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军委扩大会上,惊现粟裕“政治旋涡”,随后三人轮番救场

青春的逐梦想飞翔 2024-12-05 20:53:03

这是最“荒诞”的军委扩大会议。

1958年,中央在北京召开军委扩大会,可奇怪的是,一场本该严肃对待的政治会议,却成了粟裕的“批斗会”。

面对众人的群起攻之,他的三位心腹,竟然爆出猛料,将肃穆的会场,搅的天翻地覆。可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粟裕得知此事后,不但没有大发雷霆,反而还笑称三人“有勇有谋”。

明明被自己人“倒打一耙”粟裕为什么会对他们大加赞赏,而他的三位“心腹”又是什么“人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尘封多年的历史帷幕。

五十年代后期,中央下令召开军委扩大会,会议内容主要是传达毛主席整顿军纪的指示,可有些人却故意倾斜重心,将粟裕推上风口浪尖。

一边是那些人的故意设计,一边是参会人的高涨情绪,在解放战争中立下卓越功绩的粟裕,霎时间成了伺机而动的“阴谋家”。

在某些领导的“煽风点火”下,坐实粟裕的了三次“越权”罪证:

一:未经过中央批准,擅自部署攻打妈祖列岛

二:访问苏联期间不做请示,索要军事资料,

三:安排志愿军回国时,未以明确名义下发命令

事实上,这些看似罪行重大的指控,只是无足轻重的瑕疵,而这正是那些领导故意“描绘”,用来对付他的“筹码”!

随着会议进行,言语交锋将会场中的气氛一度拔高,那些平日里对粟裕鞍前马后的谄媚之人,此刻早已掀开面具,化身为他的批判对象。

尽管这些人七嘴八舌找茬,但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却不足以彻底将粟裕压垮,于是那些狡诈之人便设法让粟裕的三位心腹开口。

要知道,叶飞,王必成,陶勇,这三位大将,与粟裕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同手足,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叶王陶”一直跟随粟裕南征北战,如果能从他们口中“套”出话,必定是“万无一失”的致胜法宝。

于是他们将如意算盘打在了叶飞头上,可谁知,叶飞的“表现”不仅让他们的“春秋大梦”落了一场空,更是把他们气的直跳脚。

叶飞向来以文武双全著称,当领导要求他揭发粟裕时,他的表现更是机敏过人,

不是巧舌如簧的辩解,就是沉默寡言的搪塞。纵使领导们千方百计的刁难,但他就是铁了心不开口!

面对他的坚决态度,干部们无计可施,无奈之下,便将目标转移到王必成和陶勇身上,而相较于叶飞的态度,这两位大将的表现,更令人拍手叫绝!

不但在发言上滴水不漏,还在会上演了一场“大戏”!

那么,两位将军到底说了些什么呢?怎样彻底扭转局面的呢?

这是一场“阴谋”使然的“批斗”大会

1958年,军委会上,有人接连检举粟裕的“阴谋”,可不料,粟裕的三位“心腹”早已看出穿了那些人的“诡计,于是三人接连上演“荒诞”戏码,不仅狠狠打脸了别用心之人,还给在场人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

军委会议上,别有用心之人对粟裕妄加迫害。甚至利用他的“心腹”将他倒戈下台,可叶飞却表现却滴水不漏。

面对叶飞的搪塞,领导们很快把目标转至王必成。

然而,与叶飞的冠冕堂皇不同的是,王必成一站起来就显得郑重其事,看样子像是要爆出“猛料”!

可就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候,他的一番话,却说的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

事实上,王必成的揭发中没有半句是粟裕的负面言论,反而还借毛主席之口对粟裕的功绩大为赞赏。

眼看王必成的发言令局势走向被动,于是其中一位领导赶紧站出将他制止,他们意识到无法从叶王二人身上找到突破口,最后将希望寄托在了陶勇身上。

相较于前面两人的伶牙俐齿,陶勇则显得憨厚老实。那些人先是怂恿他揭发粟裕,但陶勇以不识字为由,拒绝了写报告材料。

可谁知,那位领导却百般刁难,竟然安排自己人,写好了材料,并要求陶勇在会上照着读,陶勇应声答应下来,可殊不知,那位领导期待的“惊喜”不声不响被陶勇化解成了“惊愕”。

在会上,陶勇故技重施,以自己不识字为由,将一材料念得七零八落,引的所有人都啼笑皆非。最终这次军委会以闹剧收场。

尽管“叶王陶”三人急中生智,化解了那些人的“前后夹击”但粟裕却没有逃过被贬谪的命运。会议结束后,他被撤销总参谋长一职,调往军事科学院,成为一名幕后工作者。

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更多精彩历史故事尽在账号主页,点头像即可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1:《粟裕回忆录》

2:《粟裕与毛泽东陈毅》

3:《开国将军轶事》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