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1月末的《新闻联播》播报之后,康辉暂别该栏目组。
在告别《新闻联播》观众的这段时间里,康辉参与到亚冬会开幕式的主持工作,参与录制文化类型节目《成语探华夏》。

播报《新闻联播》已经不再是他的主要任务。
对于观众而言,康辉主持全新文化节目《成语探华夏》带来了一种新鲜感。

而在其背后原因的讨论方面,“国脸”转型文化赛道,究竟是降维打击还是自毁招牌呢?
康辉的“第二战场”:从新闻联播到文明溯源在《成语探华夏》第六场的镜头中,康辉一改西装革履的严肃形象,身着中式服装出现在观众面前。
“探成语故事,寻泱泱华夏”

这档大型文化节目由诗词大会原团队打造,节目聚焦成语典故,通过专家讲解、情景演绎等方式打造文化盛宴。
在该节目的舞台上,康辉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工作风格。
但改变所带来争议随之而来,康辉的主持究竟是否适合文化类型节目呢?
央视的“阳谋”:跨界转型背后的三重算计从节目的角度出发,选择康辉担任《成语探华夏》节目主持人显然经过了细致考量。

在康辉之前,王宁、张韬等主播已经完成了相对应场次的录制。
在此基础上,康辉作为央视新闻主播的门面,他的亮相其实暗藏三大战略:
拯救文化节目收视:诗词大会等文化类型节目收视率下滑明显,急需康辉的国民度破局;主播梯队更新换代:严於信、王音棋等新生代已能独当一面,康辉让位势在必行;自身知识储备出众:著作《康辉咬文嚼字》系列图书,知识面覆盖节目制作范围。节目反馈:康辉再度证明自身能力康辉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他转型工作的口碑却明显优于其他主播。

这是康辉工作多年的优势所在,不只是新闻节目,大型活动以及文化类型节目他同样能够胜任。
数据佐证能力:
《成语探华夏》第六场未播先火,节目收视率出现明显提升;话题讨论量明显提高,康辉粉丝观众带动节目讨论热度。于康辉而言,最大挑战是打破‘联播脸’的刻板印象。
就《成语探华夏》的呈现来看,康辉完成了这一点,不只是字正腔圆,他能够达到和观众的共情。
康辉的赌局:转型or退场?之所以进行工作上的调整,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康辉准备退场。

严於信、王音棋等新面孔不断成长是不争的事实。
而除了主持工作之外,康辉领导层的身份注定他需要完成其他方向的工作,而这一点就和播报新闻产生了冲突。

康辉选择尝试文化类型节目是一次改变,但风险显而易见:
若节目收视扑街,可能加速其退居幕后;若成功,或将开启新闻主播“转岗再就业”新模式。【结语】
从《新闻联播》的冷光演播厅,到文化节目的聚光灯下。
康辉的转身揭开央视残酷的生存法则——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只有不停进化的多面手。
同时也是为自己发展转型所进行的提前准备。
他总归会淡出观众视线,目前只是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方式。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