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聂凤智在南京夫子庙散步,见到一行人很面熟,当即大喊站住

白翠评历史 2023-12-26 23:03:04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建国后一切工作都稳定下来,聂凤智正在南京夫子庙前散步放松,突然一行人从他眼前路过,他定睛一看竟是自己的老上司许世友,眼看着他从身边走过。

聂凤智赶忙对着他大喊一声站住,看着昔日英勇的上司许世友,他有些哽咽的想和这位过去的上司好好谈一谈。

聂凤智为什么要拦下许世友,他二人在战争年代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聂凤智拦下了对面的人,但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句:“首长,您现在过的还好吗?”

聂凤智是许世友手下最偏爱的一员虎将,他看着文文弱弱实则胆大心细,这两个矛盾的气质在这位猛将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聂凤智原名聂敏,1928年,加入中国共青团。次年1月加入共产党第11军31师。

1930年,18岁的聂凤智成为31师的一名连勤务员,当时许世友在红军31师当连长,这时他们现在还相互不认识,不知道未来他们二人会成为生死之交。

接下来的6年,他先后参加了杨家梁、孝感花园、出击平汉铁路等战役,积累了许多战斗经验。

1936年,聂凤智所在的队伍进行整编,就在这个关口,他思前想后,决定放弃参加战斗先去红大学习。

但两次报告都被打回来。两次的挫败没有让他放弃,为了上学,他打算直接辞去团长职务。

刘伯承知道后哭笑不得,又为他想上学的精神感动,便批给他8元的路费送他上学。没想到他在学校一待便是5年。

西安事变发生后,他正在红大学习,他已经深刻认识到,红军最大问题便是缺少有真才实学的将领,这样在面对经过敌人培训的高级军官时,一定是要吃大亏的。

于是他再次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没有返回部队继续打仗,而是选择去了抗大的第一分校胶东支校当校长,想为共产党培养出更多有学识的军官。

1941年,日军山东管区第12军司令为了“强化治安”,开始对胶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春季大扫荡”、“冬季拉网大扫荡”。

聂凤智带着胶东分校,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掩护当地的党政机关和群众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在他的指挥下,胶东分校的突围行动圆满成功,几乎零伤亡。

许世友就着这个契机,将他调到了十三团任团长,调他去之前,还送了他一句话“强将带精兵”。

十三团自命老虎团,突然调过来一个“教书匠”管这群刺头,战士们对他很是不服气,聂凤智没说话,打算用行动证明自己。

当时的胶东日军和伪军到处横行作乱,为了分割和扰乱抗日部队的根据地,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会建立一个据点,作为自己的老巢。

在这里也毫不例外,1942年,两万多名日军在胶东大扫荡了两回之后,便在当地建立起了一座“鲁中第一堡”的大堡垒。

这个堡垒名不虚传,从上到下一共三层射孔,掩护用的底部就厚达3寸。既可以向四面八方扫射,又可以从顶部投掷炸弹,步枪和机关枪都可以扫射,里面驻扎了一个加强连的日军。

它驻扎在青烟公路上,已经成为当地八路军最大的眼中钉肉中刺。就在这时,聂凤智下令要将这个堡垒给炸掉,这一命令一下就惊呆了战士们。

要知道这可是鲁东的第一大堡垒,里面驻扎了一个加强连的鬼子,一般炸药的威力是根本不可能炸掉这个大堡垒的。那这个“鲁中第一堡垒”最后是怎样解决的呢?

1692年的南京夫子庙,一行人不期而遇,聂凤智定睛一看,大喊站住。

他想拦住的人是谁?

许世友将聂凤智这个“教书匠”调到十三团,管一群刺儿头,很多人对此都不理解。

有人甚至忧心忡忡地对他说,你把教书匠放到十三团,可别让他被战士们欺负了。许世友却哈哈一笑,并不担心。

聂凤智担任十三团团长后,不疾不徐,直到1942年那一仗。

当时,他叫来三营营长,开口便问:“敢不敢接下命令去炸了鲁中第一堡?”三营营长一听,楞住了,反问道:“咱们又没有平射火炮,怎么炸堡垒?”

聂凤智盯着三营营长说:“没有平射火炮,我们便用炸药,这个鲁中第一堡必须除掉,你能做到吗?不行我就换别人。”

这话一出,三营营长立刻就答应了,绝不能让这个“教书匠”小瞧自己老虎团的胆量。外部爆破这个大堡垒,还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行动,聂凤智要求三营要充分调查、细致研究。

5月24日,三营将500斤烈性炸药运至堡垒附近,直接从外部爆破。聂凤智率领众战士将日军的这个加强连全部消灭。

这仗一打完,十三团便出了名。走在路上有人问起,是哪个部队把鬼子最大的堡垒都给炸平了?十三团的战友们便拍拍枪,咧着嘴说:“还能是谁啊,就我们十三团呗。”

鲁中第一堡给炸掉后,把当地的日军气个半死,他们很快就想到了新的应对办法,决定建立围堡。

这个围堡和十三团的渊源很深,之前十三团两次攻打汉奸李得元的据点,最后全都落败,当时那个据点就是建的围堡。所以新围堡一建立,就让十三团全体战士恨得牙痒痒。

之后聂凤智率领十三团去攻打的汉奸王子绍的据点也是围堡,攻打两次全部都铩羽而归。至此十三团和围堡便结上了仇,聂凤智也吸取教训,开始研究如何炸掉围堡。

他亲自带领团里的战斗骨干前去围堡进行勘察,将堡垒的工事结构、地形特点、作战特点摸了个一清二楚,回去后,又召集大家开会,集思广益如何攻打围堡。

他们先后把河源、河中、河尾等一连串围堡全部炸掉,气的日军总将领将当初提议的几个汉奸全部砍头。

至此,所有的伪军都不敢再和这位总将领出任何主意,生怕自己也被砍头。导致日军在胶东地区的控制能力大幅下降。

1948年秋天,国民党退守济南,毛主席下令要许世友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内拿下济南。

许世友接到命令,便召开军事会议,聂凤智一听两到三个月拿下济南便摇头。直接对着许世友说:依我看只需要15到20天的时间就够了。

此言一出,周围人都非常惊讶,聂凤智逐条分析半个月拿下济南的可能性。许世友采取他的意见之后,并没有让他打主力,反而给了他一条助线。

聂凤智回去后一番谋算,便对着自己手下的战士说,许世友首长让他们打主线。大家要好好表现,不能辜负首长的期望。

誓师大会上,许世友和其他部队的人听着老虎团一口一个主攻,都搞不清楚是什么状况。只得把聂凤智叫来问情况。

聂凤智摸摸头笑着说“首长,我们又不要兵又不要枪,我们就是给自己加加油,让战士们更有冲劲。而且到时候,我们全力进攻敌人都分不清哪个是主力,正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话让许世友也是哭笑不得,便默许了他自己把自己当主力的安排。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9月24日济南战争结束。这一时间比聂凤智预计的时间还短了一半。

1949年下旬,国民党逃到上海,眼见胜利已经没有指望,刘昌义打电话试探聂凤智。

聂凤智张口便说:

“刘军长现在摆在你眼前的一共两条路,一条就是放下武器,这样的你的老婆孩子和部下都能活,这也是陈毅将军让我告诉你的原话。另一条路便是我们都心知肚明的死路。”

刘昌义一听便犹豫起来,问他索要陈毅将军的书信。聂凤智当即便伪造一封书信,盖了一个假章给刘昌义看。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胜利。

许世友的欣赏和信任,成就了一个不拘小格的奇才。那么建国后,二人又有着怎样的交往呢?

聂凤智和许世友在战争年代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何和平年代后两人都在南京,却很少相见,聂凤智又是为何走上了与许世友不同的道路?

1913年9月,聂凤智出生在湖北聂家村。因为自己早年丧父,便一直跟着自己的叔父长大,二人相依为命。旧社会的残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毅然决然投身革命。

1929年,16岁的他看到家乡的黄麻起义军改编为红军后,便立刻报名想要参军。当时招兵的战士看着他年龄也小,个头也不高,身体也不强壮便不肯收他。

聂凤智也不强求,但他当即拜别自己的叔父,一路粘着红军,主动为他们勘探敌情,站岗放哨,沿途带路。

他的机灵和主动,最终打动了连长,将他收编到红军队伍里,自此聂凤智正式成为一名工农红军。

后来几次和日军的交手,被国民党五次围剿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日军在战斗时除了装备精良外,便是依靠他们的各种战术来应对战争。

在这之前,我们在打仗时常常会陷入被动,只能是敌军出现一个战术,我们再想办法破解。而毛主席五次反围剿的胜利更是让他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抗大几年的学习时光里,聂凤智的军事知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毛主席的《军事辩证法》、《游击战术》的课程更是让他受益匪浅。

1931年,王明将毛主席等正确思想倡导者排挤出领导集团,意图通过媚苏亲苏的政策来指导中央的革命路线。

张国焘便是其中的主要支持者,然而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在王明的领导下,中央连续打了好几次败仗,证明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将毛主席等人重新接纳回中央。

1937年,聂凤智正在抗大学习,没过多久便迎来了中央的一个任务。要在抗大展开对错误思想的反思和批评。

当时,聂凤智对于之前的错误思想指导,导致红军接连吃败仗的结果十分不满,于是写下批评文章。

然而,未来的好上司当时却犯了糊涂,被张国焘忽悠着,准备跟着走。而且许世友性格太耿直,一言不合就和人吵了起来。

许世友没有想通的时候,聂凤智几次找他谈话,给他送些吃喝,开解他苦闷的心情,这便是聂凤智能做的铁汉柔情。

好在毛主席最终用自己的胆识和胸襟,彻底征服了许世友,从此他铁了心的跟着毛主席,用自己的能力回报毛主席的赏识和信任。

后来,许世友才敢放心把十三团交给聂凤智,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自己这位好友的实力。

而聂凤智也的确是带着十三团猛打胜仗,当时,百姓们为了感谢十三团,经常自发性地给他们送吃送喝。战士们一说到这点就非常骄傲。

然而胜仗打多了,战士们也飘了。每次一提到苦练三大技术,十三团的战士们都说:“我们不用练习三大技术也能打胜仗。”

聂凤智想扭转十三团的思想,正好这时接到调令要将自己调到别的地方任职,便给十三团的众战士们开会。

会上他提到了十三团们的英勇战绩,又将十三团心安理得地接受老乡杀猪宰羊的宴请这事儿,和众战士们娓娓道来,让众战士们都脸红得低下头。

响鼓不用重锤,十三团的战士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更加沉下心来练习,争取夺得更大的胜利。

而两个各自在指挥上都有所成就的将领,内心都有一些惺惺相惜。更何况当时,许世友是司令,聂凤智又成了他的部下,继续延续二人的缘分。

因此在1962年的庙会上,聂凤智才大声和许世友打招呼。回想起过往的岁月,大家相视一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0

白翠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