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刘姐
编辑|刘姐自媒体
一,单干致富的梦想:为何四十年后仍难成现实?
四十年前,分田到户的号角一吹响,村村都掀起了单干的热潮。土地分到每家每户,谁都觉得靠自己的双手,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当时有人打趣,“只要锄头舞得好,粮袋金袋少不了。”这场改革的初衷是好的,想让农民摆脱集体束缚,靠个人努力实现富裕。
可四十年过去了,理想丰满,现实却骨感。大多数农民仍为温饱奔波,单干虽让部分人家先富起来,却难以让整个农村整体脱贫。为什么?单干模式下,每家每户的小块地虽然自由了,但资源分散,抗风险能力低,天灾一来,收成就全泡汤。而且单打独斗,既缺少技术支持,也缺乏市场话语权,丰收的粮食却卖不上好价钱。
单干虽然让人干劲十足,但它解决不了“各自为战”的根本问题。农村需要的,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小努力,更是全村人一起的大合力。只有资源整合,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创造更大的财富。
二,集体发展的“奇迹”:南街村与周家庄的致富路径
单干路子难行,但南街村和周家庄却像两面旗帜,迎风飘扬,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南街村,这个河南的小村子,坚持集体办企业,村民们合力搞农业、建工厂、发展旅游。靠着这股子“抱团干”的劲儿,全村不仅脱了贫,还过上了“人人有分红”的幸福日子。从集体收入中,村民家家有保障,老有所养,村子里连小卖部的糖果都可以免费领,活得像个世外桃源。
再看周家庄,另一个集体发展的榜样。这个河北村庄另辟蹊径,结合自身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又趁着乡村旅游热潮打造自己的品牌。从种地到旅游,处处精打细算,把资源用在刀刃上。赚的钱没进少数人腰包,而是全村共享,用来修路、建学校、完善医疗,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这样的“共富”模式,让人艳羡,也让许多村子陷入沉思:同样是种地,为什么他们能成功?
当然,有人质疑,这些村子是否因为“地理条件优越”或“政策扶持特别”才能成功?但现实是,它们用实践证明了集体发展能够突破资源局限,把有限的条件变成致富的“金钥匙”。这个奇迹,让单干的局限性显得更加刺眼,也为农村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三,单干与集体:两种模式的深层次较量
单干模式的好处毋庸置疑,它激发了农民的个人积极性。分地后,谁不想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短期内,这种“多劳多得”的机制确实带来了经济活力。可惜,单干的劣势也随之显现:资源分散,合作缺乏,村民各自为战,导致农村整体发展乏力。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单干的抗风险能力显得尤为薄弱,甚至让人难以为继。
相比之下,集体模式则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路。通过资源整合,村庄整体发展得以实现,尤其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集体的优势不可比拟。村民们抱团发展,不仅能分担风险,还能共享收益。然而,这种模式也面临挑战:管理难度大,个体的积极性可能受到一定限制,部分人甚至会觉得“不公平”。
单干和集体似乎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模式,但它们真的没有结合的可能吗?也许答案并不绝对。单干需要引入合作机制,而集体模式也应在个体激励上多下功夫。如果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让个人利益得到保障,又不失整体效益,农村振兴将更有希望。这也为如何探索新型农村发展模式埋下了伏笔。
四, 未来的农村振兴:团结的力量与个体的价值
农村发展四十年的实践表明,单干与集体并非水火不容,而是需要找到平衡点。既要像南街村和周家庄那样利用集体的力量,又不能忽视个体的创造力。只有将个人与集体的优势结合,农村才能在多样化的条件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振兴路径。这不是简单的取舍,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融合。
未来的农村振兴不再是一条路走到底,而是因地制宜的多元化发展。对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村庄,集体发展或许是更优选择;而对于条件相对分散的村庄,合理引导个体经济同样不可或缺。与此同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村民参与治理的意识,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治理水平提升了,农村发展也就有了更坚实的根基。
南街村和周家庄的成功告诉人们,团结的力量能创造奇迹,但团结不应以牺牲个体价值为代价。未来的农村发展需要既重视共同富裕,又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条道路虽然充满挑战,却承载着最美好的希望。农村振兴,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努力,也需要村庄整体的团结和创新,共同绘制出一幅更繁荣的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