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从蝴蝶翅膀的纳米结构中获取灵感,开发出"结构色打印"工艺。
其作品"极光胸针"不使用任何颜料,仅靠0.01毫米精度的晶格排列就能折射出变幻莫测的虹彩-就像真正的闪蝶翅膀。
伦敦V&A博物馆近期收藏的"珊瑚启示录"系列更令人震撼:采用钙质生物墨水打印的耳饰,在接触海水后会缓慢生长出新的分支。
这种将生物生长算法与3D打印结合的作品,模糊了人工与自然的绝对界限。
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从蝴蝶翅膀的纳米结构中获取灵感,开发出"结构色打印"工艺。
其作品"极光胸针"不使用任何颜料,仅靠0.01毫米精度的晶格排列就能折射出变幻莫测的虹彩-就像真正的闪蝶翅膀。
伦敦V&A博物馆近期收藏的"珊瑚启示录"系列更令人震撼:采用钙质生物墨水打印的耳饰,在接触海水后会缓慢生长出新的分支。
这种将生物生长算法与3D打印结合的作品,模糊了人工与自然的绝对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