吒2》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与我们熟悉的形象截然不同的哪吒。 他的形象不再是那个反叛父权的英雄,而是一个被父权所奴役的角色。这种形象的转变,让我们不禁思考,难道我们不能创造一个既能逃避父权,又能与父权和解的角色吗?

三、关于《哪吒之魔童闹海》,郭松民有三点质疑

第一点:幽默的处理廉价,缺乏智慧的调侃和反讽

在当今社会,幽默的表达方式层出不穷,然而,如何将幽默与深刻的道理结合起来,却是一门艺术。郭松民认为,幽默不仅仅是表面的搞笑, 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智慧和思考,能否引人深思,能否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有所领悟,是幽默的真谛。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导演饺子的幽默处理显得有些廉价,缺乏对当今社会的深入思考和批判,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有些无趣和困惑, 这种幽默方式未能有效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因此也未能达到吸引观众的预期效果,对于导演的这种处理方式,郭松民提出了质疑。

第二点:故事传递的维护秩序和批判父权的思想矛盾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对于父权的批判与维护社会秩序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导演饺子试图通过对父权的揭示,来引导观众思考当代社会的现象和问题,但同时又在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这种看似矛盾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反映了导演对于当代社会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在故事中,哪吒通过与权力的妥协,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这一情节安排,表面上看似在强调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实则在反思和批判父权的同时,也隐晦地传达了对于社会秩序的质疑,这种矛盾的处理方式,让人不禁思考导演的良苦用心。

第三点:片尾反派角色的塑造单薄,缺乏深入的探讨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反派一方的角色塑造有些单薄,缺乏深入的探讨。片中的反派角色,虽然在剧情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其背后的动机和性格特征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 ,这使得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对反派角色的理解和感受有些模糊。

导演饺子通过对反派角色的刻画,揭示了当代社会中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复杂,也让人反思,在面对强敌时,我们是选择屈服还是反抗?

结尾:不管哪吒还是孙悟空,都是各自时代的叛逆者

不管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还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哪吒,他们都是各自时代的叛逆者,也是我们心中那永不屈服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都要勇敢地去反抗,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不管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还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哪吒,他们都是各自时代的叛逆者,让我们铭记他们的精神,继续前行。

结语,虽然郭松民对《哪吒之魔童闹海》有质疑,但他还是给予了《哪吒2》高度的评价,这说明《哪吒2》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西游记》,激励着更多作品走动画之路,关注社会问题,进行文化反思和批判。

0 阅读:0
小宇侃时尚

小宇侃时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