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后,中央紧急派人去找徐静,这个徐静是谁?

秀良说一说 2023-07-06 04:02:30

“主席去世了,立马去找徐静!”

1976年9月9日,我们敬爱的毛爷爷与世长辞。

然而就在主席咽气的下一秒,华国锋同志就连夜让人找一位名叫徐静的人。

这个人到底是谁?为何主席死后要将其找出?

毛主席后世安排

毛主席在世时由于长期作战,练就了非常不错的体格,甚至在73岁时还能横渡长江。但随着周恩来和朱德等好友的相继离世,心情悲痛,病情也在不断恶化。

在1976年8月,中央曾连续三次发出紧急电报,通告毛主席病危的消息。

众所周知,在主席生命最后一段时间,毛主席有时连话都说不清楚,想要看书时还需要旁人在一旁念书。

然而在毛主席去世的前一天,毛主席的精神突然好了,还戴上老花镜去读了几页书,看看文件,询问一下今天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然而到了第二天,毛主席突然逝世。中央广播电台第一时间将这一悲痛的消息向全国人民播报。一时间,全国上下悲痛不已。

在悲痛之余,中央领导人开始商讨起毛主席的后事如何处理。中央领导人将丧办事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如何安排后事、如何处理遗体以及邀请外国使团吊唁。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人们在去世后都会选择土葬,以入土为安。但当时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好多农村升级为城市,土地数量急剧减少。在1956年4月毛主席就带头签署了火葬协议,自愿在去世后选择火化遗体。

但是不管是选择土葬还是火化,目前最要紧的是对遗体进行简单的处理。在经过领导人的商量后,一直将处理遗体的任务交给了徐静博士。

海归爱国人才

徐静,1931年出生于吉林,早年的时候曾去苏联留学,26岁的时候推翻了“成年高等脊椎动物脑神经细胞不能分裂和再生”的成果,轰动了全世界。

然而她并没有接受国外的高薪俸禄,毅然决然的决定回国,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贡献。回国后,徐静凭借自己优秀的能力,担任了医科大学党支部书记以及检验室副主任等。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徐静都是处理毛主席遗体的最佳人选。

然而这一切,徐静并不知情。

9月9日凌晨,在毛主席去世的消息还未传出时,工作人员敲响了徐静博士的大门,对徐静博士说“请问是徐静博士吗,我们是卫生部门的,有一项紧急任务需要您跟我们去一趟中南海。”徐静没有多想,跟着他们上车,来到了中南海。

下车之后徐静被带到了一间不是很大的屋子里,刚坐下后,汪东兴便说,“跟大家说一个不幸的消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于今天凌晨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徐静睁大了眼睛,一时没反应过来,等缓过来的时候,泪水早已布满全脸。但她也很快反应过来此次中央领导人把自己叫过来的目的是什么。汪东兴表示今天叫大家过来的目的就是一起商量下毛主席遗体如何保存的问题,不能像之前印度总理的遗体没有做好防腐,最后不得已火化了。

徐静在悲痛过后强忍着冷静下来,向领导们提出,要想实现毛主席的遗体保留15天让各国人士前来吊唁,目前还比较困难,她要先看看毛主席遗体的具体情况,再跟专家们商量才能做出回复。

徐静走近毛主席的遗体,仔细观察毛主席的身高体格、皮肤弹性以及姿态手势等,并都一一做好记录。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留住伟人音容”的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经过商讨后,决定派出曾经参加过马王堆女尸保存、解剖教研室副主任张炳常和形态教研室副主任陈克铨两位精英来辅佐徐静博士的工作。

三人集合后,经过9个小时的商讨,初步确定了防腐方案。

启动主席遗体防腐计划

他们三人暂时先把毛主席的卫生间当工作场地,对室内进行全方位的打扫和清洁后,开始商量起毛主席的姿势。其他部位都好说,最关键的是手臂的摆放,最终经过上级领导的批示,毛主席的双手没有像其他国家的伟人那样放在胸前,而是按照我国人民的习惯,自然下垂。

解决了手臂摆放的问题,紧接着他们又面临着一大难题,那就是想要遗体长时间保存,则需要往遗体里注入大量的防腐剂,而大量的防腐剂会让尸体产生肿胀,他们不敢保证肿胀会不会在正式吊唁之前消退下去。

于是三人陷入了无言的尴尬中,就在计划停滞不前时。

关键时刻,徐静站出来说:“注射吧,出了事情我负责。”为了以防万一,在注射完的当晚,徐静一直在毛主席的遗体旁待了一个晚上,时刻观察着尸体的变化情况。好在,24小时后,肿胀消退了下去。

9月10日,遗体化妆师和理发师开始为毛主席整理好仪容,再穿上了专门定制的浅灰色中山装后,尸体防腐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只需准备第二天的吊唁。

第二天,吊唁正式开始。虽然前期做好了温度控制,但奈何前来吊唁的人数太多,每一个人嘴里呼出的热气,乐队乐器发出的声音等无一不给现场增加了温度,毛主席的遗体上,开始慢慢显现出少量的尸斑。徐静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立马向上级汇报。经过商讨后,决定将现场乐队奏乐改为广播放哀乐,撤掉多余的灯光,只留下少部分灯光。

从9月10日一直到9月17日,仅七天时间内,就有30多万人前来吊唁哀悼。为了供更多的人,瞻仰主席仪容的机会,中央决定要永久保存毛主席的身体。

建毛主席纪念堂

为了能够永久保存毛主席的遗体,中央领导人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并且制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晶棺。

水晶棺的纯度要提炼到99.9999%,这无疑是一项顶级的技术指标,对水晶棺的各个方面都有极高的标准,当时早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做出来。就是在这样孤立无援的条件下,全国多数专家汇聚于此商量对策,没日没夜的一点点打造水晶棺,打磨、抛光、衔接等等,甚至还能抗的住八级大地震。

没日没夜的工作,这些专家和工作人员们心里没有怨言,满腔全部都是对毛主席深深的爱戴之情。

同时徐静还提出,长期的保存遗体,为了最大程度的展示毛主席的面容,要杜绝使用化妆品。后来小组成员建议采用光学整容的办法,经过实验,确实非常有效,便将此方法用到了毛主席的遗体保护上,效果很是不错。

另一边毛主席纪念堂一开始选址选在香山、北海等较为偏僻的地方,但是都被中央驳回了,最后确定就选在天安门广场。在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天安门广场已经建立了建筑群,中间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东西分别的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现在再建一座毛主席纪念堂正合适不过。1976年11月12日,华国锋亲自审定纪念堂的方案:总高度33.6米,形状为正方形,八开间,重檐屋顶,两层红花岗石为台基,绕以汉白玉栏杆,正方形小角的廊柱。

1977年5月4日,用时6个月的毛主席纪念堂全部竣工。这速度让世界无比震惊。

1977年8月20日,毛主席的遗体被秘密转送到纪念堂。徐静和陈长江等警卫员一起负责转移毛主席的遗体,徐静终于不负众望,将毛主席的遗体顺利放入水晶棺内,让后人能够永远的瞻仰为人。

当得知毛主席纪念堂对外开放时,全世界各地毛主席追随者争先恐后的前来瞻仰。据不完全统计,从毛主席纪念堂开放至今这几十年来,共有超过两亿人次前来瞻仰。

为了遗体能长期被保护,我国还成立了专门的保护室,徐静则是保护室的主任。面对遗体保护,徐静小组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不用没有经过验证的技术;二是不再没有经过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做主;三是不能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处理遗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其中就会出现一些声音说毛主席毛主席的身体变样,缩水了,变色了等等。面对这些不实的传言,徐静一小组重新组织了遗体保护专家和专业医疗工作者对遗体进行测量,结果还是跟原来没有丝毫变化。

徐静解释,这是由于视角不同以及水晶棺里光学美容的原理,会让人们感觉毛主席的脸部发生了变化。

再后来,徐静成为了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的局长。

徐静明白,自己在行政上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为了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徐静经常从图书馆借书埋头苦读,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徐静表示,要得到21世纪的通行证,就需要学习英语和电脑,这两个是少不了的。在七十岁的时候,徐静还在坚持学计算机。

1993年,由于身体原因,徐静从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下了,但还一直是管理局的特邀顾问。徐静换了一种方式继续为毛主席的遗体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结

我们在瞻仰毛主席遗体的同时,也一定要记得这些默默在背后奉献的工作人员,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们可能只能在历史课本上才瞻仰到毛爷爷的容颜。

3 阅读:241
秀良说一说

秀良说一说

多年自媒体经验,为您带来最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