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既是松功深入到一定阶段自然衍生出的感觉,也是松功作为基础功法进展到某个程度,拓展出来的一门功法,作为感觉,它是身体不断解除僵力桎梏,筋骨拉伸打开,肌肉不断减少参与,气血逐渐平和的一个自然效果。
这种感觉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的体重增加,这个因人而异,有些人增加明显,有些不太明显,但大多数练习松功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体重自然增加的情况,这种增重可以理解为气血逐渐充盈,骨气逐渐饱满的结果。另一个方面,是在体重不变的前提下,沉坠的感觉增加。也就是说实际上体重没有增加,但却感觉整个人变沉了。
这种沉的感觉既体现在自体验中,就是自己通过练松,发掘身体沉坠感增加的变化,从而在进一步深入放松的同时,在师父的指导下,新增一门练沉功的功法。这种沉的感觉也体现在他体验中,就是除了自己的感受,别人也感受到你的身体逐渐变得沉坠,仿佛增加了重量,越来越难以撼动。
所以说,沉这步功夫,既是松功到一定阶段的一个检验效果的节点,也是旁开一支独练功夫的起点。所谓检验的节点,就是够不够沉,往往直观的反应了你放松的程度和效果,松的程度不够,沉的效果也不那么明显,松的水平越高,沉的效果越明显。
当你的肩,腰跨,腿脚都仍处于僵固,卡别住的阶段,你的重感往往由这些部位分承,此时你的气息会仍处于比较上浮的位置,这时候,不管你的体重如何,相对的,你给人的感觉会比较轻,比较容易被撼动。当你达到初步的松透,你的气息逐渐下沉,上身逐渐打开,中下盘逐渐稳固,这时候,即使还是同样的体重,相对的,你给人的感觉就会比较重,比较难以撼动。这个怎么理解呢?就好比,同样是一百斤的一根木桩和一口袋大米,木桩内部结构僵硬,并且重心较高,一个成年人随便可以推倒,甚至推飞,但大米内部结构松散通透,重心较低,要想搬动那是非常困难。
所以好的功夫的前提,是根基稳固,或者说要有根,脚下有根,才是全身协调,做出各种动作的前提,无根就容易被人拔根,站都站不稳,更谈不上其他防御攻击。何为有根,就是不论一个人的体重如何,他都应该是身体松沉,气息平稳沉坠,不易被人轻易拔根弄起。否则就叫做无根,也许看起来体重巨大,但由于内里僵固,气息上浮,脚下无根,体感发轻发飘,也会被一个貌似比你体重还小的人,轻易拔根弄起。所以一个体重90斤的人,松沉的足够好,尽管还是90斤,但他给人的感觉是90斤大米,但180斤的人,松沉功夫差,尽管是90斤的两倍,但给人感觉是根木桩,也容易被90斤的轻易拔根,弄起弄倒。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沉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绝对之处在于,一个人的斤两,是可以被秤量化的,是不变的数字。相对之处在于,一个固定的体重,不同松沉的功夫,可以让别人“感觉到”不同的重感。相对之处还在于,同一个人松沉的感觉,相对于其他不同松沉层次的人来说也不相同,对于松沉功夫比你好的人来说,你感觉他就是比你沉的,他感觉你就是比他轻的,对于松沉功夫比你差的人来说,你感觉他就比你轻,他感觉你比他沉。
松沉作为一步功夫,如何去深入练习呢?
1. 松的透才能沉到底。如上面所说,沉是松功到一定程度的自然效果和反映。松的越透,重感越不在中间被分承,直落脚下,气息平稳下降,气血不轻易上浮,整个人呈现上身飘荡,下身扎实稳固,类似于不倒翁的状态,松功到达一定境界,沉功自然扎实。
2. 沉的层次取决于思想。沉是一种感觉,一种向下的追求,你可以理解成重力,但绝不仅仅是体重,因为体重是相对固定的,不可在片刻间改变。你可以片刻间改变的,是你对沉的理解,以及通过对沉的理解,影响身体所能达到的状态,所能反映出来的感受。
比如你认为你站在地上,和你认为你站在水中,身体所体现出的沉感是不同的,这时候你的体重没有增加,但你的体感会由于不同的情境,在体内进行调节和配比,从而产生截然不同的变化。那么你的体感能沉到怎样的程度,在体重不变的情况下,很大程度取决于你认为你能沉到的程度,你对情境的模拟和信任程度。
这种意识和思想的训练必须在师父的指导下,严格依据拳理进行,要求勤奋,还要有一定的悟性,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3. 被动的沉和主动的沉。有些人松的功夫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体感变沉,但这个沉,沉的模糊,沉的不自知,沉到什么程度,自己无法控制。这是被动的沉,是沉的初级阶段。
而沉功的训练,一方面要通过入静,自我听劲和内视了解自己沉的变化,沉的细节,沉的程度,另一方面,要通过意识引导,令思想和身体契合,可以主动控制沉的变化,以及控制它变化的各个维度趋向于极致。
主动的沉包括,令身体瞬间进入到松沉状态。在静态和动态中,调节沉的程度。不同的动态调节不同程度的沉感,与其契合。在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如何调节沉感。不同速度,力道,方式的干扰,如何调节不同的沉感。如何用沉感向下化解来力。如何用自己的沉感,去听别人身上的沉感。沉对轻如何对治,轻对沉如何克制。如何让人“推不动”。等等…
必须说明的是,沉功是内家拳修炼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一门功法,是个需要深度掌握的技艺,也是继续深入训练的前提。但它不是终点,也不是最高标准。很多人练到“推不动”的功夫,觉得很好,在此深化,认为这就是最高功夫,不愿再走,就此止步。只能说非常可惜。“推不动”的功夫在深入下去,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必须扔掉,换成“推不着”的功夫,才能真正进入内家比较高层次功夫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