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山东民情如火,我党员到村庄的一次座谈竟引来三批青年参军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11-18 12:22:33

山东民众踊跃参加八路局

武效周,1912出生,山东省宁阳县人。

1935年暑期,武效周于山东省立第十中学毕业,回到家乡东庄高级小学担任教务主任兼教授地理、数学课程。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华北大片国土迅速沦陷,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宁阳东庄一带的群众人心惶惶,无以为依,纷纷议论,国家危难,我们怎么办?

东庄是宁阳东部边镇,设有县立第二高级小学,又称东庄高级小学。这里订有报纸及刊物,是个消息灵通的地方。“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停课,教师纷纷回乡,武效周留下看管学校。

此时,东庄一带在外做买卖的,求学教书的,以及在外做事的各界人士,都陆续回到家乡。这些人和地方上的学生、教师以及各界人士,都经常到东庄小学打听消息,议论时局。

有的说,国家大祸临头,不如跟着国民党军队流亡;有的说,跑到哪里算一站?此路不通;有的说吗,国民党成千上万的正规军还打不过日本兵,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办法?只有谁来了给谁纳粮;有的说,这不是改朝换代,而是外国侵略没谁来给谁纳粮,会亡国灭种,是死路一条;有的说,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兴亡人人有责,抗日救国,人人有份,大家要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发动武装,进行抵抗......

无数次议论,得出的最后结论是,中国人要动员起来,同日本人干到底。

大家吆喝日本人干到底,但不能群龙无首,必须有个领头的带着干才行。一众人等议论来议论去,最后统一到朱蓂阶身上。

朱蓂阶,冬装人,北京大学毕业,教过多年书。他见多识广,博学多闻,为人刚直,仗义疏财,在地方上很有威望,特别在教育界和青年学生中影响很大。他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推举他为领袖。

1937年隆冬时节,泗水县地下党员周蓝田来到东庄小学,以访友为名,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从“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将东北拱手奉让给日本人,讲到西安事变,最后谈到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全国人民,团结一切力量,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武效周把周蓝田说的话,传达给朱蓂阶。朱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到周蓝田讲的事实确凿,道理透彻。

这时,传来了共产党在北山(徂徕山)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消息。

武效周立即找到朱蓂阶,告知此事,问他怎么办。朱说,可去北山看看,要是可以,我们也可以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

第二天,武效周即邀刘耀华、许仁安、钟兰坡等四人到了徂徕山前的山阳村,找到程照轩,说明来意。

程说,共产党已在徂徕山组织了游击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成邀武效周他们回到东庄一带发动群众,动员枪支,组织群众到徂徕山集合,但不要强迫,要注意掌握队伍的领导权,不能和大会们合流。

这天晚上,天降大雪,程照轩安排他们住下,但几人按捺不住抗日救国的激情,便冒着纷纷大雪,连夜回到东庄,找到朱蓂阶,转述了程的意见。

朱蓂阶斩钉截铁地表示,既然有了共产党领导,那就干吧。他说:“为国捐躯何所惧,青山处处埋忠骨。”寥寥数语,令在场诸人颇受鼓舞。

朱蓂阶和武效周等人研究了如何发动群众,组织队伍的问题。根据大家的意见,众人分头到东庄、北鄙、胡村、高庄、南北陈村、崔解二庄等村,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抗日救国人人有责。

武效周动员了东庄南的德森永“酒店”和庄北的“源武泉酒店各捐出两支步枪,又借出百元钱作为组织队伍的费用。

朱蓂阶和大家商定,农历腊月二十三(即1938年1月24日)到北鄙村小寨集合,到徂徕山去。

腊月二十三日黄昏后,当家发动的人员陆续到达北鄙小寨,到晚上10点钟集合了约60余人。

许多人主张过了年再去,有的说忠孝不能兼全,要尽忠报国,今晚上非去不可。议论纷纷,争执不下。朱蓂阶站起来说:“同意去的,今天晚上由我带着先去徂徕山。不同意去的,等过年后再去徂徕山会合。”

许仁安、钟兰坡等24人即表示愿意先走。朱蓂阶对武效周说:“我们先走,你留下来,继续发动群众,组织队伍,并和我们联系。”

于是,朱蓂阶23人当夜奔赴了徂徕山。他们到徂徕山后,编入四支队,参加了寺岭战斗。

朱蓂阶等人走后,武效周继续组织队伍。

年后,他骑着自行车利用拜年的机会,两天跑了南鄙、官庄、钟家庄等十几个村庄,宣传抗日,拉游击队。

但工作并不很顺,常遇到地主的干扰和破坏。

东庄地主赵绍庭借口起义部队在寺岭战斗牺牲了人,鬼子又烧了泰安良庄,大嚷什么:“国民党大批正规军都不敢和皇军交战,你们拉几个游击队还能打了日本皇军吗?”说:“游击队去打皇军,是给老百姓惹祸。朱蓂阶、武效周拉队伍图的升官,老百姓是白白送命。”

武效周发动群众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不得不推迟了队伍组成时间。

1938年阴历正月初三(公历2月2日),朱蓂阶带着一个20多岁的青年人来到东庄。他向武效周介绍说:“这是王一平同志,是山东省委派来的共产党代表。”

王一平说道:“我们今后就是同志了。我来时,省委指示,东庄一带拉起的队伍确定为四支队七中队,朱蓂阶你中队长,我任指导员。”

从此,武效周等人就在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针对前些时间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决心同地主封建势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驳斥抗日必败的无耻谰言,向群众宣传日寇侵略奴役中国人民,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无恶不赦的罪行,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

在王一平的帮助下,武效周把宣传范围扩大到津浦铁路以西,八区南驿一带,以及泰安县境内的三韩家庄、三山阳、坡里一带。

不久,莫庄的秦子美呆了一些知识分子、农民和学生陆续加入进来,队伍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由最初的三五人扩展到80多人,六七十支枪。

为了避免暴露目标,部队经常移防,不定时地住到周家泉、石桥庄、埠南等村。

正月下旬,队伍接到命令,于29日在北鄙西大寨集合,由王一平宣布,队伍正式命名为“山东抗日游击四支队七中队”,朱蓂阶任中队长,王一平为指导员,秦子美任副中队长,武效周任文书。

王一平说:“我们这支队伍是共产党领导的,是抗日救国的,是人民的子弟兵,不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中国去,决不罢休。”

当晚,地方上教育界人士范丙章、李冠三等以及开明士绅、地方上层进步人士田子坚、陈国祯等代表地方父老给部队送行。

队伍开到新泰莲花山荒草峪时,遇到正在向莱芜前进的四支队,上级便把宁阳东庄一带两次拉起的队伍合到一块(原来的同志人少不能独立编队),七中队更加充实壮大了。

七中队奉命开往莱芜城附近,住到上台子,稍加休整,参加了莱芜城反顽战役。休整中,有一次发现有战士拔群众蒜苗炒菜吃,全中队开会,对侵犯群众利益的战士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向群众赔礼道歉,做了赔偿。

莱芜反顽胜利后,部队在莱芜城召开祝捷大会,孙陶林讲了话。会场歌声四起,此起彼伏,十分活跃,大大鼓舞了同志们的斗志,增强了同志们的信心。

但七中队有点意见,因为唱攻打莱芜城的歌曲中有句话,“二、五、八队真英勇,一举打下莱芜城”,这与情况不符。七中队在封振武率领下,首先攻下西门,歌词中没提到。封振武听了大家的反应,接受了意见,说可以把这句话改为“二、五、七、八队真英勇”。

之后,四支队驻莱芜寨里、水北一带休整,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下辖一、二、三团,七中队改编为二团一营三连,朱蓂阶任连长,赵需仁任指导员,秦子美为副连长。不久,朱蓂阶被调到团里当参谋,秦子美任连长。

队伍整编后,开赴徂徕山西头邓庄、徐庄、上庄一带。这你距津浦路不远,准备婆媳津浦段。这时,中央派郭洪涛来到徂徕山,在上庄开了干部会。

郭洪涛传达中央指示,在敌后不仅要组织发动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而且要开辟、建立抗日根据地,有了根据地为依托,才能坚持长期抗日战争。于是,山东省委决定开辟建立泰山、淄博、沂蒙、抱犊崮、湖西、胶东等根据地。为此,要从部队抽调一些在地方有影响、有活动能力的同志会地方,建立根据地。

会后,郭洪涛亲自和周蓝田、朱蓂阶谈话,要二人回曲阜、泗水、宁阳一带开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接着,二团政委程照轩找武效周谈了话,要他和朱蓂阶一块回地方,协助朱工作。

1938年5月初,朱蓂阶和武效周接受任务,回到宁阳东庄一带,开展起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1938年6月,郭洪涛率二、三团南下滕县,并到徂徕山前茅茨村时,朱靖宇、许德臣又由东庄带去几十个人的武装,编入二团一营三连。

这之后,主要由东庄一带子弟组成的三连随主力部队,驰骋战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

0 阅读:4
晚上回忆这百年

晚上回忆这百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