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虎跃,卧虎藏龙
龙马精神,禅世雕龙龙飞凤舞,矫若游龙龙飞凤舞,望子成龙龙龙龙......2024甲辰龙年马上要到了
十二生肖 陶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十二生肖中辰龙排位第五,方位为东南,时辰代表早上7点到9点。
生肖龙陶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中国人向来被称为龙的传人,龙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四灵之一,代表权力、尊贵和吉祥。历代统治者也往往也被称为真龙天子,龙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建筑等各领域。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着许多关于龙的文化。
1987年,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三组精心摆塑的龙、虎形蚌壳图案。三组图形物在一个墓室中部的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其中,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似腾飞状。
仰韶文化 龙、虎形蚌壳图案 图/文博圈
同时期的文物,还有陕西北首岭出土的乌鱼纹彩陶细颈瓶,甘肃甘谷西坪出土的鲵鱼纹彩陶瓶,其中都有龙的身影。
仰韶文化 鲵鱼纹彩陶瓶 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距今5000年左右的出土文物中,有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出土的彩绘蟠龙盘,陶盘绘制了我国最早带有鳞片的龙。浑身布满黑红鳞片的龙,口中衔着谷物,浮现在4300多年前的彩绘陶盘中,清晰地展现了中华民族龙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相辉映。
龙山文化时期 彩绘蟠龙盘 山西博物院藏 图/文博圈
另外还有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遗址出土的“玉龙”、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的双龙首璜形玉饰。
这就是文物里著名的红山文化“C”形玉雕龙,由于玉龙雕琢精美,线条圆润流畅,极具动感与张力,被称为“天下第一龙”。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玉雕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红山文化中龙的形象,玉龙、泥塑龙、彩绘龙、彩陶上的龙鳞纹等,比比皆是,其中尤以这条玉雕龙最为著名。
还有一件考古界的龙形扛把子,就是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有学者认为,绿松石龙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绿松石龙形器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图/邓聪看3000年前的龙,绕不开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形态各异的龙形器,爬(盘)龙器盖,还有青铜神树上的"铜龙形饰”、虎头龙身像、龙形器等。
商 青铜爬龙柱形器 三星堆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商 青铜盘龙器盖 三星堆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商 青铜爬龙器盖 三星堆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此后,带龙的器皿、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越来越丰富多采。
春秋战国 龙首蟠龙金带钩 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西周早期 曾侯方鼎(颈首部饰龙纹)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无论是日常用品还是艺术装饰,龙的形象的器物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头部分无角、独角、双角,形象有威严型、端庄型、流线型......形式有玉器、金属器、陶器、漆器、织品等。
商武丁时期 玉龙 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西周早期 曾侯乙尊盘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曾侯乙尊盘整套器物纹饰繁缛,共饰龙84条,蟠80条,造型美观,穷极富丽。
春秋龙柄铜盉 安徽博物院藏 图/文博圈
战国 龙形漆豆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秦 龙纹空心砖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西汉 辛追墓T型帛画 湖南博物院藏 图/文博圈
帛中的王者,非辛追墓T型帛画莫属,T的“—”部分中,盘踞两条神龙,神圣又有威严。
西汉早期 四神云气图 河南博物院藏 图/文博圈
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四神云气图”壁画,画面以朱砂为底色,用白、绿、黑等颜色描绘了各种神禽异兽和吉祥图案。其中,一条巨龙尤为引人注目,它呈“S”形弯曲,占据了画面的中央,龙身长约7.5米。目前是龙文物里体格担当。
唐 鎏金铁芯铜龙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陕西西安南郊草场坡出土的鎏金铁芯铜龙,从造型上可谓是兼威严与优美与一身的龙文物界颜值担当。
北宋 龙首建筑构件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文博圈
明 孝端皇后凤冠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馆方官网
孝端皇后的这件凤冠,是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九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八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九龙九凤。金凤凤首朝下,口衔珠滴。
明 金镶青白玉隐起云龙纹绦环 湖北省博物馆藏图/文博圈梁庄王墓的发掘,是湖北省明代考古发现中出土文物最多、文物价值最高的一次,也是中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等级最高、出土文物最多的一次。其中,龙形龙饰亦不胜枚举。
中国古代文上的龙形多种多样,叫法也各不相同。
《广雅·释鱼》: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按,龙“雄有角,雌无角,龙子一角者蛟, 两角者虬,无角者螭也。”
双龙玉佩 湖北省博物馆藏图/文博圈
另《抱朴子》记载,母龙曰蛟,子曰虬,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
从文献记载看一般分为蛟龙、螭龙、虬龙、应龙,还有一种是夔龙,一般用做青铜器的纹饰。
蛟龙
有鳞片的龙,通常描述为生活在水中,尚未完全成形或进化至成熟阶段的龙,具有升天成龙的潜力。
明 海水蛟龙纽方形玺 刻“大明天子之宝”故宫博物院藏 图/馆方官网
螭龙
无角的龙,常用于装饰艺术中,螭龙被中国民间认为寓意美好、吉祥。战国时期,蟠螭纹头部的特征是圆眼、大鼻、眼尾稍有细长线,常见于古代建筑、雕塑、玉器及瓷器纹饰等。
春秋战国 螭纹提梁铜盉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铜盉提梁为龙形,流为螭首形,器盖堆塑螭龙11条。
宋 金盘(内饰螭龙) 贵州省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明 青白玉螭首带勾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虬龙
指未长角或正在成长中的龙,特指一种卷曲的龙形态,有时指有角但未成年的龙。
清 紫檀木雕虬龙纹长桌(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馆方官网应龙
传说中的神龙,有翼,能在天空飞翔,往往与雨水、洪水相关联,在黄帝战胜蚩尤的故事中也有出现。
元 龙纹石栏板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夔龙
类似龙的神兽,常出现在青铜器纹饰中,有一足,象征着力量与威严。
商晚期 夔龙纹兽形铜觥 山西博物院藏 图/文博圈
商后期 夔龙形青铜扁足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此外,根据龙爪数的不同,龙的样式还有区分:元代以前的龙多为三爪或前三后四爪;明代时龙纹开始普遍使用四爪。
唐 赤金走龙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元 白釉褐彩龙纹玉壶春瓷瓶 河博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元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图/馆方网站明 五彩穿花龙纹蒜头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明清时期尤其在清代以后,皇家御用的龙纹通常表现为五爪,象征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此类龙常出现在皇宫建筑、服饰以及官方艺术品上。
清 黑漆霖金雕云龙纹交椅 故宫博物院藏 图/文博圈
在国外也有龙形文物,其外形来看和同时期的龙基本类似。
公元13-14世纪 拉杰瓦迪纳彩龙纹釉砖 塔赫特苏莱曼遗址 图/文博圈此件正在故宫博物馆展出,有空可以前去打卡。
书画方面,弥足珍贵的当属南宋陈容《墨龙图》轴,被称之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画龙杰作。2017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会陈容的《六龙图》,最终以4350万美元落锤(折合人民币3.4亿)。
南宋 陈容《九龙图》(局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南宋 陈容《墨龙图》又称《云龙图》轴,绢本设色纵205.3厘米横131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中描绘一条巨龙腾跃云天,龙身曲折盘旋.龙首高仰,须目怒张。画家以泼墨写意的笔凋表现周围的云气,龙身在云雾中或隐或现,显得灵动非凡,气势恢宏。
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如今,对龙生哪九子说法不一。
明 九龙壁(大同)第五批国保单位 图/昵图网
这九位龙子不仅外形各异,而且各自的职能和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流传较广的龙九子及其特征:
囚牛(qiú niú)喜音乐,常被雕饰在胡琴头上。睚眦(yá zì)性格刚烈好斗,常作为刀剑柄上的吞口兽或殿宇、城门的守卫。嘲风(cháo fēng)好险峻,常立于殿角屋脊上,象征辟邪安宅。蒲牢(pú láo)声音洪亮,常作为钟钮,意喻警醒世人。
狻猊 图/寒江叟狻猊(suān ní)好静,喜烟火香火,常见于香炉脚部或佛座两侧。狴犴(bì àn)主公正,多刻在监狱门上,象征惩恶扬善。赑屃(bì xì)
力大无穷,喜欢负重,因此常被塑造成背负石碑的样子。
赑屃驮碑 图/昵图网负屃(fù xì)形似龟,擅长书法,与赑屃一起经常装饰在碑文两侧。鸱吻(chī wěn)
长得像鱼,能喷水吐浪,常常位于宫殿屋脊两端,作镇火驱邪之用。
明 三彩琉璃鸱吻 山西博物院藏 图/文博圈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文献对龙生九子的具体名称和特点可能存在差异,但核心思想都是强调龙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关于龙,不能不说恐龙。191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质学家乔治·D·劳德伯克博士和R·R·莫斯博士在自贡市发现恐龙化石。2022年3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发现科氏玉溪龙,是在亚洲发现的迄今最早的有甲类恐龙。
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安吉馆 恐龙馆 图/馆方官网在中国,还有间远赴盛名的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该馆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园区,国家一级馆,龙年记得打卡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 图/馆方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