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是一个很难评价的人。
她曾经徐志摩弃妇,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怀孕生子、通过学习奋发图强,绝地重生,长成了另一个张幼仪。
她一度是很多身陷困境的女性,膜拜的励志对象。
但她后期的财富来源,又顶着“发国 难财”的污点为人们唾弃。
但是从寿命长短,健康程度,生活质量等世俗标准来看,张幼仪无疑是人生赢家。
中年事业风光,晚年安稳富足,谁能想到一个被丈夫嫌弃老土的女人,民国第一个被公开离婚的弃妇,最后活得如此体面。
上世纪70年代,张幼仪被儿孙接到到美国安度晚年,和儿孙们拍下的全家福。张幼仪化着妆,穿着旗袍,拎着皮包,气质沉稳华贵。
旁边坐着的,正是她唯一的儿媳张粹文,她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她是当初张幼仪为徐积锴精挑细选的媳妇,最大的特点就是漂亮。
当初徐志摩嫌弃张幼仪不好看,土气,等到儿子娶媳妇时,也要求要找个漂亮的。很难得的时,张幼仪尽管不认同,但也尊重儿子的喜好,看到张粹文的那一刻,她眼前一亮。
果然小夫妻婚后,感情非常好,一连生下了四个孩子。
1947年,徐积锴得到了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机会,张幼仪又高兴又担心,担心的是儿子会走上当年他父亲的老路,被花花世界迷了眼,忘记了给他生儿育女的糟糠之妻。
因此,张幼仪做了一个决定,自己来带四个孙儿,让张粹文随夫前往。这会,最小的孙儿不过周岁,家里尽管有保姆,但养育四个孩子的艰辛,不言而喻。
张粹文也不负张幼仪所期望,在美国,她努力学习语言,也找到了自己兴趣所在,最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她非常感恩婆婆当初的支持,经常说,没有婆婆,就没有如今的她。
因此,对于这位婆婆,张粹文是又敬又爱,婆媳关系非常融洽。
最左的则是徐志摩唯一的儿子徐积锴,他没有子承父业,在文学上兴趣不大,读的是土木工程,后来做生意,和笔墨始终无缘。
后面站着四个孩子,就是徐积锴和张粹文的孩子。
他们都由奶奶张幼仪抚养过,对奶奶的感情非常深刻。
张幼仪在德国学的是幼儿教育,因此她在孙儿的教育上,专业耐心,精心呵护,饮食、教育上都无比用心,每天孙儿放学,她总是第一个跑去迎接,父母虽不在身边,家庭的温暖却丝毫未减。
因此,四个孙儿都养得非常好,后来在各自的领域上皆有成就。唯一让张幼仪遗憾的就是,他们后来都把中文忘得七七八八了,他们的后代甚至都不会说中国话。
1953年,“滞留”在香港的张幼仪,遇到了自己的第二春。她在东京和苏纪之医生喜结连理。
结婚前,她特意写信给儿子和二哥,征求他们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肯定后,又了解到苏医生的前妻已经再婚后,她才郑重接受了求婚。
这段婚姻维持了20年,是张幼仪一生中,相对幸福平静的时光,她陪着苏纪之,一个坐诊,一个包了所有后勤工作。两人一起游山玩水,甚至还到英国,在徐志摩当初抛弃她的地方,转了转。
一眨眼几十年已经过去,物是人非,张幼仪心中也慢慢放下往事的磋磨。
苏纪之最后是得了肠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陪在他身边的是张幼仪。
在送完苏医生最后一程后,她终于觉得了无牵挂,听从儿孙的建议,到美国定居养老。
她的大半亲人,也都在这里。
到了美国后,张幼仪没有选择和儿媳儿子一起居住,而是在附近找了一处住处,既方便照顾,又给足彼此空间。
不得不说,张幼仪一直是有大智慧。
昔日的孩子都已经长大,已经到了回报祖母的时刻。在美国的时光,张幼仪是富足的,惬意的。
即使到晚年,张幼仪依旧自律,每天早睡早起,跳有氧操,锻炼身体。
跟着苏医生20年,她也学到了不少养生诀窍,比如要服用维生素、多吃粗粮、水果。
张幼仪也有自己的小爱好,钩针编织便是她的爱好之一,她会很多高难度的针法,编织出来的作品非常好看。当然,她也会跟着老朋友一起,打打麻将,偶尔儿媳会来陪伴。
这时候张幼仪总是很得意,跟牌友说儿媳给她带“财神”来了。可见情商之高。
晚年的张幼仪,给人的感觉是稳。
大半生风风雨雨,她早已看透,因此有一股神定气闲的气质。小一辈的都喜欢围着她,因为她没有架子,非常和善。
最重要的事,她身上的故事堪称传奇,有聊不完的故事。
她的侄女张邦梅便是如此,她被“幼仪奶奶”深深吸引,经常缠着她讲过去的故事,还根据张幼仪的口述,写成了《小脚与西服》一书。
这本书记录了张幼仪那段极为轰动的婚姻背后的一切一切。
1988年,张幼仪在睡梦中去世,享年88岁。
张邦梅后来回忆起葬礼,说“出席的人数之多,令我吃惊。”
气氛庄重又有朝气,“每位出席者好像都知道幼仪走过的是长寿又成功的一生。”
按照张幼仪生前的遗嘱,她的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用户17xxx51
发国难财的军火贩子[呲牙笑]
拔总
她有个非常扎实的娘家作后盾
明子
好人有好报的真实写照
肝,废了
女汉奸
焦妮110_790
发国难财,徐志摩看不上她,可是有先见之明![点赞]
用户11xxx25 回复 12-21 11:21
多看看历史!
用户95xxx13
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