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谈钱,祖传的技艺,谈钱就不灵了!”
102岁的黄兰英,坚持每天穿行于高山之中,采集草药。
她那五代相传的“火疗法”不仅让无数患者受益,更是让众多专业医师都为之折服。
黄兰英的门前几乎常年排着长队,甚至有患者不惜千里迢迢从北京赶来,只为寻求她的帮助。
那么,黄兰英为何一直坚守着不收分文的行医原则?
从深山小村到网络走红
2024年的一个清晨,黄兰英像往常一样背着竹篓上山采药。
她的孙女悄悄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并发到社交媒体上。
视频中的黄兰英,身穿瑶族传统服饰,步伐轻快地穿梭在密林间,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
她的竹篓里装满了刚采摘的新鲜草药,整个人散发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气息。
这段视频很快在网上走红,一时间,“百岁瑶医”“火疗神技”等关键词成为热搜。
黄兰英的名字开始为人熟知,许多患者从天南海北慕名而来。
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达官贵人和退役运动员,他们不远千里,只为寻求这位百岁瑶医的妙手回春。
然而,无论来者身份如何,黄兰英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
她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祖传的医术不谈钱,看好病才是最重要的。”
黄兰英最让人称道的,无疑是她家族传承已久的“火攻疗法”。
这一疗法虽不如外界传闻的那般神秘,却无比讲究。
从草药的采摘到晾晒,从配方的调制到施术的部位,都需要精确无比的经验积累。
火攻疗法的核心在于药物与火焰的结合,通过温热将药效渗透至病灶,达到祛寒除湿、通经活络的目的。
然而,这种治疗方式对火候的把控尤为苛刻,稍有偏差,不仅无法奏效,还可能造成烧伤。
但黄兰英凭借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已经能够精准掌控药物的配比和火焰的强弱。
村里的张大爷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他年过七旬,年轻时常年劳作,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
多年来,他的双腿肿胀无力,连下床都成了问题。
儿女带他去过城里的大医院,也尝试过各种疗法,却始终不见好转。
得知黄兰英善于治疗风湿病后,张大爷一瘸一拐地让儿子扶着进了她的家。
黄兰英为他配制了一剂火疗专用的草药,随后点燃火焰,熟练地将药膏敷在他的膝盖上,用特制的火罐轻轻在膝关节周围操作。
整个过程不到二十分钟,张大爷却明显感觉到热力直达骨髓,双腿轻松了不少。
经过几次治疗后,张大爷不仅可以自己走路,还能下地干些农活。
他逢人便夸:“这火疗,比我吃十年的药还灵!”
来自北京的韩女士则是另一位火疗奇迹的见证者。
她是一名退役运动员,因为多年的高强度训练,膝关节积水久治不愈。
看过无数专家,也尝试过各种昂贵的治疗方法,却效果甚微。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找到了黄兰英。
韩女士最初面对这样古老的疗法,其实还有些不信,但疗效让她彻底改变了看法。
几次火疗后,她的膝盖疼痛明显减轻,关节也灵活了许多。
人们不禁好奇,黄兰英到底是如何练就这一身出神入化的医术的呢?
从家族守护到社会拓展
黄兰英出生于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深山之中,这是一个以瑶医闻名的家族。
从她牙牙学语起,就被祖父带着上山识药草、学药性,瑶医的文化几乎融入了她的血脉。
她的童年课堂,是深山老林;她的课本,是一本本泛黄的瑶医古籍。
18岁那年,黄兰英的祖父年事已高,身体渐渐吃不消采药和行医的劳累,于是开始将家传的瑶医技艺一点一点传授给她。
祖父去世后,黄兰英正式接过家族的医术火炬,开始独立行医,成为家族瑶医的第五代传人。
她的足迹遍布大瑶山的每一寸土地,无论是风雨交加的雨季,还是寒风刺骨的冬日,她都坚持上山采药、为病患治病。
这份执着,并非仅仅源于行医的职责,更是因为她深知,许多山民没有条件去大城市就医,他们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她身上。
瑶医虽然声名远扬,但家族的规矩历来严苛。为了保持技艺的纯正,医术向来代代单传,不轻易外授。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瑶医的传承却面临困境。
黄兰英逐渐意识到,靠单一的家族传承,这门古老技艺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于是,她毅然打破传统,将毕生所学公开传授给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在江华民族中医院,黄兰英开办了一期瑶医传承培训班,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学员。
这些学员中,不乏医学专业出身的医生,也有传统医药爱好者和普通的山民。
他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医院的院长,他带头拜黄兰英为师,以表对瑶医文化的尊重。
黄兰英的课总是从基础讲起,她带着学员们亲自上山采药,教他们如何分辨草药的形态、药性以及采摘的最佳时机。
学员们手中拿着记录本不断记录,黄兰英则将自己数十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
在这些学员中,有一个叫阿力的年轻人特别引人注目。
他是江华本地人,自幼对瑶医怀有深深的敬意,立志要学习瑶医。
成为黄兰英的徒弟后,阿力每天跟随她上山采药、调配药剂,学习火疗技艺。
他对这门技艺的热爱和执着让黄兰英感到欣慰,认定这孩子是瑶医的未来。
尽管年事已高,黄兰英依然坚持学习。她时常翻阅现代医学书籍,与年轻医生交流。
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瑶医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将瑶医技艺传授给更多人,为更多患者带去福音。
她说:“这些草药是祖宗留下的智慧,我不能让它们在我手上失传。”
平凡生活中的伟大坚守
黄兰英总说:“医术是祖宗传下来的,不是用来赚钱的。”这是她一生的信条。
她治病救人的事迹在江华县几乎无人不知,她给患者看病,从不计较诊金。
在大瑶山深处,有一户人家因儿子重病多年陷入困境。
家中的顶梁柱老李头早年丧妻,靠种田养活儿子。
儿子患病后,家中花光了所有积蓄,依然无法治愈,无钱继续治疗的他们几近绝望。
听说黄兰英不仅医术高明,还经常为贫困患者免费诊治,老李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了十几里山路,颤巍巍地来到她的家中。
黄兰英仔细为老李头的儿子诊断后,决定亲自为他配药。
她不仅为他们免费治疗,还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钱,购置了一些治疗必需的药材。
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位病重的患者,她每隔两天便亲自上门,悉心查看病情进展。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老李头的儿子病情逐渐好转,终于可以下床行走了。
老李头抱着黄兰英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他颤声说:“黄奶奶的大恩,我们一家子一辈子都不会忘。”
这个画面被村里人传颂,黄兰英成了他们心目中无私无畏的“医仙”。
像这样的故事,在黄兰英的行医生涯中数不胜数。
她从不计较诊金,很多贫困患者甚至在没有支付一分钱的情况下,接受了她长达数月的治疗。
有人为此不解,问她为什么甘愿分文不取,她却总是一句朴实的话回应:“看到病人好了,心里就开心,钱不重要,救人最重要。”
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信念——医术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
黄兰英的生活极为简单,甚至可以说清贫。
她住在大瑶山脚下的一间老木屋中,每天清晨,她都会先饮下一杯自酿米酒,然后背起那个用藤条编织的竹篓,开始一天的采药之旅。
午后,她会把采回的药材摊在屋外的竹席上晾晒。
在她的木屋前,总能见到一片或绿或黄的药材整齐地铺在地上,散发着清新的草木香气。
作为一个百岁老人,黄兰英的身体依然健朗,这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
有人问她长寿的秘诀,她总是笑着说:“多动手、多吃苦,心里少装事,身体自然好。”
她的生活节奏简单却充实,从不为无关的事情浪费心力。
粗茶淡饭、早睡早起,是她几十年来的习惯;采药、制药、看病,是她一生的主线。
也许正是这种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让她成为当地的“长寿传奇”。
而对于瑶医的未来,她也充满信心。她相信,瑶医的智慧就像深山中的泉水,虽然不起眼,但涓涓流淌,生生不息。
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她在百岁高龄时,依然默默守护着这片大山和山中的人们。
结语
黄兰英的一生,是瑶医文化的缩影,也是一个医者仁心的传奇。从深山到网络,从默默无闻到众人敬仰,她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守护了无数人的健康,也守护了瑶医的传承。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与自然共生的智慧,一种不计得失的仁心,以及一种超越时代的信念。正是这些品质,让黄兰英成为了瑶族大山中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生命,也照亮了瑶医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湖南日报 2024-06-21《102岁江华瑶医黄兰英:不讲钱,讲钱就不灵了》
2.人民资讯 2024-06-19《湖南江华:百岁瑶医“火爆出圈” 吸引全国患者上门寻医》
3.今日女报2024-06-20《扎根大山的百岁瑶医:行医84年,视频圈粉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