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大家熟知的演员朱亚文演的电视剧《广州十三行》,还没确定播出时间呢,就突然被撤下了,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大家争论最多的,就是朱亚文在剧中扮演的那个角色伍敦元。伍敦元本是个地道的旧时代买办坏商人,但在剧里却莫名被美化成了“民族大英雄”,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这神剧怎么老是这么没底线呢?
说白了,啥事儿都有它的道理,《广州十三行》这部剧被撤下来肯定是有原因的。咱们先来好好瞅瞅这部剧,看看里面的伍敦元到底被刻画成了啥样。
【浅析神剧《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这本书是文笔很棒的盛和煜老先生写的,它讲的主要人物是历史上的伍敦元。
剧名“广州十三行”反映了它的历史背景。在1685年的康熙时期,清政府批准在广州开办洋货行,专门做进出口买卖,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十三行。
在乾隆年间,好多通商口岸都被关掉了,这么做就是为了更加封闭自己,不跟外面多来往,这样一来,进出口买卖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过呢,广州的十三行还是照样做得红红火火。
这些商贩特别会做生意,他们从外国买进漂亮的手工艺品,然后高价卖给国内的富人。接着,他们又把我们国家生产的高级绸缎、精致的茶具、上好的茶叶等东西加价卖给外国的有钱老板。就这样一来一回地抬价,最后他们赚了很多很多钱。
这部剧里的主角伍敦元,是十三行里怡和行的老板,他靠买卖东西赚了大钱,最后变成了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出名的大富豪。剧情介绍又长又没新意,不过里头有些台词倒是挺抓人眼球的。
简单来说,伍敦元在历史上是被人冤枉关进牢里的,他是个很有正义感,一心保护国家利益的大英雄。官方微博都称赞他:“在商海里起起伏伏,但始终有颗不屈不挠、乐于助人的心;无论怎么周旋,他的品格和气节都像以前一样坚定。”这话就差直接说他是个十足的好人了!
不过,电视剧里演的伍敦元,在历史上真的是那样吗?电视剧和历史真相到底有多大差别呢?
【历史上真实的伍敦元】
首先,《广州十三行》里一开始出现的伍敦元是确有其人的,他是个地道的买办商人,靠着特权垄断,捞了不少好处。但电视剧后面演的伍敦元,就跟历史上真实的他不太对得上号了。
有句老话叫“贪心不足蛇吞象”,伍敦元在面对大堆好处时,慢慢找不着北了。他动用手头的权力,把鸦片偷偷塞到工艺品里,主动帮英国人推销,最后再把卖鸦片得的私房钱跟英国人分账。
伍敦元用了这样的方法,慢慢地超过了其他商人,成了广州地区非常有名的大富翁。据说,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他已经攒下了两万六千万两白银,比大清国库里的钱还要多呢!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偷偷卖鸦片能赚好多钱,清朝的老百姓被鸦片害得有多惨!
伍敦元成了大富豪后,钱多得都数不清,他甚至发愁这么多钱该怎么花。在古代,通过科举当官是很多人的梦想,伍敦元也有这个愿望。
他既有钱又很想当官,所以就给朝廷捐了几十万两银子,换来了一个三品的官职。
虽然伍敦元没干啥实事,只是顶着个三品官的头衔,但这已经让他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而且,有了这个空名头,他敛财起来更方便了,毕竟老百姓们都不敢得罪当官的。
数量上的变化到最后一定会带来本质上的改变。时间一长,朝廷也发现大清朝里出了叛徒,他们竟勾结英国商人,在市场上偷偷卖鸦片,跟朝廷对着干。所以,朝廷就派了钦差大臣林则徐去广州,查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839年,林则徐抵达广州,他经过一番明察暗访,很快就揪出了私下里向中国百姓贩卖鸦片的伍敦元。
伍敦元是个经商的老手,擅长在商战中耍手段,他知道怎样暗地里运鸦片而不让官府察觉,因此行事特别小心,没留下什么把柄。况且他还是朝廷的三品大员,以前也给大清捐过不少钱,所以林则徐不好直接办他的罪,只是口头劝诫了一番,想让他自己坦白犯的事儿。
伍敦元想快点摆平这事儿,免得再惹麻烦,就自己上交了整整一千箱鸦片。旁人一看,觉得这一千箱鸦片已经够多了,可林则徐却不这么想。
林则徐查伍敦元时,发现那一千箱鸦片只是他手里鸦片总量的一点点,二十分之一都不到,伍敦元交上来的数量差太多了,这让林则徐非常生气。
后来,林则徐下令抓了伍敦元。这时伍敦元才害怕起来,急忙说自己愿意把鸦片全交出来,再捐些银子给朝廷,好弥补过错。但现在,林则徐已经不相信伍敦元的谎话了,还罢免了他的官职,把他抓起来关进了牢房。
电视剧《广州十三行》的故事简介里直接说了:伍敦元被冤枉,关进了大牢!但这跟真实的历史情况差太多了。
【鸦片战争爆发】
伍敦元被抓进监狱后,英国人再向中国卖鸦片就没那么顺手了。眼看赚钱的路子被堵,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对清政府发起了鸦片战争,想强行打开中国市场,捞取更多好处。
最后的结果很明显,清政府打输了仗,所以就在大家眼皮底下签了《广州条约》,要赔给英国630万两白银。清政府手头紧,就让十三行的商人们出钱,总共要300万两,伍敦元一个人出三分之一,剩下的200万两由其他商户一起凑齐。
伍敦元去世后,伍绍荣接手了父亲的生意,还是做买卖。他靠着英美商人,偷偷把鸦片运到国内害人,彻彻底底变成了个卖国求荣的家伙。
伍敦元和他儿子干的那些事儿,全都是跟保护咱民族利益不沾边的。他们一门心思想着捞钱掌权,到处欺负老百姓,简直就是十足的大坏蛋商人。
可《广州十三行》这部剧却胡乱改了历史,硬是把伍敦元说成是反抗外敌、拯救百姓于苦难的民族大英雄。我就想问问,要是他真成了民族英雄,那钦差大臣林则徐又该算什么呢?
【小结】
理想的花朵得在现实的土壤里绽放,特别是那些塑造人们价值观的电视剧,更不能抛开历史真相,胡编乱造。
《广州十三行》把历史上的坏蛋商人包装成了民族大英雄,这简直就是瞎扯一通,好笑至极。还好它知错就改,赶紧下架了,不然这种雷人剧还不知道会离谱到什么程度呢!
关于这事儿,大家是怎么想的呢?
因为电影投资人是犹太鸦片贩子的后人呀[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跟现在柳家一样,你觉得他是不是好人?[笑着哭]
16亿的影响不能大意!
现在雷田君不是干着同样的事情!
辫子戏就应该全部封杀,看到辫子就恶心
可以夸大增减,但不能跟历史相反。
这姓伍的后人如果有参与就立马抓起来
引英军打清军,狗咬狗利汉民。算哪门子汉奸?
不差这一件。
你搞错了,十三行是官商,不是买办。鸦片战争前清朝规定外商不得自行与华人接触,只准与朝廷指定的十三个官商交易,史称十三行(其实战前仅剩四家),其中伍潘两家是首商。《防夷八条》规定可以与夷人接触的只有关吏,行商,买办,仆人,通事,其中买办最初是夷商在华时雇佣的负责采买食物等生活用品的“仆人之长”,因为按规定夷商来华就不准出夷馆门,除(合法)生意与代表朝廷的行商做以外,非法的如走私,多是通过买办借采买生活用品时接洽,所以早期买办地位低下,多是贩夫走卒,开埠后,行商失去贸易垄断权垮台,买办开始崛起。伍浩官是典型行商,靠垄断权经营的,能把行商跟买办混为一谈,是历史教育缺失之过!
最早的国有外贸公司,还是进出口公司
两万六千万两是多少[笑着哭]
看面相就不是好人[得瑟]
十三行买办,好坏说不上。挣钱吗!
卖国贼
好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应该是《南京条约》?哪里来的广州条约
怡和行和香港的怡和集团有关系吗?
就下播?[666]
叶问就是一个伪警察妥妥的汉奸,被洗成民族英雄了
叶问都能拍成抗日英雄,这奇怪吗?
清算不彻底
你比央视官媒懂的都多,野史功底非常深厚,比一些历史学家都懂[点赞][点赞][点赞],广州历史不太熟悉,以前对商人诸多贬义,本身就是不上台面的职业,所以才有红顶商人一说,多看历史书籍,多研究下历史还是有必要的,毕竟《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还是有区别的
老电影《林则徐》中广州洋行买办伍绍荣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