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篇有关中美两国居民收入的对比文章,具有很大的误导性,又在我们国家的网络上增加虚假消息了(如下图)。撰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先是引用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收入报告。
然后指出2021年美国居民总的可支配收入高达20.98万亿美元,而美国的2021年GDP在23万亿美元左右,从而得出“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超过90%”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占比不到45%,远远低于美国。
此外,该文作者还表示: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为13.08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接近57%。这是美国富裕人士除了薪资收入外,还有大量的资产性收入和其他收入推动的。
请注意区分“国民”和“居民”的区别
网友们可以仔细看一下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收入图表(上图),里面的Personal income一栏中的确显示了12月份的收入总额为209871亿美元(约20.98万亿)。2021年美国全社会完成的名义GDP在23万亿美元左右。
以接近21万亿美元的“居民收入”与GDP换算一下,这个比例的确超过了90%,这个作者“有理有据”,完全没有问题啊。那为什么南生(就是本文作者)为何却在文章开头部分说“这是一则虚假消息”呢?
这是因为美国商务部公布的这个报告实质上说的是“国民”——Personal income并不等同于“居民”。以国民总收入的计算公式为例,它包括了雇员报酬、存货计价、要素收入、营业盈余等等。
即以薪资、奖金、福利或其他形式到达“居民”手里面的只是“国民收入构成中的一部分”。换言之,国民不仅仅包括了居民,还包括企业、组织、团体等等,广义上的概念中还包含了各级政府。
然后这家公司在2021年支付了100万元广告费,玩具成本进货300万元,办公地点租赁费100万元,电脑、桌椅、纸张等办公用品采购100万元,还有税费、差旅费、水电费以及其他各种开支等。
这家企业的支出,就是其他公司的收入——对于收到这家玩具公司100万元租赁费用的地产商来说,也只是拿出一部分作为薪酬、福利发给员工,剩下的用在了办公用品采购、税费、差旅费、水电费以及其他各个方面。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国民不仅仅是居民,还包括企业、学校、银行等等。这些单位、组织在2021年获得的总收入,并非全部用在员工薪酬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在50%上下波动。
换言之,那个作者在偷换概念,从而产生了一则假消息。然后再把这个“被偷换过的概念”,拿来与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做对比,鼓吹中美差距。这个作者是真不懂经济,还是别有用心呢?
报告中给出了“员工薪酬”的数据
既然20.98万亿美元是“国民收入”的年化数值,那居民收入到底有多少呢?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报告中写到:用在薪酬部分的总数值为130817亿美元。其中,工资和薪金为107774亿美元。
包括雇主为雇员缴纳的养老金、保险基金等为23042亿美元。换言之,超过13万亿美元的“居民薪酬部分”是雇主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总支出,并不等同于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比这个范围更广。
更加重要的是,12月份超过13万亿美元的薪酬“是年化数值”,不是单月数值。若想算出2021年全年的数值,需要将1月到12月份的年化数值相加后,再除以12。对于这个问题,南生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再仔细给大家解读一下。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我只知道美国政府穷,我们倒是富的很!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