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打仗有个恶习,让秦始皇觉得十分心疼,但每次只能咬牙容忍

定哥讲历史 2024-06-12 13:28:34

战国时期,始皇帝嬴政能够一统六国,少不了身边那些骁勇善战的武将的帮扶,如果没有他们秦朝的霸业难以成就。

在这些将领们中,王翦因为军功卓越,且对秦始皇忠心不二,而备受嬴政信任,但王翦打仗却有一个让秦始皇头疼的陋习,这个陋习究竟是什么呢?

一路向上,拼搏出位

战国时期,并没有科举制度,在那个时候寻常人家的孩子想要出头,可谓是难上加难。

王翦便出生在一个这样的家庭里,好在他的家庭虽说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家庭,但也不是什么贫农家庭,能够供应他读书识字。

而王翦从小便对军法兵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起兵书来能够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不仅如此他还仔细研究一直以来有记录的战争史,丰富自己对战场的了解。

既然想要投身军营,兵法学了,武艺自然也是不能落下,王翦自幼便开始苦学武艺,因为自己小时候的住所离军营很近,他也从小就开始跟着那些士兵们一起训练,练就了自己出色的体魄和武艺。

16岁的时候,王翦成为了秦朝军营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卒,但是很快他的能力便在军营中显现出来,被破格提拔成为千夫长。

被提拔之后,王翦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的能力让他在这个职位上大放异彩,军营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王翦的领兵能力,纷纷觉得此子将来必有大作为。

可是在军营之中能够得到提拔的机会必定有限,好在不久后王翦被调往了秦朝的国都咸阳,咸阳不仅仅条件要比军营内好上很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天子脚下,机会更多。

来到了咸阳之后,王翦不改本色,对秦王朝忠心耿耿,此时的嬴政才刚登基没多久,虽然成为了秦国的君主,但自己手上的权力被分了不少出去。

拥有雄才伟略的嬴政自然是不满足于做一个傀儡皇帝,登基之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揽自己的势力,以保证自己在将来夺权之路上能够多几分胜算。

而来到自己身边的王翦,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嬴政很快意识到了王翦是个出色的领军人物,也愿意将其招揽到自己麾下。

秦国当时不少人站队,王翦就是那个时候站在了嬴政这一侧,“陛下才是秦国的未来。”

虽然得到了王翦这样的保证,嬴政也确实是器重他,但真正让嬴政完全放下戒心,彻底信任王翦还是要从出游时经历的刺杀说起。

当时嬴政外出游玩,王翦随身守护,那天的天气很好,不像是个会见血的日子,但偏偏出了意外,一群刺客直冲着嬴政的马车冲来,打了所有护卫一个措手不及。

但王翦反应十分迅速,见到刺客之后迅速作出反应,冲上前去与其缠斗在一起,以保证嬴政的安全。

他武艺出众,这些刺客并不是他的对手,他与这些刺客打斗的过程中十分机灵,在躲避刺客的攻击时,还能准确无误地对刺客出手。

坐在马车里担心外边情况的秦始皇,掀开帘子一看,王翦身手不凡,卓尔不群,面对刺客丝毫不慌张,沉着冷静地应对。

在王翦的保护下,嬴政安然无恙,但他自己却身受重伤,眼看着他为自己受了伤,嬴政在心疼之余,对王翦的忠诚也有了绝对的信任。

可王翦的才华远不止于此,他在秦始皇实现统一大业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人物呢?

文韬武略,勇猛果敢

当时的嬴政虽说是秦王,但手上的势力却并没有多少,朝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势力是吕不韦和,以及她养在身边的嫪毐的。

嬴政若是想要彻底掌权,那就先要除掉这两个对自己的皇位产生了巨大威胁的人。

有吕不韦为嫪毐做后盾,他的势力越发壮大,越来越压迫嬴政的地位,王翦这时候站出来给嬴政提建议,“嫪毐野心勃勃,陛下不能再等了。”

正值嬴政即将成年的时候,王翦建议嬴政可以好好利用这次成年礼,如此重要的场合,嬴政是要前往雍城的。

一旦嬴政动身离开咸阳,那么咸阳的守备必然会空虚,嫪毐必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他一定会趁着嬴政带人离开的这段时间,发动兵变,趁着嬴政尚未回来,将一切尘埃落定,自己去搏一搏那个皇位的位置。

但是这一点被王翦早早看透,在嬴政出咸阳,嫪毐顺势发动兵变,且在那为自己即将到来的成功沾沾自喜时,王翦及时出现。

这一切都是他和嬴政设计的陷阱,如今嫪毐中计,他们自然是要一网打尽。兵变顺利被平定,而始作俑者嫪毐也被处死,自己的那一场大梦究竟不过是虚妄。

嫪毐一死,吕不韦之前所做的一切也都随之化为泡影,自己与嫪毐之间的私情也瞒不住了,王翦建议利用这家事情大作文章,逼迫吕不韦远离朝堂。

一切尘埃落定,嬴政将整个秦国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中,收复了自己早就该拿到的权力,而为他出谋划策,帮他平定叛乱的王翦,也成了大功臣,更是一跃成为了嬴政的左膀右臂。

王翦这一路走来靠的都是自己出众的能力,以及对时局的准确判断,在决心站队嬴政之后,便全心全意地辅佐他,后来的功成名就也都是他努力得来的结果。

但王翦仍然没有止步于此,嬴政不是个贪图安稳的人,想要成就一番霸业,自然是需要为他冲锋陷阵的猛将,而对他忠心耿耿的王翦,便是这猛将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在嬴政下定决心一扫六合之后,王翦领兵出征。在战场上不仅对局势有准确的分析,也总是能给出最好用的作战方案,在攻打赵国的时候,他先用了反间计,削弱了赵国的力量再一举拿下。

攻打楚国之前,他也做了详尽的分析,知道打楚国是一场硬仗,临行前直接向嬴政讨要了六十万兵力。

嬴政虽然觉得这个数目惊人,但还是选择相信王翦,按照他的要求给了他足够的兵力。

大战在前,为确保了手下的士兵们,能够有最充足的精神,和最饱满的状态应对与楚国的大战,最后的结果自然也是嬴政最想看到的局面。楚国亡了,秦国的霸业也成了。

勇往无前的王翦,为嬴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有一点却让秦始皇有些不喜,他领兵作战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讨要赏赐,只为心安

王翦的兵法谋略让嬴政很是心安,将战场交给王翦,他总是不会让人失望。这一点秦始皇从来没有怀疑过,所以哪怕是要了巨额的兵力,秦始皇也都按照他的要求来。

但有一点,却让嬴政有些不舒服,那就是王翦每次领兵打仗归来,都会向秦始皇讨要丰厚的赏赐。

“钱、地、女人”,是王翦打了仗回来,必要向秦始皇讨要的,一开始是为自己讨,后来借口说要给自己儿子讨,且他每次要的赏赐十分丰厚,秦始皇每次给出去都觉得肉痛。

偏偏这王翦是平乱征战的大功臣,秦始皇再怎么赏赐也不为过。

可这自己主动给,跟臣子主动要也是两码事,时间一长秦始皇也有点对这一点不满。甚至后来不用王翦主动要,秦始皇也知道他打了胜仗回来必然会要钱,赏赐钱财也成了秦始皇的一个习惯。

只不过这一其实都是王翦早就想到的,他不是没有目睹过功高盖主的武将的后果,虽说现在嬴政信任他,但他毕竟立下了诸多军功,颇有威望,难保不让秦始皇忌惮。

他每次讨要这些钱财土地,虽说确实能够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衣食无忧,享受富贵,但更多的还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安危。

一个讨要赏赐只知道要钱财的人,必然是重利的市侩之人,王翦就是想让嬴政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会大小对王翦的猜忌。

将来可能会谋权篡位的人,绝不会是一个只知道贪图蝇头小利的人。自己这副嘴脸或许却是会让嬴政厌恶鄙夷,但同时也放下了戒心,不会对他卸磨杀驴,赶尽杀绝。

此后王翦还是专心领兵,到了年纪便向嬴政请辞告老还乡,在嬴政出言挽留之时,王翦还是坚持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在继续领兵了,甚至于对自己的这些子孙后代,王翦也让他们再去掺和朝政,更不要插手军营。

反正这些的赏赐足够他王家富足几代了,如果再与朝堂有牵扯,只怕是会招来杀身之祸。

比起白起的结局,王翦最后寿终正寝的结局再好不过。

他早就有先见之明,跟随在嬴政身边,也不忘揣度圣意,文韬武略都出色,在靠着军功建立事业的同时,也不忘了对圣上心思的揣摩,明确圣上能接受的度究竟是多少。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复杂的朝堂之中全身而退,给自己和后代博得了一个再完美不过的结局。

3 阅读:2554
评论列表
  • weik 1
    2024-07-13 08:09

    赏不了官,只能赏钱了。有大功者,也得有相当的奖赏。

定哥讲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