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作为“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皇位继承人上是真的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因为自己在登基时也就没遇到什么太多的阻碍,所以在选择皇位继承人上乾隆就犯难了。
嘉庆皇帝作为乾隆的继承人,想必他一定有什么过人的能力吧。
可事实则恰恰相反,嘉庆皇帝不能说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吧,但他的天资远远没有他的父亲乾隆皇帝高。
其实从乾隆中期开始,接班人问题就成了全大清帝国关心的焦点。
虽然说在清代,就下令严禁皇子与大臣交接,然而通过皇子师傅这一渠道,朝野上下对四位皇子也并非毫无了解。
乾隆皇帝的几位皇子还是都各具才华,可却大多缺陷明显就比如:八阿哥喜爱酒色,这样当了皇帝可不是每天都是荒淫无道么、而十一阿哥出名的吝啬,十七阿哥则轻佻浮躁,很不沉稳还胸无大志。也就只有年仅十三岁的皇十五子,声名最好。
乾隆这个人比特殊,他才看不上祖上那一套野蛮没文化的继承方式,就比如皇太极和顺治帝继承皇位的时候甚至都进行了所谓的“民主”推选。
就是到了他父亲雍正帝登基之前,更是出现了九子夺嫡,场面也是惊心动魄,这种激烈的竞争虽然保证了清朝前期帝王的执政水平,但是过程太过于惊心动魄。
因此,乾隆帝年轻的时候是有志改变这种现状的,他最欣赏的继位方式就是传统儒家的嫡长子继承制(乾隆最崇拜康熙,康熙前期也希望嫡长子能够继承皇位)。
因此,在乾隆与正妻富察氏生嫡子永琏后,就打算立其为太子,在1736年乾隆登基的时候,年仅六岁的永琏就被乾隆密定为皇储,立储圣旨放到了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显然,就等乾隆嘎嘣一下过去,皇位就传给永琏了。
只可惜永琏在乾隆三年的时候就夭折了,乾隆也是受到打击,但是并没有气馁,在乾隆十一年的时候,又和富察氏生出了皇七子永琮,乾隆合计都没有合计,想要立其为太子,结果这个嫡子在乾隆十二年的时候也病逝了。
两次把名字写好,两次放到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又两次在儿子死后,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拿出来,仅仅三十多岁的乾隆是身心俱疲,没有传位给嫡长子,是为终生憾事。
随后乾隆也是有了心理阴影了,也就不敢再整这事了。
但是太子总不能一直空着吧,为此选太子依然困扰着乾隆。
终于在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最终确定了第十五子嘉亲王颙琰做自己的接班人。
这个接班人让乾隆满意的有四点:
首先,从性格上看,皇十五子少年老成。他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自制力强。他起居有常,举止有度,学习勤奋,办事认真,从不逾规矩一步。这是最让乾隆欣赏的。
其次,此人品质“端淳”,生活俭朴,为人谦逊。特别是富于同情心,待人十分真挚,善于为他人着想。
第三,从学业上看,经历了二十多年严格、系统、高质量的帝王教育,颙琰对儒家心性之学,颇有心得。他的修养是建立在学养的基础之上,因此根基牢固。另外,此子武功骑射成绩虽然比不上他的父亲和曾祖父,在兄弟当中也是首屈一指。
这样看来嘉庆确实不错,可当皇帝那可就不一样,再说嘉庆在接手的时候大清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还是一去不复返的那种。
也许嘉庆是个勤奋的皇帝,可当皇帝有的不仅仅是勤奋而已。他面对的大清早已不是什么“康乾盛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