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好哭的点不是硬煽情,而是平淡,接地气。
有的是梅生说的那句“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去打。”
看到这句话直接泪奔,有人说这个电影没有结尾啊,虎头蛇尾巴拉巴拉。
对于这种说法,我想说得很简单。
要结尾?
我们抬头看看,看看四周,无论你现在是在上班还是在休假,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这场“立国之战”的结尾,是一批一批又一批的战士,用他们热血和牺牲,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在电影中,我感受到到的,除了憋屈,就是感慨。
那段历史当中,因为我们没有制空权,我们还没奔赴前线的战士被敌机当成赌注一样玩闹扫射。
活生生的人命,在美军的眼里,只值十美元。
那段历史当中,因为我们没有制空权,我们甚至保护不了我们中心指挥所,司令躲在防空洞;
那段历史当中,因为我们缺少资料,领袖的骨肉为了一张大尺寸的地图,冒着炮火返回指挥所,最后活活被烧死;
那段历史当中,补给线被炸断,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厚棉衣和补给到不了前线,我军战士们只能挨冻,吃着把牙都给崩掉的冻土豆,看美军吃着火鸡过着感恩节。
真的太憋屈了。
而今天的我们,珠海航展就在进行当中,无数高科技的军事装备亮相,我们不再是那个没有制空权的国家了,我们有自己的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
一切都变了,时代变了!
说句题外话,可能是小城市,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坐我后面的一对小情侣,看着岁数不大,也就20左右,他们一直在聊天,一直在笑,女孩在那儿说着“装备真土,怎么不用AK啊”等等这样的话。
是啊,当年他们就是靠着他们嘴里的“土的掉渣的装备”打下了这场立国之战,才让我们今天能够拥有这样的生活,才能让他们这样的人也能坐在电影院里。
我弟曾经在我面前说以前抗战的时候真土,诸如此类的话,后来我带他去看了《红海行动》,当真实的战场被还原,断臂、残垣、血肉横飞、生命转瞬间凋零,这些事情就在他面前出现的时候,后来他再也没有和我说过那种话,他还和我说,他要减肥,将来也要当兵。
这或许就是《长津湖》之类讲述我国抗战历史电影的意义,让年轻人知道、了解当年的那些人遇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去真正体会我们如今的生活来的是多么的不易。
电影里,牺牲的人说“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
现实中,9月3号我们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电影里,反复说制空权
现实中,珠海航展如火如荼
电影里,雷公摸着缴获来的炮,摸着光滑的炮管,说了句“讲究”
现实里,我们海陆空三军的装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这种光影与现实的交织,复杂的感慨才是让我流泪的理由。毕竟,纪念英雄的最好方式就是,我们不忘,炎黄子孙不忘。
当电影结束,我走出影院,看着商场廊外装饰的红旗,真好。
晚上7点的场次,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十点了,广场上突然钟声敲响,吓了我一跳。
但转念一想,我们多幸运,能够出生在这样一个国家。
响彻广场的,是提示时间的钟声,而不是宣告战争的警报声!
昨天是烈士纪念日,今天是国庆节
看到这部电影,是我的荣幸。
幸福,并感激着。
luxiang
还是拍得太少了,像俄罗斯现在都还在放二战的电影教育后人,我们做得不够,远远的不够。
风尘追剧 回复 10-01 15:05
还会有的
用户10xxx46
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