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长期吃素引起的?劝告:5个习惯要注意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07-08 12:31:5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25年中,全球胰腺癌患病人数增加了一倍,尤其是在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直线上升。

直到2020年,我国的胰腺癌新发病例高达12.4万人,因胰腺癌死亡病例高达12.2万人,按照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每年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为4.29/10万。

相信很多人对癌症都有所了解,癌症是身体内出现了某种恶性肿瘤,而胰腺作为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它位于腹部深处,与胃脏联系紧密。

因此,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与肠胃疾病高度相似,都是上腹部出现隐痛、饱胀感,也会伴随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

如果不去医院进行血尿淀粉酶、转氨酶、超声CT等多方面的检查,很容易被误以为是肠胃疾病,因此,很多患者发现自己患胰腺癌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

正是由于由于胰腺癌难以发现的特征,导致后期治疗需要耗费极大地精力,多数胰腺癌患者都难逃一劫,致死率极高。

相关研究人员针对胰腺癌的死亡认识和死亡率进行分析后确定,在所有胰腺癌患者中,能维持一年生存率人仅有8%,五年生存率为3%,大部分胰腺癌确诊患者都在3个月到8个月之间离世。因此,胰腺癌又有“癌王”之称。

当然,胰腺癌作为一种癌症,并不会无缘由的患病,通常都是由于长期的不良习惯积累,逐步形成的。

相比于年轻人来说,中老年人更容易患胰腺癌,且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后,目前发现的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平均年龄都在40岁-80岁

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从各方面入手,警惕胰腺癌!

长期吃素好不好?或会增加胰腺癌癌症风险?

2011年,随着乔布斯的离世,其死亡原因竟然与饮食联系了起来,许多研究者表示:“长期吃素食容易患胰腺癌!”

事实上,这种说法有失偏颇,长期吃素并不会增加胰腺癌风险,加拿大学者曾针对素食主义者患胰腺癌风险进行了相关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针对5364名参与者进行了素食实验,分别将其按照不同的饮食习惯进行分组,再通过受试者的胰腺癌风险进行分析。

最终发现:素食饮食非但不会增加胰腺癌患病风险,反而有助于降低胰腺癌患病率。

至于,长期吃素对健康有何危害,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1.胆汁分泌不足

长期吃素会导致身体出现营养不良,素食中的营养元素较为单一,不能为人体提供运行所需的营养素,导致肝脏合成胆汁的原材料不够,继而诱发胆汁分泌异常,分泌出的胆汁不足或出现胆汁分泌故障。

如果胆汁分泌出现故障或不分泌时,脂肪的消化将会变得极为困难,导致大量脂肪堆积在体内,这些无法消化的脂肪将会在食物表面形成薄层,从而阻隔酶的作用,致使食物无法被消化吸收,身体缺乏营养元素,继而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容易滋生细菌,诱发肠道疾病。

2.记忆力下降

素食中的植物蛋白含量较少,其营养元素十分单一,其中的氨基酸组成虽然较多,但却不如动物蛋白的吸收利用率强。

长期保持素食饮食,很有可能导致身体吸收的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匮乏,脂肪和糖分缺失,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给,出现组织器官异常。

大脑在机体这种异常情况下,比较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迟钝,接收外界信号的能力较弱,出现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

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长时间素食饮食,很有可能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3.增加贫血风险

众所周知,肉类中通常含有较高的血红素铁,这是提升机体造血功能和血液活力的关键,摄入后可迅速被身体吸收,转而为血液补充所需的铁元素、锌元素等微量元素。

而素食中最是缺乏血红素铁,长时间坚持这样吃,很可能导致血液活力不足,缺乏锌元素和铁元素,

而人体缺锌后,机体大部分生物酶会丧失活性,难以维持正常运行,继而导致细胞发育受阻,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胃酸分泌不足、免疫力低下等情况。

当素食饮食引发的上述三种情况共同出现后,很可能促进胆固醇沉积形成结石,胆结石患者虽然有一定的患胰腺癌风险,但却不是导致胰腺癌的直接原因。

不同类型的胆结石患胰腺癌的风险也有高低差异,所以,不能单单把胰腺癌的诱因定为素食饮食。

胰腺癌真正的诱因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它可能是在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作用下出现的,相较于吃素,长期保持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导致胰腺癌的关键!

以下出现的这5种饮食习惯,中老年人一定要避开,或会增加胰腺癌的患病风险,造成机体损伤。

中老年人饮食要注意,这5个习惯别再犯!

1,爱吃烫饭

中国人尤其吃饭讲究"趁热”,无论是从小到大的家庭饮食习惯,还是市面上的餐厅,主要制作的都是“热食”。

但事实上,总吃太热、太烫的食物并不好,因为过热的食物不光会烫伤咽喉,还有可能一路向下损伤食道黏膜。

长期吃过烫的食物,黏膜会出现反复受损,损伤逐渐堆积后,便有可能诱发慢性炎症,进而增大癌变的可能性,增加中老年患食道癌的风险。

2、爱吃“甜饭”

除了烫饭外,中老年人饮食还有一个显著特征——热爱甜食,或许是因为随着衰老,老年人味蕾的敏感度较低,而甜食恰巧可以激活味蕾,让老年人吃起来“有滋味”。

但这可不是一种好的饮食习惯,中老年人本身代谢缓慢,各个器官的运行不如从前,再继续吃甜食,很有可能造成血液中葡萄糖堆积,引发血脂波动,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另外,吃甜食也很有可能诱发胰腺癌。中老年人长期大量摄入糖分高的食物,负责代谢葡萄糖的胰腺负担会大幅度增加,胰岛素会大量分泌来满足糖分的代谢。

而随着胰岛素的分泌紊乱,很有可能影响胰岛功能,导致胰腺损伤,进而可能出现炎症,增加胰腺癌的风险。

3、爱吃剩饭

另外,老年人还有个“节俭”的坏习惯,比如剩下的菜舍不得倒掉,一连好几天都吃隔夜菜。

这种反复加工反复储存的食物,极易滋生细菌,产生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物质——亚硝酸盐。

摄入这些隔夜菜后,亚硝酸盐会随之进入人体,再与体内的蛋白代谢物胺类产生反应后,会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细胞基因的破坏性极大,容易造成DNA损伤和突变,诱发癌症。

不过,通常情况下,普通人吃隔夜菜得癌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毕竟亚硝胺的剂量达不到致癌标准。但如果长期大量吃剩菜剩饭,导致体内的亚硝胺堆积叠加,那么很有可能增加胰腺癌风险,对健康不利。

4、暴饮暴食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长期的暴饮暴食也是一个危险的习惯。

突然性的将大量食物“塞进”胃脏中,很容易引起血液和器官的排异反应,出现血流速度加快,血管压力增加,继而影响各个消化器官。

其中,胰腺的压力也会因此急剧升高,分泌大量的胰腺液,当体内的胰腺液超过正常范围后,很可能出现胰液反流。

随着胰腺液的反流,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而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后会演变成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属于胰腺癌的重要诱因之一,随着病情控制不及时,很可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病率。

5、常吃腌制品

最后,爱吃咸菜,腌肉的中老年人注意了,不想患癌症,这类食物要少!

通常,经过反复加工的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硝酸盐,摄入后,硝酸盐会在胃内被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而硝酸铵与亚硝胺一样,具有极强的致癌性,是国家公认的一级致癌物。

当它出现这人体中时,很可能导致DNA损伤,继而影响细胞分裂,致使其分裂出癌症细胞,增加胃、肠、胰腺等消化器官癌变的几率。

参考文献:

1.《自然》子刊:控糖/吃素/肉食党,饮食偏好如何影响大脑?复旦团队分析18万人数据,发现均衡饮食者心理更健康、认知更优秀.2024-04-13.

2.Cell Rep:科学家揭示胰腺癌扩散的新型分子机制.2023-12-28.

0 阅读:1691
李可乐知识分享

李可乐知识分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