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已经渐行渐远,美好却又无法触及。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反而是我们最渴望却又回不去的时候。不知不觉人已中年,代大家一起回忆我们小时候一起玩过的游戏。
一、丢手绢,从幼儿班玩到了小学三年级左右,当时有首儿歌完美的诠释了游戏规则,儿歌名字也叫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二、鸡毛蒜皮,鸡字不动,毛蒜皮各走一步,皮到达的位置如果有对方棋子(石头子),就可以吃掉。极其锻炼脑力,不错的智力游戏。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在玩,到了中学就有点嫌弃幼稚了。
三、斗鸡(碰拐),一只脚站立,另一条腿弯曲着,两手捧住弯曲的脚,彼此用的膝盖互相冲撞。双脚着地为输方。小学生比较喜欢玩,初中以上就看不上这游戏了。
四、推铁环,就是用铁勾推动铁环向前滚动,以铁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弯。一般8-10岁的孩子玩的比较多,锻炼控制力和掌控物体的平衡力。小时候一推就跑一天也不觉得累,真佩服那时的体力。
五、摔泥泡,用泥巴捏成一个碗型,把底部捏得很薄,然后扣过来使劲往地上摔,嘴里还得喊着:“大泡大泡响不响”如果响了就得把窟窿用泥巴给补上,不响就会引来一番嘲笑。上学了基本不玩了,手太脏怕弄脏书本。
六、荡秋千,秋千那时的幼儿园,小学校园里都比较常见,有的家长还在家里给弄一个,荡起来晃晃悠悠的也很好玩。中学就基本不玩了。
七、跳皮筋,女孩子比较擅长,跳时由两人分别拽住皮筋两端从脚脖一直跳到手过头。嘴里念叨当时比较流行的歌谣,“小皮球,...二八二九三十一”高中基本就看不见它的身影了。
八、弹溜溜(打弹珠)弹珠一般是跳棋里面的棋子,有纯色的也有带颜色的、还有花瓣的,玩法多样就不一一介绍了,玩过的都有印象。无论哪种玩法都是考验手眼身法的配合。赢得多的当时特别有自豪感。到中学就很少玩了。
九、打冰尜(抽陀螺)东北玩的人多,就是用鞭子抽打陀螺使其旋转,转动时间越长说明玩的越好。
十、欻嘎拉哈,东北女孩子爱玩,男孩子很少参与,玩法也多种多样,也是考验眼手配合的一种游戏。跟有些地方的丢石子玩法大同小异。
十一、扇啪叽(打画片)用纸折叠成的正方形玩具,通过四角对折并压在一起制成的,玩法就是用力打翻对方的就赢来了对方的啪叽(画片)。5-6年级就不怎么玩了。
十二、翻花绳(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叫法比较多,玩法就比较统一。翻法可太多了,手指需完成撑、压、挑、翻、勾、放等动作。上了学玩的就比较少了。
十三、飞机格,一般是8个方格画半圆名为“锅”,画法有的地方不同,一个格子用单脚,两个格子用双脚,从1到8扔口袋并捡回来。78翻身跳,手从裆下拿口袋返回。玩到中学就比较少了。
十四、老鹰捉小鸡,玩法单一,前面的是母鸡护住后面的小鸡,老鹰只能抓小鸡,上学就基本没人玩了。
十五、东南西北,用纸折成下图的形状,里写着惩罚,(东南西北张大嘴)停到哪,对方就要做里面的惩罚,小学4年级以后就很少有人玩了。
十六、捉迷藏(躲猫猫),石头剪刀布输的一个人100个数后找多人,全部找到开始下一局,儿童玩法,上学后玩的就比较少了,除非一大群孩子凑一起。
十七、过家家,学龄前儿童最爱玩的角色扮演游戏。上学后不是哄小孩是没人玩了。这个游戏幼稚但是年代久远,现在的小朋友也很爱玩。
十八、打口袋(丢沙包)、三人以上的游戏,两人站两边,打中间的人,打到了就下去,打没人了就换组。中学玩的就少了。
十九、跳马(跳山羊,跳驴)叫法多样,被跳的先蹲后站从低往高了跳。比较危险的游戏,小时候我就没少摔跤。
二十、最简单的小游戏,挤暖(挤香油)就是往一起挤,有个顺口溜我依稀还记得,“挤香油,挤香油,挤出粑粑换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