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

荆棘阿 2024-12-22 10:20:39

国内越来越卷,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有的经济学家说是债务的问题,也有的人说是生育率下滑的问题,其实我感觉还有一个原因是产业人口失衡的问题。

一个稳定的经济体,各行业的就业人口是稳定的,很多内地的县城就是如此,只要人口数量不怎么变化,很多职业的人数也不会变化,老师的数量,医生的数量,药店的数量,烧烤店的数量,常年都是固定的。

一旦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行业人数出现大变化,县城的经济平衡就会被打破,有些行业出现增长,有些行业出现下滑。

比如说一个县城本来只有一个纺织厂,忽然新建了一个,把人口增加了5%,那纺织品的价格就下滑了,纺织工人的工资就下降,可是小吃店,烧烤店的生意就会变好。

经济会不会内卷,二三产业的人数对比可能对我们有一些启发。

▶1978年,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是第二产业的70.4%,工人多,服务员少,所以当年供销社的售货员也是非常横的。从这个角度也能解释为什么80年代个体户能发财,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到了1994年,这个比值几乎是1:1,所以90年代服务员不吃香了。

▶1998年的国企改革,让第二产业的工人下岗,很多人转成了第三产业,导致这二者比值很快走高,到了2001年,这个比例是124%。

▶2001年加入WTO,很多外资进入中国,从2003年开始,中国产业工人数量经历低谷之后开始反弹走高,2003年比例136%,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缩小到了121%。

▶随后就是降息放水,全球经济进入通胀牛,这个比例在2012年进一步缩小到118%,这是新世纪最后一次感觉失业不是问题的年份,随后失业就逐渐成了问题,才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

▶2023年,比例增加到了166%,有史以来最高,所以找工作也成了有史以来最难的时期。

1978年,100个产业工人,只有70个服务人员,售货员的岗位是香饽饽,还要走后门。

2023年,100个产业工人,有166个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服务业严重过剩,各产业的人数配比失衡。

这几年社会生产力迅猛提升,导致第二产业的很多工作都被机器人和自动化程序取代,第二产业人员被分流到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促使服务业竞争过于激烈,农业竞争也激烈,

工业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动态调整之后,导致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都陷入了内卷。

与中国相对的是美国,2000年美国制造业和建筑业人口1727万,到了2010年下滑到1153万,所以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从15%下降到了12%。

奥巴马当政期间要重振美国制造业,虽然最后失败了,可是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还是提高了,到奥巴马任期结束,美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回升到了1235万,相比于2010年,增加了82万,所以不能说完全没有成绩,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

相比之下,从特朗普上台到2024年1月,美国的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仅仅增加了2万人。所以从数量来说,特朗普没有理由嘲笑奥巴马。

2016年到现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长2万,但是整个美国的就业人数可是增长了1000万。大量新增就业都是在服务业,特别是低端服务业,所以美国服务业也非常卷,到现在强制索要消费,消费比例也提高了,这都是美国服务业内卷的一个表现。

很多润人跑到美国打黑工,刷一天的盘子才几十美元,这点钱还不如国内。就算是正式员工,也已经很难覆盖自己的生活开支,所以当美国发布的非农就业数据不断走高的同时,劳工部自己发布的数据表明全职员工的数量在下滑。

如果按照美国劳工部的统计办法,那中国的失业率可能不到4%,因为大量兼职就业被重复统计了。当然了,我们现在的就业统计办法,也是有值得讨论的,这里就不展开了。

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和中国面临的问题是截然相反的。

美国这么多年,生产力其实并没有提高多少,制造业的产出数量不断减少,但是员工数量却没有减少。

比如说波音,2014年员工总数16.5万人,生产飞机723架;

2024年员工总数17.1万人,生产飞机总数291架。

再比如20年前的明星公司通用电气,2014年营业额1164亿美元,2023年679亿美元,营业额只有当年的58%,但是员工数量是当年的71%。

美国很多产业都在抵制生产力的提高,比如今年的港口工人罢工,除了加薪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诉求就是抵制自动化,因为自动化导致港口效率太高,但是港口工人失业。

有没有生产力提高的呢?

也有,比如微软,谷歌,亚马逊这些,他们的产出增长速度就明显快于员工增速,这也是美国在互联网领域称霸世界的表现。可是,这些太少了,无法对冲整个制造业的下滑。

布局有亮点,整体在下滑,这就是美国制造业的现状。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中美之间的生产力越拉越大,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国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美国制造在全球市场都会失去竞争力。

国家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呢?

我觉得肯定意识到了,但是怎么改变呢?

我觉得高层的策略是想办法增加制造业的就业人口,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口比例达到新的平衡。

既要稳定就业,又要保持中国制造在全世界的竞争力,最完美的办法就是把欧美的制造业拉过来。

比如大众关闭德国工厂,增加在中国工厂的投入,这就相当于把德国制造业的就业岗位转到中国。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个:

▶第一,让中德关系更加紧密,德国必须要依靠中国的高生产力才能保持强大竞争力,要不然德国制造就会衰败。

▶第二,增加了中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平衡社会劳动分工的比例,缓解内卷。

▶第三,如果德国把工厂搬到中国,然后出口欧洲,那欧盟对中国商品加关税的政策也会出现障碍,德国会成为大号的匈牙利,在欧洲站在我们这边。

今年彻底取消了所有外资制造业的投资限制,也是为了大力吸引欧美的产业转移过来。现在的国际形势变化太快了,以前是害怕欧美产业对国内倾销,现在反而是需要欧美产业大量转移过来。

我们用高生产力来吸引,欧美就需要用高关税来抵制,但是这种关税抵制最终不会有效果。高关税只能让美国制造业的成本更高,美国商品在全世界更加没有竞争力。

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让中国的成本处于全世界的地位,也就意味着同样的投入,中国有更多的产出数量,这种效率不管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军事领域,都会让中国处于不败,最后留给美国的选择就只有两个:要么投降,要么灭亡。

最近中芯国际把28nm芯片的价格从2500美元下调到1500美元,打击台湾和韩国的半导体企业,让他们的开工率大幅下滑。如果不是因为成本更低,中芯国际是不会下调这么多的。2nm-16nm先进制程占台积电产能的64%,如果能把剩下的36%抢了,那台积电也会很害怕,这就是包围战,一步一步缩小包围圈。

台积电把工厂迁到美国,这就是从低成本的地方搬迁到高成本的地方,最后的结局如果不是衰败,那就违反自然规律。

美国现在的各种政策,都不是在想办法提高生产力,而只是处于弱势地位而自我保护的应激对策,并不能长久。

贸易保护政策就是自我隔离政策,这只会让美国的生产力更加落后。等老本吃完,美国的崩盘会更加剧烈。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落后说的是生产力落后。

不是在军事上挨打,就是在经济上挨打。当年西方对我们双重打击,我们现在只是对他们经济打击,我们还是仁慈的。

结束

请关注并点赞+在看。你的每一次点赞都是我创作路上的动力来源。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用户99xxx57

用户99xxx57

4
2024-12-22 18:00

写这篇文章的人不是蠢就是傻——留给美国的选择就只有两个:要么投降,要么灭亡

荆棘阿

荆棘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