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寒袖 2023-11-23 09:56:32

近来,受强冷空气的影响,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一场气温大跳水。比如说上海,上周还能穿着短T长袖,这周就要裹上厚厚的冬装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虽然气温骤降会让人体感不适,冷意缠身,可在空调、暖气、棉被的“助力下”还是能相对温暖地过冬。但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古代,古人可能一时间就难以应对了。

毕竟,在宋朝之前古人是连棉被都没有的。所以,置身于零下十几度的寒冬,古人又是怎么熬过去的?

生火取暖,织物御寒

上古时期的先人是过着茹毛饮血的原生态生活。由于彼时生产技术的落后,他们无法研制出过冬的棉服、棉被。因此,每当寒冬到来,他们就会点火取暖。

可是火堆难以移动,为了取暖方便,一部分上古先民就开始在陶器中生火,而这种陶器就相当于现在的炉灶。

到了新石器时代,此时的古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创造能力,他们也发明了“火塘”。

首先,古人会在房子中选择一块大约长宽为1米的地方,将这里挖出一个小坑,再用砖石将其围住并在内部点火,这就是“火塘”。

当火点燃之后,热气就会从砖石的缝隙中散发出来,新石器时期的人们就会在此获取暖意。

而在新时期的晚期,古人已经初步掌握了养蚕、缫丝、织绸技术,他们也能织造出能御寒的衣物了。根据古书的记载,古人是在食用蚕茧中的蛹来充饥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咀嚼蚕茧时可以从中抽丝。

于是,他们就尝试着用这种丝线去编织衣物。这些蚕丝之物柔软舒适,轻巧保暖,因此也就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人们御寒的主要服饰。

在先秦年间,古人依然还是依靠衣物和燃火来驱寒,这一点也能由先秦楚墓中出土的文物所证实。

比如说考古学家在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找到的头巾就是古人在寒冬外出时用来挡风御雪的织物。但除了以上这两种御寒方式外,楚人还会通过饮酒来取暖。

可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饮酒并不能驱散寒意。由于酒精中的乙醇会扩张血管,促进循环,这就给人一种喝酒变热的错觉。实际上,身体的热量会因血液循环而快速消散。

宋代开始,出现棉被

时间来到了秦汉王朝,这个时期的古人会修建“火墙”来达成供暖的目的。所谓的“火墙”指的就是在墙壁和床之间留出一个隔层,在隔层中燃火,暖意就会传导到床板之上。

汉朝又在秦朝的基础上对火墙进行了改进,发明出了暖殿。在《西京杂记》中有对暖殿的相关文字描述,这种房屋的墙壁会用花椒和泥涂抹,在房中设有屏风、挂帐,在地上铺设毛毯。

由于花椒性温,能驱逐湿寒之气,因而汉人才会将花椒抹于暖殿的墙壁之上。

在唐朝年间,古人开始用炭来取暖了。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西凉国进炭百条……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由此可知,唐朝的炭还是“舶来品”。

看到这里,或许有小伙伴会问,为何唐朝古人不盖厚棉被取暖呢?

这是因为棉被是在宋代才出现的。

《尚书》中记载,棉花在夏禹时代就已经传入中国了。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原人依旧穿着由麻布织成的衣物,而棉花只是被种在花园中当作一种观赏植物。

史书中写道,在汉代开通了丝绸之路后,虽然印度的棉花从这条商路上进入了云南,但从未传入腹地。

直到宋代,棉花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才得以在中原流通。在《宋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有了棉花后,宋人就开始用它来制作棉被、棉袄。除了棉被外,宋人还发明出了汤婆子,这个物件就是类似于现代的热水袋。

汤婆子主要是用铜、陶瓷制成。上方有一个带螺帽的小口,将热水灌注其中后将螺帽扭紧,接着宋人就会用这汤婆子暖手暖脚,驱散寒意了。

宋代学者苏东坡曾经就给好友寄送了一枚汤婆子,他还为此写了一则说明书,“送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衾裹之,可以达旦不冷”。

再说这明清两朝,由于前朝历代都已经发明出了多种不同的取暖方式了,因此这个时期的古人就选择了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在《雍正古装读书图》中能看到,皇帝正坐在一个散发着热气的炭盆旁研读,可见清人依旧还是会用炭来取暖。

古代社会,气候严峻

看完了古人不同的取暖御寒方式后,大家或许知道古时候究竟有冷吗?根据史料中的描写,古代共经历过4次小冰河期,分别是商末周初,东汉末年西晋初年,唐末宋初,以及明末清初。

在这四个阶段中要数明朝年间的气候最为严峻。《广东通志》记载,公元1506年,琼州雨雪不停,潮州的积雪厚度可达数尺。

此处的“琼州”是现在的海南万宁,潮州则是潮安一带。要知道,这两处地方都是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出现风雪连绵不停的严寒天气的可能性很低。因此,这个阶段才被称作小冰河期。

另外,明朝还在1606年经历了“冬大寒,六畜皆死”;在1640年进入可“四月天寒,草木皆损”的极端气候;1642年又体验了“四月大雪杀禾,立夏大霜”的阴寒天气。

从这些文字描写中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的明朝已经冷到能冻死动物了。一般来说,抗寒性强的狗能在零下20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所以,专家推测,经历小冰河期的明朝气温低至零下30不止。

因此,对于古人来说,他们才会迫切地寻找到可以扛过这些折磨的寒冬。

10 阅读:16717
评论列表
  • 2023-12-18 21:13

    家畜兽皮毛羽,蔴绒草筋早就有了,棉花也是很早就有,只不过高产棉花唐宋大规模开启种植,棉花主要贡献并不是隆冬保暖,而是轻薄衣物,原来只能使用林罗绸缎实在昂贵,古代家畜动物皮并不贵,效果也不差

    用户10xxx46 回复:
    不懂就会瞎逼逼,棉花在明才开始大规模种植,什么时候唐宋就开始大规模种植了?南北朝时期,禅宗高僧达摩祖师东来,带回一件木棉袈裟,被奉为珍品,那时候都没见过棉花。
    竖笛大魔王 回复:
    不懂就别踏马瞎科普,棉花在唐朝时期属于观赏植物,跟今天的兰花性质类似,谁踏马告诉你唐宋大规模种植的?
  • 布衿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2023-12-20 06:10

    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得瑟]

  • 2023-12-17 00:48

    边边扯淡,“棉袄”这两个字和这个词,你厮知道出现在什么时候吗???

  • 2023-12-18 08:31

    听老人说以前会用芦苇尖尖那白绒毛毛来包着做被子。不知道真假[笑着哭]

  • 2023-12-18 17:01

    稻草取暖

  • 2023-11-24 20:55

    我不信古人不盖被子

  • 2023-11-25 03:36

    他们从不用兽皮。

    海蓝沙 回复:
    有钱人家才能用得起兽皮
  • 2023-12-23 18:24

    心优碳贱愿天寒

  • 2024-02-25 13:09

    要相信前人的智慧,也要信心后人的智慧

  • 2023-12-17 20:24

    烧炕,麻线里塞软草。

  • 2023-12-18 13:03

    因为以前没有冬天,都是秋天,历史都是假的

    用户10xxx63 回复:
    24节气什么时候有的,你去搜一搜
  • 2023-12-19 00:24

    烧炭行不行

  • 2024-02-26 02:54

    跟住房也有关系,地下没那么冷,土坯房盖好点效果也不错

  • 2023-12-18 08:23

    稻草堆就特暖和。

  • 2023-12-21 18:09

    舶来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2023-12-24 01:09

    棉花早就有了。只不过只是穷人用的。宋朝是文人穷人都用。

  • 2023-12-23 23:30

    看大宅门,清朝的冬天 冻死的人都没数了

寒袖

简介:帘卷风吹点滴晓。叶飘零,鸟虫嚣,争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