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种植圈里,关于苹果套袋的争论从来没间断过。
有些人说套袋是一道“保险墙”,只要套上袋子,苹果就能免受病虫侵害;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关键在于种植过程中的护理。
去年,我有个邻居就因为少打了一遍药,结果秋后他的苹果烂成了一堆,损失惨重。
作为有二十多年经验的老果农,我得告诉你,这套袋的三遍药,真不是说着玩的,打对了能救你的整个收成。
三遍药的时间安排说到这三遍药,我们先来讲讲时间表。
每年春天谷雨那会儿,我们就开始清园,这叫打基础,这时候打药效果最好。
然后到了立夏,天气开始热起来,病虫害也活跃了,这时候要来一遍封杀,要稳准狠,不能让病菌有机会作祟。
套袋前3天,再来一遍定乾坤的药,这样你的苹果就像穿了防弹衣,病虫害基本都拿它没办法。
首先是第一遍药,落花后7到10天。
这个时候的重点是灭越冬病菌、补钙防裂。
配方上,我一般用多菌灵加吡虫啉,再加糖醇钙,主要就为了对付轮纹病菌和蚜虫。
接着是第二遍药,间隔7天后打。
这次的核心任务是阻断病菌侵染、让果面的光洁度更好。
药剂组合上,用戊唑醇加甲维盐,再加硼肥,这对炭疽病孢子和食心虫卵的效果特别好。
最后一遍是在套袋前三天,这算是最关键的一环。
药剂用苯醚甲环唑加螺虫乙酯,还有氨基酸,长效防护的同时还能促进苹果着色,防御重点是黑点病和介壳虫。
喷药技巧和禁忌说到打药,可不是随便一喷了事,有很多讲究。
首先是配药顺序,像我这种老果农,总是现配现用,绝不让药剂过夜,否则药效损失非常大。
配的时候,先用粉剂再加乳油,顺序错了,药液容易沉淀,不均匀。
还有个细节非常重要,就是避开扬花期,因为这时候树在开花授粉,喷药会影响坐果率。
天气也是重点,风大的时候千万不要打药,不仅药液容易飘散,还浪费药剂。
打药就像绣花一样,得仔细。
先稀释药液,再喷到叶子和果实的背面,每个角落都不能漏喷。
打完药后,如果遇到下雨,必须补喷,这样才能防止病菌孢子在高湿度下迅速萌发。
病虫害防治全攻略再说说病虫害,这可是果农们的老大难。
我家的果园里,常见的病害有三种:轮纹病、炭疽病和黑点病。
轮纹病非常容易识别,果面上会出现同心轮状的斑纹,这病菌还是苹果贮藏期烂果的罪魁祸首。
炭疽病也不难分辨,果实上会有凹陷的黑斑,还带着红晕,高温高湿的天气下更是迅速爆发。
而黑点病就是套袋果的大敌了,直接影响苹果外观,卖相差了,价格也就上不去。
不过我独家发现,套袋前补钙肥能大大减少黑点病发生率,约40%呢!
自制药剂省钱妙招药是得打,可每年花在这些农药上的钱也不少。
其实有些土法也能省不少钱。
比如,自制波尔多液,用硫酸铜、石灰和水按1:2:200的比例调制。
还有草木灰滤液,这可是天然的钾肥,不仅能补充营养还抑菌。
另外悬挂糖醋液瓶,能有效诱杀金龟子等害虫。
不过,自制药剂时一定要滤清两遍,防止喷头堵塞。
石硫合剂也要熬的恰到好处,能节省清园成本的30%。
土法用好了,不光能省钱,还能提高果园的整体健康水平。
五个致命误区新手果农常常陷入一些误区,浓度越高越保险、混药越多越好、天气状况忽略不计等等,这些都是大忌。
比如为了图省事,加大剂量,结果反而引发药害;或者盲目添加叶面肥,导致药液沉淀分层,效果大打折扣。
还得注意天气,特别是高温天气,药液蒸发快,容易灼伤叶片。
重治不重防也是个大问题,等见到病斑再打药,那成本和效果可就差远了。
只喷树冠外围是不行的,内膛果容易成为病害集中区。
打药要像上弦,尤其是雨后,必须及时补喷,因为病菌孢子在湿度达到90%时,两个小时内就能萌发。
记住这些细节,才能让你的苹果更健康。
总结一下,要想苹果长得好,套袋前做好这三次打药真的非常重要。
虽然看似繁琐,但只要按部就班,一步步来,就能让果园里的苹果像穿上“防弹衣”一样,避开病虫害的侵扰。
其实,种苹果不仅仅是技术活儿,更多的是一种耐心和细心。
每一次打药,每一个步骤,都是为了能在秋天收获更好的果实。
作为老果农,我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到你,也愿意与大家分享更多的种植窍门。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苹果更加好看、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