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背刺蜀汉之后,明明拿下了荆州,为何还是打不过魏国?

温暖了时光 2025-01-04 13:55:12

东吴拿下荆州,结果还被魏国碾压,这不就是“鸡肋”地盘的最佳代言吗?

三国时期,东吴在吕蒙的策划下干掉了关羽,抢下了荆州。这块地盘让东吴有了更完整的长江防线,还狠狠削了蜀汉一刀。

但问题是,荆州到手后,东吴的日子并没有变好,反而继续被曹魏狠狠压制。这让人纳闷,东吴占了便宜,怎么还打不过魏国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看看东吴的家底和它那些“神操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地理和经济的硬伤,根本补不上

荆州虽然重要,但它在三国时期的经济价值远不如现代。南方当时还没大规模开发,耕地少、人口少、资源少。

这就像你收了个大房子,发现里面没啥家具。东吴本来就弱,靠着长江防线勉强防守,荆州的加入虽然拓宽了地盘,但并没有带来多少实际的经济提升。

而反观魏国,北方是当时的经济核心区,土地平坦、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兵员和粮草压根不缺。拿东吴和魏国比,就像拿一个南方小镇跟北方大都市比,差距太大了。

东吴拿着荆州,只是多了个“赔钱货”,对抗魏国依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 东吴内部的士族,保守得让人发愁

东吴的权力核心是江东的士族,这些人就像地主老财,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压根不想折腾。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江东是咱家的地盘,长江防线够安全就行,打仗?能不打就不打。孙权早期还能靠外来户周瑜、鲁肃、吕蒙这些人搞点进取政策,后来这些人一个个死了,江东士族开始掌权,整个东吴的风气就变得保守了。

他们对占领荆州的态度也很明确:这块地盘能守住就行,别指望拿它去跟魏国硬碰硬。更搞笑的是,孙权后来还接受了曹丕封的“大魏吴王”称号,这操作直接把东吴的士气给打没了。

3. 孙权晚年的“神操作”,把东吴拖进了内耗泥潭

孙权年轻时还算精明,晚年却迷之操作不断。他宠信酷吏吕壹,搞得东吴群臣人心惶惶;他立完大儿子孙登为太子,又宠小儿子孙和,结果孙登死后,又搞孙和和孙霸“两宫对立”。

这种“宫斗剧”直接把许多有能力的臣子卷进去,比如陆逊这位顶级名将,居然因为劝了一句“别太偏心”就被孙权多次呵斥,最后郁郁而终。孙权晚年的这种内耗,直接削弱了东吴的执政能力和战斗力。

相比之下,曹魏的继承人问题虽然也有争议,但曹操早早确定了曹丕,蜀汉的刘禅更是“活得久、少折腾”,东吴的这场“家务事”显得尤其低效又荒唐。

东吴拿下荆州后,还打不过魏国,归根到底是三个问题:经济和人口的硬伤让东吴国力弱;士族保守风气让东吴缺乏战争动力;孙权晚年的内耗则让东吴更加雪上加霜。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东吴别说北伐魏国了,连守住自己的地盘都很吃力。荆州对东吴注定是个“好看不好用”的鸡肋地盘,最终也没能改变它偏安一隅的命运。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