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战士牺牲前,连喊26声娘,遗言:别让我娘知道我死得这么惨

牛辅饭前娱乐 2024-12-29 04:15:27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经的青海大通流传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母子事迹,儿子在中越战争中英勇捐躯,此后多年,老母亲都靠着他留下的“呐喊遗书”慰藉思念之情。

直到老人家离世后多年,家人才将烈士墓前的一捧黄土洒在她的坟前,以示母子团聚。

我们都知道战争的无比残酷,却终究无法和亲身经历者感同身受,为国捐躯时无怨无悔,唯独愧对远在家乡的年迈双亲。

更加令人心碎的是,这位战士最后留下的那句遗言,老母亲至死都不知道儿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考验和磨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苍天有眼,请不要让这样的战争悲剧重演,让保家卫国的勇士能够永远陪在母亲身边……

呐喊遗书

1987年的一个寒夜,中越边境线的一处营地里,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气息,写遗书的沙沙声在帐篷间回荡。

战士马占福坐在角落的一盏昏暗煤油灯下,看着手中写满了字的信纸,眼神有些涣散,握着笔的手微微颤抖,他很清楚,这极可能是此生最后一封写给母亲的信了。

两个月前的一天,他在战前回乡探亲,临别之际,母亲拉着他的手叮嘱了许多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别跟人争,和战友们处好关系,遇到啥事都得忍着,别闹事儿,娘也没啥能帮你的,只求你能平安回来。”

此刻,这一切像放电影一样回荡在马占福的脑海里,他低头看着信纸,泪水再也忍不住,一颗一颗砸在信纸上,墨迹晕开了一片模糊。

突然,马占福意识到,母亲不识字,老人家自己根本看不懂信的内容,随即抹掉眼泪,将信纸折好放在一旁,起身跑进队长的帐篷。

“队长,您能不能让我用一下录音机,我想留些话给我娘,她不识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话音里带着颤抖,眼神里满是恳求,队长点了点头,把录音机递给了他,回到帐篷,马占福坐在小桌子前,将录音机放在眼前却迟迟没有按下录音键。

他咬着嘴唇盯着录音机看了好久,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他想说的话太多、太杂乱了,却又不知从哪里开始,最终鼓起勇气,按下了录音键。

“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喊出第一声后,马占福又喊了第二声、第三声……声音越来越嘶哑,也越来越悲切,连续喊了26声“娘”,每一声都带着无法掩饰的痛苦和浓浓的眷恋。

他想把一辈子的思念和爱都融进这声声呐喊,直到集合哨声响起才猛然清醒,擦干泪水,把录音机轻轻放在桌子上,像对待一件最珍贵的宝物,随即朝着集合点走去。

那一刻,他的眼神不再迷茫,而是坚定如铁,哪怕是最后一战,他也一定要用生命完成任务,为母亲争光,为国家守住尊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这26声“娘”真的成了马占福生命中最后的呐喊。

浴血突袭

初入军营时,瘦小的马占福在人群中显得格外不起眼,个头不高、面颊瘦削,肩膀也不够宽厚,有些战友一度在背后悄悄议论:“这样的身体,能扛得住军队的高强度训练吗?”

没成想,就是这样一位不起眼的新兵蛋子,居然成了队伍中公认的一匹黑马,曾在一次射击考核中,他在五发子弹中打出了49环的好成绩,震惊了教官和队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每听到夸奖时,他总是低下头憨憨地笑着:“这还不够,离上战场的要求还有距离呢!”

他的努力和善良很快就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在所有人看来,这个看似普通的小伙子身上有着超越年龄的坚韧和毅力。

1987年1月7日,中越边境310高地冷风刺骨,突击队战士们蜷缩在潮湿的壕沟中,马占福也在其中,每个人紧紧握住冰冷的枪械,眼神中满是紧张与倔强。

随着队长郭继额一声低沉的命令,突击队悄然行动起来,顺着高地的杂草和石块向上潜行,步伐轻得连落叶都不会惊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马占福排在突击队最前面,作为爆破手,他是队伍的先锋,关乎全局胜负,只见他一手握着武器,另一只手攥着炸药包,眼神坚毅如铁,像一把直指敌人的利剑。

随着浓雾渐渐散去,敌人的身影隐隐约约出现在战士们的视野中,就在这一瞬间,郭继额一声令下:“行动!”

枪声瞬间划破寂静,为整个山岭点燃了战火,突击队员们如离弦的箭一般冲向敌军阵地,动作迅猛而精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占福紧跟着冲锋的队友们,灵活借助山坡上的掩体快速前进,他的目标是敌人靠前的一个火力点,被越军视为核心防线,火力凶猛,若不迅速摧毁,整个突击行动很可能会失败。

敌人的机枪疯狂扫射着,子弹如雨点般掠过战士们的头顶,战士们一个接一个被压制在地,马占福瞅准时机,一个翻滚冲到了堑壕旁边,随后贴着地面匍匐前进。

越靠近敌人,他的呼吸越发急促,脑中却无比清醒,“一定要成功”,这是他唯一的信念。

终于潜伏到了敌军火力点附近,马占福从背包里迅速掏出炸药包,用牙齿咬开引线,小心翼翼地将爆破装置塞进敌人的掩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准备撤退时,一名敌军士兵突然发现了他,随即举枪瞄准,他本能地翻滚到一块巨石后面,敌人的子弹擦肩飞过,带起一股热辣辣的痛感。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退缩,用力一跃从另一侧迅速甩出一颗手雷,将那个敌人连同枪口一起炸成了碎片,马占福喘了口气,片刻不停地继续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就在他冲向第二个火力点时,敌军反应过来,集中火力开始疯狂反扑,一阵剧痛从腹部传来,他中弹了,鲜血迅速染红了他的军装,沿着衣摆一滴滴落在地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危急关头,马占福咬紧牙关,强忍剧痛,用衣服堵住伤口,随即拖着受伤的身体一点点向前爬行,敌军炮火在他身边打出一个又一个弹坑,扬起的泥土落在他的脸上。

每向前爬行一米,马占福都要使尽浑身力气,但他还是没有停下,“不能倒下,不能让战友白白牺牲”,强大的信念压过了身体的痛苦。

终于,他拖着染血的身躯潜行到了敌军主火力点,在体力几乎耗尽的情况下,稳稳地将最后一枚爆破筒插进火力点中,眼看敌人试图将爆破筒推出时,马占福毅然用身体死死压住。

“请别告诉我娘,她的孩子死得这么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他最后的嘱托,带着痛苦与不舍,他艰难地转头向战友喊出这句话,下一秒,爆炸声震天动地,火光冲天而起,敌人的阵地瞬间被摧毁,马占福的生命也因此永远定格。

爆炸过后,战友们纷纷冲上阵地,心如刀绞之下,红着眼睛继续冲锋,将所有的愤怒和悲痛化为利刃,誓要夺下这片阵地。

最终,310高地被成功攻克,战斗以胜利告终,我军将士付出的惨重代价还是让人心碎不已,尤其在战友们的心中,马占福的英勇身影永不消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句“请别告诉我娘”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成为一曲不朽的战士绝唱。

心碎悼念

马占福英勇牺牲后的几天里,战友们小心翼翼地整理着他的遗物,一台有些老旧的录音机、一卷破旧的磁带和一封被血迹染红的信。

这些东西不仅承载着一名战士短暂却炽热的青春,也寄托着他对母亲的深深挂念,直到战友们从前线回到内地后,带着这些物品踏上了前往马占福家乡的旅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占福的家乡是青海大通县的一个小村庄,战友们来到村口,远远就看到一个佝偻的身影在路旁乞讨,那是一个满面风霜的老妇人,双手因寒冷而布满裂痕。

“那是马占福的娘……”

随行村长低声说道,眼圈已经红了,战友们快步走上前围在老人身旁,马占福的母亲抬起头顿时愣住了,目光迅速扫过每一个人,像是在寻找着什么。

“我的占福呢?我的娃儿怎么没回来?他是不是忙着没时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友们低下了头,没有人敢直视她的眼睛,沉默像厚重的寒雾笼罩在几个人之间,马占福的母亲仿佛明白了什么,整个人突然瘫坐在地上,眼神空洞。

“占福走得很英勇,他……他用自己的命保住了我们整个队伍。”

一名战友哽咽着开口,试图安慰老人,随即颤抖着双手递上了那卷录音带:“这是他留给您的,他说您不识字,所以特意录了下来……”

老母亲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一样接过录音机,颤抖地按下了播放键,一阵刺耳的转动声后,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声音响起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娘……娘……娘……”

录音机里,马占福一声接着一声地喊着,每一声都带着哽咽,每一声都透着深深的思念,26声“娘”响彻了整个屋子,如同一道雷鸣,击碎了老人家最后的希望。

“占福啊!娘在这儿,娘在这儿!”

她放声痛哭,抱着录音机像是抱着她的孩子,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按在录音机上,仿佛在试图抓住儿子的声音,不让它飘散,就在此时,录音机里传出的声音渐渐平静了下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娘,我很好,您别担心……战争难免会有牺牲,但我不怕死,因为我知道,咱们的国家需要我,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再见您一面,哪怕只有一次……”

听到这里,老人猛地抱住录音机,像是在回应儿子的呼喊,她的哭声越来越大,撕心裂肺,压抑已久的情感在这一刻彻底决堤。

之后的日子里,老母亲将录音机视作最珍贵的遗物,每天都坐在门口一遍遍地听着儿子的声音,一遍遍地回答着:“娘在这儿啊,娃儿,娘在这儿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多年后,在政府和老兵们的帮助下,马占贵终于来到哥哥的墓前,将黄土小心翼翼地装进布袋中带回家乡,站在母亲坟头,将这些土撒在她的墓前。

“娘,您放心,哥的土带回来了,你们团聚了。”

那片黄土上始终燃烧着一位母亲与儿子的牵挂,不仅承载了一个家庭的悲伤,也传递着无数英雄背后那些无言的伟大,马占福和母亲用生命和爱诠释了何为牺牲、何为永恒的亲情。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0
牛辅饭前娱乐

牛辅饭前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