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着陆,明明有高精度北斗定位,为何还要地面人员搜寻?

咸鱼永不放盐 2024-12-10 10:24:15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1月4日凌晨,神舟十八号返回舱划过夜空,成功着陆东风着陆场,就在大家感到欣喜的时候,有些网友却感到了疑惑。

神舟十八号作为我国的航天器,可以说是“黑科技”拉满,明明拥有着北斗定位系统,但是为什么在返回时,需要进行人工搜寻?难道是我国的北斗不行吗?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神舟系列,还是美国的猎户座,亦或是其他国家从国际空间站返回的航天器,都需要地面搜救人员的配合才能最终确认位置并安全回收。

这并非北斗或GPS的缺陷,而是航天器返回地球这一复杂过程所决定的……

返回之路:并非坦途

返回舱回家的路,并不是直线下降那样简单的,而是经过无数次演算、试验,从而产生的一场精心设计、精准控制的太空“舞蹈”。

就以神舟十八号为例,在离开空间站之后,返回舱将会进入无动力的滑行状态,而在这个阶段中,航天员需要进行多次姿态调整,并与地面保持通讯,确认飞行状态和各项参数。

这就像跳一支舞,每个动作都要准确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后面的步骤顺利完成,在一切准备完毕之后,返回舱将进入自由航行阶段,再次进行姿态调整,为进入大气层做好准备。

因为返回舱想要顺利的进入大气层,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在空中调整姿势,就像跳水运动员一样,必须找到最佳的入水角度。

而地球的大气层,就是返回舱即将跳入的“海洋”,但是和返回舱所经历的,不是水流的包围,而是温度极高的火焰。

在重返地球时,返回舱会因为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摩擦而产生高温,舱外温度甚至高达上千摄氏度,一般的材料根本经不起如此高温的考验。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返回舱的隔热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还会形成一个等离子体鞘套,对电磁波产生吸收和折射效应,导致通讯中断,产生“黑障”现象。

黑障现象这个过程一般会持续4到7分钟,也就是说,在这几分钟内,返回舱将会和地面失去联系,进入信息的盲区。

无论是北斗还是GPS,都无法穿透这层“等离子屏障”,为返回舱提供定位信息,只有地面能全程观测到返回舱的情况。

定位难题:多重因素交织

为了安全,航天器一般会选择在人少的地方着陆,而这样做也有许多好处,一方面,就是可以避免对地面人员造成潜在的伤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相关的航天技术秘密。

不过,正所谓“有利就有弊”,选择人烟稀少的地区着陆,也给地面上的搜救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这些无人区地形复杂,到处都是矿物质和山石,会干扰无线电信号,影响定位的准确度,就像是在迷宫里找出口,即使有地图,也可能转来转去找不到路。

并且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后,因为使用减速伞降落的原因,导致返回舱会受到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着陆地点与预定地点存在偏差。

虽然地面人员会进行气象预测和应急预案,但仍无法完全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就像投掷一枚硬币,即使你已经尽力控制了力度和角度,最终的结果仍然存在一定的随机性。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即使返回舱配备了先进的定位系统,地面搜救队仍然不可或缺。

他们需要根据返回舱的轨迹信息、卫星定位数据以及航天员提供的实时信息,综合判断返回舱的具体位置,并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援和回收工作。

神舟十八号的回家之路,不仅依赖于先进的航天技术,更离不开地面保障体系的保驾护航。

从返回舱脱离空间站的那一刻起,地面工作人员就进入了高度紧张的状态,密切监视着返回舱的每一个飞行参数,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这场战斗就是在和时间赛跑,每分每秒都很关键。

搜救行动:多兵种协同作战

而返回舱在落地之后,需要依靠地面人员在外部打开舱门,并第一时间对航天员进行检查,所以,在返回舱着陆前,地面搜救队就已经提前部署到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搜救队伍通常也是由空中搜救队、地面搜救队和医疗保障队多方面组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空中搜救队负责在空中搜索返回舱的踪迹,并引导地面搜救队前往目标区域,地面搜救队则负责在着陆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寻找返回舱的具体位置。

在发现返回舱之后,医疗保障队会在第一时间,给航天员做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医疗救护,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保障航天员的身体健康。

为了应对神舟十八号夜间返回的特殊情况,地面搜救队还专门配备了夜视仪、照明设备等,以提高夜间搜索效率。

神舟十八号的成功返回,不仅展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实力,更体现了中国航天人对航天员安全的极致守护。

这是一场精密计算与万全保障的交响曲,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正是这种追求完美、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中国航天一次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科技加持:精确定位与安全着陆

神舟十八号返回舱能够准确着陆并安全返回,离不开许多先进技术的支持,除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地面雷达跟踪之外,返回舱自身也配备了多种辅助定位和安全保障装置。

返回舱的两侧装有两个圆形窗户,一个用来观察外面的环境,另一个则用来操作光学瞄准镜,光学瞄准镜可以帮助航天员观测地面,并在必要时手动控制飞船的姿态和飞行轨迹。

这就像为返回舱配备了一双“眼睛”,让它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地面,更精准地控制自己的飞行姿态。

在返回舱接近地面时,高度控制仪会提前进行预判,并启动反向推力系统,该系统包括弹射伞、引导伞、减速伞和火箭推力系统等,可以有效减缓返回舱的下降速度,确保其安全平稳地着陆。

这就像给返回舱装了一个“刹车”,让它能平稳地降落在地面上,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返回舱还装有闪光灯、烟雾和染色喷剂等警示设备。

这就像为返回舱安装了一个“求救信号器”,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也能让搜救队迅速锁定目标。

结语:中国航天,永不止步

神舟十八号的返回之旅,展现了科技和勇气的完美融合,也体现了中国航天人对探索宇宙的执着追求。

从精确的轨道计算到万全的地面保障,从先进的定位技术到精密的攻角控制,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

在中国航天的未来旅程中,航天人将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善于解决难题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超越自己,攀登新的高峰,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登载于:北京市科协-蝌蚪五线谱 2024年11月4日 关于“长文详解 | “神舟”载人飞船是如何返回地面的?”的报道

信息来源登载于:新华社 2024年10月29日 关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能力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报道

2 阅读:839
评论列表
  • 37 3
    2024-12-13 07:14

    不懂就不要瞎扯淡,这次为什么要晚上回来?因为要测试一下超高音速武器拦截实验

咸鱼永不放盐

简介:咸鱼特派员!专注咸鱼派送20年!!!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