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局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战”与“和”出现严重分歧的时期,但“和”的趋势开始占上风的时期。

趋势难违,“和”终归要战胜“战”,走上前台。在这个过程中,欧洲以及乌克兰,对“安全保障”问题特别在意,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可信赖的安全保障”,为乌克兰撑起一把保护伞,方式是签订一个安全协议,或在乌克兰驻扎一支维和部队。

把安全保障寄托在他人身上,历史证明往往比较难得到保障。上世纪90年代初,乌克兰是全球第三大核国家,美国、俄罗斯等国承诺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各方还正儿八经地签了一个庄重的《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乌克兰如获至宝,以为可以放宽心了,于是就把核武库里的核武器销毁了,变成了一个无核国家。乌克兰得到安全保障了吗?如今成了被揍得鼻青脸肿的那一个,谁也给不了它安全。

向他人要安全,以为有了一纸协议就保险了,以为有了驻军就安全了,是没有吸取历史教训,好了伤疤忘了疼,没有在政治历练中成熟起来。

求人不如求己,真正的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哪怕国家再小,凭借自立自强,凭借政治智慧,也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世界上享有安全保障的小国多了去了,他们并非向他人获得了安全保障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