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中最负盛名的非李白、杜甫莫属,李白长于杜甫,成名时期正逢开元盛世,他的诗大多气象万千、豪迈洒脱,杜甫虽也经历盛世,却又难逃乱世,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见多了人间疾苦,因此他的诗总是愁绪满怀。
安史之乱后的半生漂泊,杜甫在成都停留时间最长,而人生所走的最后一座城市则是长沙,也就是当时的潭州。因此来长沙旅游,在湘江边上会看到那座纪念和缅怀这位伟大诗人的杜甫江阁。
白墙青瓦的阁楼高三层,进入其中迎面便是杜甫清瘦的全身立像,身后是其中在湖南所走过的地方和城市。
在湖南期间,他留下了百余首诗作,彼时身体枯朽,已经看不大清的杜甫写下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登岳阳楼》。
登上江阁,湘江水一如洞庭湖般烟波浩渺,游轮在江上浮沉摇曳,天地一片苍茫。此情此景让人感受到的尽是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悲怆。
江阁内详细介绍了杜甫的人生轨迹。在《长安三万里》中,人们看到过他潇洒快乐的一面。杜甫少时家境优越,他吟诗赋文,意气风发,"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15岁时诗文就在洛阳当地广受好评。
开元十九年,杜甫十九岁,他离开故乡洛阳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漫游山河,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望岳》。
34岁时,杜甫来到长安希望走上仕途之路,却应试不第,在长安闲居十年,在安禄山叛乱前才升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职务。
安史之乱后,归乡心切的杜甫因兵乱不能成行,在江陵住了半年,后远赴湖南投奔正待调任潭州刺史的韦之晋,于是,湖南迎来了这位千古诗圣。
从岳阳到潭州,原本想投靠好友韦之晋,韦之晋却已暴病身亡,穷困潦倒的杜甫在潭州停留了一年左右,留下了55首诗作,这些诗都可谓他的人生绝唱。
在潭州期间,杜甫靠卖鱼为生,偶遇曾是宫廷乐师此时却在民间弹奏的李龟年,那首《江南逢李龟年》就是他与故人重逢时所写。
公元770年已是杜甫人生最后的阶段,彼时潭州兵变,杜甫乘舟逃出,最终病逝在湘江舟中。
回顾杜甫一生让人不禁唏嘘感叹,然而或许正是这种不能算“幸”的境遇才磨练出这位“千秋诗圣”。人生苦短,功名一去无痕,繁华寂寞都成云烟,如果有一天你刚好来长沙,不妨登杜甫江阁,眺望湘江水,以沉默致敬这位伟大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