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棋乾坤莫测,尤其是在风云变幻尤为激烈的当下,意外总是层出不穷。8月最后一天,英国和乌克兰都非常巧合地传来防长辞职的消息。
先看乌克兰,据今日俄罗斯31日报道,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宣布辞职,乌克兰国防部暂由乌克兰国家财产基金负责人乌梅罗夫领导。据乌议员热列兹尼亚克透露,列兹尼科夫辞职后将前往英国改任大使一职。
应该说,列兹尼科夫辞职并不让人意外,早在今年2月份,有关列兹尼科夫将被撤换的传言就广为流传,而列兹尼科夫被撤的原因也很明显——总要有人为乌克兰的严重腐败承担责任。
据塔斯社31日报道,乌媒不少消息揭示,列兹尼科夫辞职可能和乌克兰国防部采购食品和军备价格虚高有关。当然,这只是乌克兰腐败的冰山一角。
乌军反攻不力,西方也对乌克兰的战时腐败忍无可忍,以至于泽连斯基也无法装没事人,不得不大刀阔斧地展开反腐行动。泽连斯基先是解雇了所有征兵局长,又解雇了所有地区军事委员会负责人,还着手立法,将战时腐败视同叛国。
然而,乌克兰的战时腐败几乎是从上到下,乌克兰国防部也不清白,作为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务必然难辞其咎,也是基辅当局眼中合适的“背锅侠”。
当然,列兹尼科夫不仅要为乌克拉国防部的腐败负责,他本人可能也不怎么清白。据塔斯社31日报道,列兹尼科夫早就丑闻缠身,此前,列兹尼科夫拒绝了“自从曾以欺诈手段从土耳其公司购买军人夹克”的指控。基辅当局和西方如果特地拿列兹尼科夫开刀,只怕也不算冤枉了列兹尼科夫。
只不过,乌克兰的严重腐败固然是乌军战斗力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但乌军缺乏军事装备和充分训练同样制约了乌军的战斗力。如果以上问题得不到解决,就算乌军加紧动员,也难以扭转战局,乌军反而会因用人肉代替机械武器承受更大的伤亡。
据《纽约时报》8月18日报道,乌军近期约有7万人丧生,受伤人数高达12万。如果这就是乌军反攻的真实伤亡,那么乌军的损失实在过于惨重,让人严重怀疑其继续战斗的能力。
再看英国,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1日报道,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在任职4年后向英国首相递交了辞呈。
本·华莱士可谓是“三朝元老”,在英国政坛颇有声望,苏纳克还稳坐首相之位,华莱士却选择了辞职,其动机颇耐人寻味。
华莱士辞职同样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深思熟虑,早在今年7月份,在英国推举华莱士出任北约秘书长失败后,华莱士就表示就厌倦了英国国防大臣之职,并渴望完全退出政坛。
华莱士才53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远没到退休年龄,此时选择辞职只怕不仅仅是因为厌倦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很可能和华莱士与英国首相苏纳克的矛盾有关。
一方面,华莱士曾是英国前首相约翰逊的亲密盟友,也一度是英国首相的热门候选人,同现任首相苏纳克关系微妙;
另一方面,在英国国防建设问题上,华莱士主张加大投入以强军,在俄乌冲突中积极援助乌克兰。然而,在苏纳克的领导下,英国陆军人数降至7.25万人,规模削减至1714年以来最小,英国陆军的坦克数量也得到了精简。
就在彼时,华莱士还为裁减陆军背书,支持削减陆军的必要性。然而,辞职之时,华莱士却说出了心里话。华莱士对苏纳克写道:“我知道你同意我的观点,我们不能回到国防被视为政府可自由支配支出、通过掏空来实现节约的时代。”
可见,尽管英国经济困难,英国面临严峻的财政危机,华莱士可能还是对通过掏空军队以实现节约的手段有所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