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专题六十六-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军如何先胜后败?

号希罗多 2024-02-27 12:48:25

1967年的战争失利为阿拉伯政治开启了一个激进的新时代。失败的惨烈程度加上执政者对阿拉伯民众的虚假宣传,触发了一场对阿拉伯政治领袖的信任危机,即便拥有民众拥戴的纳赛尔也不能免于公众的鄙视,他从此刻也一蹶不振了。

纳赛尔

正如1948年战争后所发生的,民众幻想的破灭在整个阿拉伯世界触发了一波反对现任政府的政变和革命的浪潮。1968年在伊拉克,1969年的利比亚,1969年的苏丹,1970年的叙利亚,这些政府无一例外地采纳激进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纲领作为其合法性的依据,号召摧毁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战胜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另一边的以色列,在战争中的巨大胜利,使以色列不可一世,认为阿拉伯国家在未来几十年不可能发起战争。然而 ,阿拉伯国家已经开始积极备战,尤其以埃及作为显著。

一、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1970年,约旦爆发了黑九月事件,约旦政府军与巴勒斯坦游击队发生冲突,纳赛尔在解决黑九月事件后积劳成疾,在9月28日去世。萨达特继任总统。尽管同样身为自由军官运动的创始人,参与了52年革命,但萨达特在埃及国内外始终默默无闻。为了保住权力必须证明自己。

萨达特

当时的美苏两大国谋求关系缓和,维持现状,即巴以之间的“不战不和”,这种态度对以色列有利。萨达特决定打破现状,他需要迫使美国介入巴以冲突、敦促苏联给埃及军队更好的装备,同时向以色列发出收复西奈半岛的现实威胁,为了上述目标,他不得不走向战争。

1、获得苏联军援

1972年萨达特驱逐埃及国内1.9万名苏联军事及技术人员,美国开始质疑苏联与埃及的关系,拉拢埃及的可能性。尽管驱逐了苏联人,但保留了苏联部队在埃及基地的特权,萨达特的策略极为成功,苏联震惊之余,一改以前拒绝提供尖端苏联武器的态度,在72年12月到73年6月提供给埃及更多的先进武器,补齐防空的不足。

​ 萨姆三防空导弹-以色列空军的噩梦

2、整顿军队备战他特意召集军队的将领去家里开会,通报将向以色列开战的决定。会议后,萨达特重组了军队领导层,解除了对开战持怀疑的领导职务,埃及军队开始众志成城。

3、与阿拉伯国家的协调

1973年,埃及与叙利亚达成秘密协议,保证两国军队统一指挥,落实了联合作战的计划并确认了收复失地的有限目标。1973年,萨达特秘密访问利雅得,成功说服沙特人战争不利状态下使用石油武器。

4、选择发动战争的日期

埃及的将军们决心避免六五战争(被偷袭),决定选择战争突袭最理想的日期。他们翻遍历书,试图找到以色列军人和民众容易松懈的日子。他们发现以色列赎罪日正好是周六,作为宗教传统和惯例,这一天是整个一年中广播和电视暂停节目的唯一一天。最后决定在1973年10月6日周六展开行动。以色列未能觉察到即将到来的危险。尽管在战争爆发前夕以方已经收到有关情报,但出于政治考虑未采取相应措施。

二、战争过程

1、开局大胜

1973年10月6日,以色列全国沉浸在庆祝犹太教赎罪日的节日气氛中,军队也放假休息。下午2时,埃及军队在运河东岸突然发起猛烈攻势,一举突破巴列夫防线,在不到三天的时间内控制了运河东岸10~15公里的战略纵深。与此同时,叙利亚军队也向戈兰高地发动猛攻,到2日收复了高地的大片土地。

埃及军队

阿拉伯人的攻势起初奏效,后来却停顿了。埃及人本来能够向西奈‬半岛推进得更远,而叙利亚人本来能够从戈兰高地俯攻以色列北部。

戈兰高地坦克战

都为何徘徊不前呢?萨达特计划将以色列人击退到西奈半岛腹地后請止其攻势。他并不准备攻入以色列,因他认为当埃及在战争占优势之时华盛顿就会进行干涉,而谈判将会开始。以军动员快速,先北后西,重点用兵,化被动为主动,尤其向运河西岸的大纵深突击,对于扭转被动局面发挥了作用。双方投入的坦克、火炮、飞机、导弹等数量很大,埃、以于14日一天内共展开1800辆坦克的大会战为战争史上所罕见。

2、美苏支援

埃及和叙利亚在初期的攻势使以色列军遭受大量战损,以色列急需补给军火武器,否则战局将面临崩溃。除开装备的受损以及需要补充的零件以外,以色列全国弹药储备量也下降到非常危险的层次。以色列历经多次战争,对于需要的弹药储存量有很好的经验,可是这一次的战斗的消耗量远远高于过去的任何一场战斗,而且以色列使用的多种火炮弹药在当时尚未具备生产能力,导致弹药的供应会面临断炊的危机。

在美国运输展开前,以色列全国的105毫米弹药储存量一度下降到只能够维持48小时。除此之外,开战当时的状况,超过预期的消耗量所衍生的心理压力和恐慌,也是促使以色列积极要求美国协助的原因之一。

美国发动代号“五分钱支援的行动”:共飞行565架次,提供22400吨物资与装备,以及56架军用机。此外,以色列的航空公司共飞行250架次,运送5500吨物资与装备。

苏联对埃及和叙利亚也提供了援助:苏联:共飞行935架次,提供16000吨物资与装备,以及206架军用机。

3、以色列反败为胜

14日,埃以双方的担克在西奈的吉迪,米特拉等山隘附近进行大战,但埃及未能取胜。

第四次中东战争

16日,沙龙率领一支以军偷渡苏伊士运河,之后大批后续部队渡过运河,在西岸切断了埃及第三军团的退路,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美、苏联合提出的338号决议,要求冲突各方立即停火、执行224号决议所有内容。但以色列破坏停战,完成了对第三军的包围。

投降的埃及军队

24日,在联合国的压力下,埃、叙、以终于接受停火,十月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宣告结束。三、战争的影响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后期遭受了失败,但在政治上仍取得了重大胜利。战争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和中东不战不和的局面,迫使超级大国正视阿拉伯各国的要求。阿拉伯人协调一致的军事行动对以色列构成真正的威胁,使其后续不得不考虑阿拉伯国家的诉求。十月战争的另一个特点是石油战争。战争爆发当天,叙利亚与黎巴嫩关闭了其境内的输油管,其后阿拉伯各产油国统一实行减产、提价、禁运和国有化。欧共体和日本被迫先后发表声明,宣称242号决议是中东和平的基础,尊重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益,这使以色列进一步受到孤立。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十月战争恢复了在六五战争中被摧毁的美国对叙利亚和埃及的影响,阿拉伯国家包括法塔赫的阿拉法特已经意识到以色列在中东是军事大国的存在,并且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将继续在中东存在下去。阿以双方此战过后,都在认真考虑对方的和平诉求。十月战争标志着中东和平曙光的到来。

本文完,下期讲阿拉伯人的故事-侯赛因国王的反击

我的公众号:希罗多德,一个40岁的工程人,一点儿也不慌,像门口的树,花开正盛,枝繁叶茂。随着巴以冲突的升温,已经开辟中东专题,此为六十六篇。让我们用常识来抵御时代的偏见。

0 阅读:0
号希罗多

号希罗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