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俄乌战争的全面爆发已经过去了两年半。从1小时22分再到扎波罗热大反攻,这场战争已经为互联网贡献了无数的键政素材。对俄乌战争的不同看法也成为赛博空间政治坐标系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赛博奇观运动同时导致俄乌具有了“波粒二象性”。
泽连斯基可以是西方自由世界的圣徒,也是现实政治博弈中的小丑;普京可以是俄罗斯传统的捍卫者,也可以是摇摇欲坠的政治寡头。双方更是相互指责对方犯下了包括袭击平民、虐杀俘虏等一系列反人类行为,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亲乌克兰社群将俄罗斯军队称为兽人,这反过来加剧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纳粹化的强调(比如班德拉在历史上的多重样貌问题)。
双方的行动在本质上与以色列将加沙地区民众的非人化没有什么区别。作为一个残酷的事实,非人化是长期战争难以或缺的一环。通过将敌人系统性的非人化,可以极大程度降低己方在长期战争中的心理压力。
一切赛博空间的起伏也与俄乌战争的现实发展关系密切。以1小时22分开始,再到巴拉克季亚反攻,亲乌阵营的士气不断攀升,并在去年的大反攻达到了高潮。亲俄阵营则相反,基辅速通失败、哈尔科夫大飙车失败、赫尔松大撤退都成为被嘲弄的素材。直到乌克兰夏季大反攻的失败,亲俄阵营才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这也整体上反映出俄罗斯在23年年中逐渐摆脱战略失败的阴影,开始转入对乌克兰的反攻。
从最近的战况看,乌克兰的防御呈现出独木难支的态势,经常出现陷入半包围圈中不得不撤退的情况,这一点在南顿涅兹克战场表现得最为明显。俄军能否快速突破和占领这一区域将成为检验乌克兰能否维持全面防御的重要指标。如果乌克兰被迫转入重点防御,那被戏称为一战proMax版的俄乌战争将有可能重新进入运动战环节。
不过,笔者并非军事指挥学专业出身,对CMO这样的游戏也只能算是勉强入门。以上分析皆为无责任分析。作为国际政治相关的研究者,笔者更为关心俄乌战争对国际政治产生的结构性影响。本文就以俄乌和谈这一看上去并不吸引人的角度阐述俄乌战争的影响。
绝大多数人在理智的时候都会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俄乌战争最终只能通过谈判结束(或者冻结)。事实上,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或者更准确地说,由乌克兰召开的瑞士和平峰会结束后,在诸如Foreign Policy这样的西方专业政策网站上就有人不时探讨俄乌和谈的可能契机。其中比较乐观的猜测认为战争可能在25年年末实现冻结或结束。这些预测模型虽然结果不同,但都基于同一个假设前提,即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这场战争中究竟要些什么。
对俄罗斯而言,它的核心诉求非常明确,即避免乌克兰走上波罗的海三国的道路。苏东解体后,波罗的海三国将俄罗斯视为自己的生存威胁。这导致三国存在强烈的反俄倾向,甚至认为自己并非作为苏联的加盟国而是苏联的被占领地区(这也是为何我国驻法大使会提出波罗的海三国主权未定论的原因)。
因此,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的意愿极为强烈。在西方国家对叶利钦的口头保证被扔进历史垃圾桶之后,距离莫斯科仅有六百公里的波罗的海三国成功加入了北约和欧盟。对当时还处于衰弱期的俄罗斯普京政府而言,唾面自干是唯一的选择。
与波罗的海三国这样的小型国家相比,乌克兰是一个标准的中型国家,其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也更为紧密。勃列日涅夫的第聂伯帮更是六十年代以来苏联内部非常强大的政治势力,这也导致乌克兰对俄罗斯的价值远非波罗的海三国可以比拟。亲俄和亲西方更是乌克兰历届政府必须精通的平衡木游戏。
问题是乌克兰颜色革命打破了这种平衡。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投入西方的怀抱与大多数中国人对伪满洲国的成立在情感上没有区别,这直接促使了顿巴斯分离运动的产生,由此产生的明斯克协议更是一张废纸。冲突双方就和巴以一样,对这种政治保证嗤之以鼻。乌克兰更是在亲西方的轨道上越走越快。
绝大部分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研究者早已注意到这种转换的危险之处。即便已经衰弱,乌克兰仍是俄罗斯必须捍卫的核心利益,乌克兰向西方的不断倾斜只会导致俄罗斯对自身地缘政治安全性的焦虑。
甚至与波罗的海三国相比,乌克兰边境离莫斯科更近,只有区区四百公里距离。一旦乌克兰被纳入西方阵营,那么有朝一日北约的中短程武器就会对俄罗斯产生严重安全威胁。除非俄罗斯彻底解体,否则这种安全焦虑挥之不去。这才是俄罗斯在2022年发动突袭的结构性因素。
因此,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目的就十分明确,它的最高目标是将乌克兰重新纳入到俄罗斯阵营中,在最低限度上则确保乌克兰的中立化和非武装化。
2022年初期俄罗斯的表现是这种目标的直接体现。2022年的战争更接近一场突袭,即通过对泽连斯基政权的快速突袭,扶持一个亲俄罗斯的新乌克兰政府,新政府显然将接受俄罗斯的驻军保护和内政外交指导。在这一策略失败后,普京政府将重点变成了乌克兰的中立化和非武装化,从而诱使泽连斯基政府签订城下之盟。如果没有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横插一脚,基辅政府在2022年已经同意满足俄罗斯的最低底线。(我大英搅屎棍名不虚传)
对乌克兰而言,同样存在所谓的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它的最高目标不是恢复91年的边界,而是获得西方的安全保障和经济扶持。撇开西方世界不谈,即便在乌克兰内部,很多人也认为缺乏收复克里米亚的可能性。随着乌克兰战场的不断失利,认为能收回乌东四州的乌克兰人也不断减少。
恢复91年边界更多是一种政治口号,从而向外界传达乌克兰依旧有强烈的抵抗意志。至于布达诺夫暗示的俄罗斯解体,即便不是纯粹的政治宣传,也只是哗众取宠的方式而已。乌克兰的最低目标则更加简单,能够保证就地停火冻结战线就是胜利。尤其是在考虑到俄乌两国战争潜力的情况下,乌克兰更有可能是率先被榨干的一方。
既然俄乌双方在实际目标上存在交互的可能性,俄乌为什么现在做不到停火就是需要进一步阐述的问题。
正如克劳塞维兹已经被人引用烂了的名言一样,“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俄乌战争的开始就是东欧地缘政治结构性问题的结果。就地停火听上去美好,但依旧无法满足俄罗斯的核心关切,甚至就地停火和养虎为患可能没有什么区别。在俄罗斯眼里,上次明斯克协议停火的结果是乌东要塞群和愈发北约武装化的乌克兰军队;现在停火无法消除乌克兰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而在乌克兰眼里,西方世界显然是不敢亲自派兵下场保卫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停火必然是虚与委蛇。如果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那么俄罗斯再次进攻之日就是自己的灭顶之时。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解释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解释,旨在揭示出俄乌停战的博弈悖论。这背后恰恰是两国之间严重缺乏战略互信的结果。俄罗斯选择以军事行动改变政治现状的同时,乌克兰也保有同样的想法。尤其是在战争陷入僵局出现长期化表现的时候,攻心为上,或者说击穿敌国民众的忍耐性,成为打破僵局的重要方式。
举一个例子,由于俄罗斯今年春季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大规模袭击,乌克兰直到现在都存在非常严重的能源短缺。如果有细心的读者阅读过Ukrenergo的停电计划表,夏季一天停电8-12小时已经是乌克兰人民的常态。(这也是为什么小型发电机和光伏板在乌克兰市场如此火热的原因)这显然是一种破坏乌克兰民众耐受力的方式。
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就报道,乌克兰从春季以来就开始试图与俄罗斯达成私下协议,避免相互间攻击能源设施。然而这场谈判随着乌克兰攻入库尔斯克地区灰飞烟灭,俄罗斯也否认了任何后续谈判的可能性。至少从这次事件看,俄罗斯完全有理由将乌克兰视为不真诚的谈判者,目的之一就是掩护自己的军事突袭计划。
乌克兰对库尔斯克的进攻同样是对俄罗斯民众耐受性的施压。泽连斯基政府绝不认为自己能够军事占领库尔斯克,或者进军莫斯科。它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攻入俄罗斯本土这一标志性事件增加俄罗斯民众的厌战情绪。这与泽连斯基对远程导弹的极度渴望一脉相承,无论这些远程导弹是否会袭击民用目标,泽连斯基政府显然想要利用这些导弹让俄罗斯民众切身体会更多的痛苦,以此削弱他们对战争的支持。
从更为冷酷的现实进行分析,泽连斯基政府的突袭从一开始就缺乏可能性。攻入库尔斯克具有轰动效应,但与普京政府在2022年遭受的军事失败相比,显然没有那么强烈。既然2022年的失败都不能动摇普京政府,攻入库尔斯克达成这种目标的可能性更低。
当然,这里并非苛责泽连斯基政府失去理智,或者搞军事冒险主义。从结构性角度看,泽连斯基政府的行为恰恰是政治算计的结果。泽连斯基政府清楚知道乌克兰的战争潜力确实小于俄罗斯,如果说俄罗斯在搞军事凯恩斯主义,那么乌克兰早已透支自己的未来。乌克兰政府几乎将自己全部的政治预算都投入到战争中。如果没有西方政府的财政援助,乌克兰甚至连医生、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泽连斯基政府自己也承认乌克兰没有独立将战争维持下去的可能性。
同时,与普京已经形成的长期统治相比,泽连斯基在乌克兰内部的政治稳定性也更糟糕,斡旋余地也更小。在这种情况下,偏爱军事冒险主义反而是正常举动,毕竟很少有人能拒绝在这种局面尝试下万一赌赢的可能性。只不过从事后看,这场冒险确实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由于抽调过多资源投入库尔斯克的进攻,导致其他防线出现四处漏风的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看,库尔斯克的失败,也为俄乌和谈奠定了更为现实的基础——虽然是对乌克兰更不利的基础。不过,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直隐藏在俄乌战争背后的大象才真正显现出来。这就是为何几乎所有国家都在等待美国大选结果的原因。
特朗普或者哈里斯的当选,将决定下一届美国政府会采取何种立场。毫不夸张地说,美国军事武器的援助质量将极大程度影响俄乌战争的烈度。至少对泽连斯基政府来说,没有美国的军事援助,军事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俄乌战争永远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甚至也不是俄罗斯和欧盟的战争。欧盟没有作为独立军事一极的资质。俄乌战争在结构性上看,是美国支持下的单方面代理人战争,俄罗斯最终要破坏的是美国人的耐受性。通过不断堆高俄乌战争的成本,让美国民众产生强烈的厌战情绪。
一旦特朗普上台,战争不可能在一天内结束,但确实可能在一年内结束。无论参众两院如何拥有财政预算权,特朗普政府才是负责实际花钱的人。行政分支有无数种办法让国会制定的乌克兰援助法案陷入事实上的无法执行。对乌克兰而言,在一个全国缺电如此严重的国家进行武器大规模生产本土化与痴人说梦的界限非常微妙。莱茵金属也不会是乌克兰的灵丹妙药。
不过正如特朗普重塑了两党基础一样(小布什和切尼的女儿都公开表态支持哈里斯),俄乌战争也导致地缘政治结构的长期性变化。一言以蔽之,俄罗斯的欧洲梦再次破灭了。即便俄罗斯明年以乌克兰的军事崩溃获取胜利,它和欧洲之间的裂痕也被永久性扩大。
正如俄乌战争彻底摧毁了匈牙利和波兰的政治联盟一样,俄罗斯将成为欧洲政治内部的撕裂性话题。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将始终站在欧盟反俄的第一线,阻止任何缓和与俄罗斯关系的想法。匈牙利的“欧洲爱国者”阵营则会想尽办法反对这一点。欧洲也将因为这种裂痕导致自己的一体化程度陷入进一步衰退。
对俄罗斯而言,一个古老的问题将再次回到自己的身边。它是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亦或者是独一无二的欧亚国家。
也许,俄罗斯永远也不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