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社会聚焦俄乌冲突与中东局势时,大西洋彼岸的战略棋盘正悄然展开新的布局。据华盛顿消息人士透露,白宫近期围绕两处关键地理节点展开的军事部署,或将重塑西半球地缘政治格局。
五角大楼近日向国会提交的《全球战略节点评估报告》披露,巴拿马运河与格陵兰岛被列为“必须确保绝对控制权的战略资产”。这份标注为“机密”的文件显示,美军南方司令部正着手升级在巴拿马的科隆军事基地,计划将驻军规模从现有650人扩编至3000人,并部署最新型防空反导系统。
“运河控制权关乎美国东西海岸的战略联动。”退役海军中将詹姆斯·福格蒂向媒体分析称,巴拿马运河每年承载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若战时航道受阻,美国海军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调遣舰队的时间将增加两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在运河区运营的港口和物流设施,已被五角大楼列为“潜在威胁源”。
北极圈内的动态同样引发关注。丹麦外交部证实,美国正寻求修订1951年签署的《格陵兰防务协定》,要求获得在图勒空军基地以外新建军事设施的权利。该基地作为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关键前哨,部署着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美国北方司令部近期向阿拉斯加增派了两个F-35中队,其作战半径可覆盖北极圈大部区域。
外交界注意到,美国国务院近日同时向12个加勒比国家发出安全合作倡议,重点强化海上监视网络建设。而在渥太华,加拿大议会针对《北美安全补充协议》的辩论陷入僵局,部分议员担忧该协议可能削弱加方对西北航道的主权主张。
国际法专家普遍认为,现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北极治理方面存在模糊地带。美国虽未正式加入公约,却频繁援引其中条款主张航行自由,这种选择性适用国际法的做法已引发多国质疑。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北极地区军事演习频次较五年前增长了三倍。
从地缘战略视角观察,美国在南北两极方向的动作形成微妙呼应:向南扼守太平洋门户,向北控制新兴航道,这种双线布局既是对传统门罗主义的现代演绎,也折射出大国竞争时代的安全逻辑。正如布鲁金斯学会报告所述:“控制关键地理节点,等于掌握塑造国际秩序的杠杆。”
当白宫将“战略要道保卫”写入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国际社会更应警惕的是,这种以绝对安全为名的扩张性政策,可能触发全球地缘格局的连锁反应。毕竟,历史的经验表明,当大国开始热衷“地理拼图游戏”时,往往意味着动荡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