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盛行的甲骨文,是一万年以前上山文化的有虞氏创造的文字。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万年前有虞氏原汁原味的生活,包括他们的死亡。
比如甲骨文里的“死”。长这个样子。
甲骨文“死”字
字形上看,分明是一个活人蹲坐的样子,旁边是一个“歺”字。
这个字,意思是剔骨。
骨之殘也。从半冎。凡歺之屬皆从歺。讀若櫱岸之櫱。,古文歺。徐鍇曰:“冎,剔肉置骨也。歺,殘骨也。故从半冎。”
甲骨文的“死”字,明明白白写的是一个活人在给死人剔骨!
这已经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甲骨文的创造者,流行的葬俗是二次葬!而且是洗骨二次葬!
二次葬,最早是在我国南方开始盛行的,一直到现在南方地区仍然很流行,墨子就曾经记载了这种南方的葬俗:
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下》
由于二次葬需要等待尸骨朽烂,由此引发了守孝三年的传统。这也说明,守孝的习俗源自有二次葬习俗的人群。
说完了“死”字,我们接着来看“葬”字,就知道有虞氏的葬礼是如何的。
甲骨文里的“葬”字有以下几种写法。
第二种和第五种都出现了一个“歺”字,说明这是二次葬。
第一种直接就是在一个长方形里面画了一个侧躺的人,也就是侧身葬。
上山文化桥头遗址挖出来的那位有虞氏人,就是这个侧身葬的样子,土坑竖穴墓的形状,正是一个长方形。
第三种写法没有画出死者的人形,只画了一张灵床。灵床写作“爿”字,实际上就是两只板凳上面支一个床板的样子。
葬字里的灵床“爿”
第四种和第六种写法则画出了死者停灵的的灵床,还画出了土坑竖穴墓的长方形(也有可能是灵床上的席子形状)。
接下来再看看金文中这个“葬”字的形象。
分明就是一个瓮棺葬的样子!
“有虞氏瓦棺”,这是有虞氏创造了甲骨文的铁证!
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