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50万人!2025考研人数大跳水,研究生含金量提高了?

灼见数据 2024-11-27 09:35:59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增多,近几年来的就业压力非常大。

如此情况,就形成了本科毕业生数量增多,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用人单位提高招聘门槛,很多岗位要求研究生学历,促使本科毕业生为提升就业竞争力而考研的现象。

2015年,我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64.9万,到2020年突破300万达341万,再到2023年,已经突破450万达474万,到了2024年才出现拐点,降至438万,2025年又降至388万。

2022年成为了考研人数报名的一个拐点,当时的考研报名人数激增与当时求职环境不佳、就业压力大有关。

而2024年-2025年,随着就业市场逐渐恢复常态,部分学生认为考研不再是“无奈”选择,报考人数有所下降。

考研,是否因为报名人数下降而简单了?

教育部每年都会公布研报名人数的数据,而近几年来这个数据一次又一次的让人心惊,终于在今年让这个情况得以扭转。

2020年,全国考研人数首破300万人,当时的国内,面临着“口罩”的因素,又有着大量的企业倒闭,让就业市场一度不景气。

从2020年到2023年,全国考研人数都是在急剧上升的,并且每年都会增长几十万人。

终于到了2024届考研,人数有所下降,从2023届的474万人降低到了438万人,我们称之为“小降”。

到了2025届考研,也就是今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报名人数,全国仅有388万人报名,我们称之为“大降”。

从人数的急剧增加,再到人数的小降,又到如今的大降,我们仿佛在坐一趟“过山车”,也在告别一个时代。

然而,考研的同学还是要认清现实。

招生计划并非随报名人数同比例变动,部分高校专业招生名额可能保持稳定甚至缩减,导致竞争依然激烈。

如一些优势学科专业,因导师数量、教学资源等限制,招生人数难以大幅增加。

另外,不同院校和专业的报考热度与竞争程度不同。

名校及热门专业,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即使总报名人数下降,报考这些院校专业的人数未必减少,竞争依旧白热化。

而一些普通院校或冷门专业,可能因就业前景等因素,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比如今年新增的那些硕士点,都是一些学院开设的,报名人数可能很少。

除此之外,考研难度不仅取决于报考人数,还与考试内容、难度及分数线有关。

考试大纲和命题要求不断更新完善,对考生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要求提高,且国家线和院校复试线会根据考生整体成绩等因素划定,不会因报名人数下降而大幅降低,如2024年部分专业的国家线与2023年相比变化不大。

所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考生整体素质和备考水平提高,竞争更加激烈,许多考生会参加专业培训、制定精细备考计划等,即使报名人数减少,要在众多优秀考生中脱颖而出也并非易事。

因此,考研人数的降低不代表难度下降了,还是要认真准备和对待。

不考研了,难道是大家对学历的追求降低了吗?

从一些方面来看,其实大家对高学历的追求仍然存在。

比如,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我国的就业机会正在增多,且更看重实践经验和技能,一些学生认为与其花费时间考研,不如直接进入职场积累经验,增强自身竞争力。

另外,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学历相对贬值,硕士研究生在就业市场的优势逐渐减弱,部分人觉得即使读了研也未必能获得理想工作,于是放弃考研。

专硕学制变长、学费上涨,且部分高校不再提供专硕宿舍,读研的经济成本大幅增加,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或认为投入产出比不高的学生,会选择放弃考研。

再者,考研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备考,一些人担心考研会错过其他发展机会,如考公、就业等,且随着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提高,毕业难度增大,使得部分人对考研望而却步。

社会进步使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大家更加注重自身职业规划和发展,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而是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职业目标,选择更适合的发展道路,如考公、创业等。

数据显示,从2020年考研人数暴增以来,考公务员的人数也在暴增。

仅2024年到2025年,我国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从303.3万人增加到了341.6万人,而考研人数的下跌与这个趋势刚好相反。

或许,这也是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国考、省考等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持续攀升,其稳定的职业前景和福利待遇吸引了众多毕业生,相比考研的不确定性,考公成为很多人眼中更理想的选择。

另外,部分学生选择申请海外高校,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自身竞争力。

所以,高学历依然很诱人,但是现在的情况是高学历的付出与收获不一定成正比,因为读研结束,仍然要面临工作压力。

考研人数看似下降了,实际上是提前筛选了那些摇摆不定的人。

过去部分考研人群是跟风考研,看到周围人考研就盲目参与,或者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

随着就业观念的变化和对考研投入产出比的理性思考,这些动机不强烈的考生逐渐退出。

现在留下的考生更多是真正有学术追求、想在专业领域深入研究的人,比如那些立志于从事科研工作,希望在高校、科研机构等发挥自己才能的学生,他们的考研意愿更加坚定。

再者,全国考研人数的弃考率一直在10%左右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说,100万人报名,仅有90万人参加考试。

2023年,全国考研的弃考人数甚至高达124.8万人,弃考率28.49%,意味着10个人报名就会有3个人弃考。

所以,2025届考研的人数虽然下降了,极有可能是那些弃考的人今年直接不报名了。

另外,随着考研竞争的长期存在,备考资源越来越丰富,考生的备考质量在整体提升。

现在继续选择考研的人往往有更充分的准备,他们对考研目标院校和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知识储备、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方面都更具优势。

例如,很多考生会提前一到两年开始系统复习,参加各种专业的辅导班,还会收集目标院校的历年真题和专业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些考生在考研群体中的比例可能在上升。

以往一些热门专业报考人数扎堆,其中不乏一些对专业了解不深、只是追逐热门的考生。

如今,考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加理性,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和专业的实际发展前景来挑选专业。

这使得某些专业的考研人群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比如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

真正对这些专业有浓厚兴趣并且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考生占比相对提高,像是有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报考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从这个角度讲考研人群在专业选择上也得到了“提纯”。

考研人数下降,是否意味着在读的研究生含金量提高了?

其实,考研人数的下降不仅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

从正面来看,考研人数减少,意味着报考同一院校和专业的人数降低,考生被录取的概率增加,有更多机会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比如与知名导师交流、参与重要科研项目等,利于提升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从这一角度看,在读研究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可能增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含金量。

另外,在就业市场中,研究生数量的增长速度放缓,而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仍存在,使得在读研究生在未来就业时面临的竞争相对减小,其学历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可能会相对提高。

当然,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不断扩招,导致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即使考研人数有所下降,但整体研究生规模依然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

并且,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形势复杂多变,部分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实践经验和技能,而非单纯的学历。

在读研究生如果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仅靠学历在就业时可能无法获得明显优势,导致研究生含金量在就业层面未显著提升。

所以,含金量提高了吗?并没有。

结语

当然,考研人数的波动和下降都是一个积极的结果,无论是对于考研的学生,还是不考研的,都需要辩证的看待。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65
灼见数据

灼见数据

你关注的就是我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