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崇祯留下了后路,为什么崇祯没有用呢?最终断送了明朝

当年明月在 2022-03-21 10:13:00

明朝自朱元璋建立之后,到朱棣的时候到达了顶峰,凭借着强大的国力,朱棣派遣军队四处出海去结交那些国家,然后自唐朝以后,中国又出现了一次众国来朝的局面,这是属于朱棣和明朝的荣耀。我们都知道,朱棣的皇位不是正常继承的,我们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他身处其中,天下人都在看着他,他是怎么办的呢?大概是觉得自己的皇位有问题吧,所以朱棣就想要多做出一点政绩来抹杀掉这一切,他大概也算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吧,虽然他篡位,但是后人多津津乐道的却是他在位之时做的政绩。然而,他在位期间的时候做了一件事,影响非常大,也是有机会拯救明朝的,然而,崇祯哪怕到了最后也依然没有选择采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崇祯在是一个有很大争议性的人物,有的人夸他人很是敬业,在位这么多年,每天都工作很长的时间,要操心很多事情,过的也很累,最惨的就是他做了这么多,最后也依然没能挽救摇摇欲坠的明王朝,还是任由其灭亡了,一生都是悲剧。然而,有的人就专门找他的毛病,说如果明朝皇帝不是他,哪怕是嘉靖、万历甚至是天启,都能挺更长的时间,因为崇祯的折腾,才让明朝过早的灭亡了。如果换个不怎么管事的,让手下人按部就班,或许还会有转机,那么,应该如何来看这件事呢?

其实,老天对于崇祯的确是不怎么厚道的,他刚刚即位,就赶上了天灾,在西北地区发生了连年的干旱,这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是天大的事情,崇祯也清楚,只不过他能力实在是有限,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人,这件事确实是有点重了。偏偏崇祯那边也收不上粮饷来,发放给他们的粮食也被层层克扣的差不多了,结果因为这样,就导致西北地区乱成一片。又加上崇祯想节省开支,想到了“开源节流”的事情,他觉得驿站这个制度人员太多,有点冗杂,所以他就裁掉了驿站,结果因为这事,又蹿出个李自成,更加让他焦头烂额。然而,他烦心的事情还远远不止这些。

其实,他更加担心的还是关外的皇太极,在此前,他们之前已经有过多次的较量,明朝的实力一次不如一次,大概确实是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对于崇祯而言,目前唯一有希望保住明朝的方法就是先和一方讲和,然后集中对付另一方。然而,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我们知道,自古以来,我们一直是把塞外之地的人作为蛮夷来看待的,我们要求的也不多,只要他们可以俯首称臣就可以了,而且会给他们很多礼品作为回赠,反正总觉得他们低我们一等。所以骨子里是不愿意去议和的。

然而,到了无路可走的时候,或许有人会去变通,可是,换了哪位皇帝都行,就是崇祯不行,他是个极要面子的人,暗地里或许也想过这件事,但是绝对不能拿出来说,因为明朝后期官场上的言官特别厉害,他们天天就给皇帝找茬,而且以挨打为荣,万历后边就烦了,所以也不理他们,几十年晾着他们,倒也相安无事。崇祯做不出这种事情,他太过敬业,仿佛有点过犹不及了,在偷偷议和的事情泄露之后,他就第一时间否认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说到这里,很多人觉得崇祯都是咎由自取,身为皇帝,连能屈能伸的道理都不懂,葬送了国家,连累了这么多的百姓。当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否定他,只是他的骨气依然应该让所有人都肃然起敬,他在最危急的时候还是选择了以身殉国,这就远远高出很多的亡国之君。其实,即便国家沦亡在即,他还是有机会保有后路,那是朱棣当初为他为明朝特地留下的,为什么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呢?

其实,朱棣留的这条后路很简单,当初他即位之后,就决定带着所有的官员和机构去往北京,不想呆在南京。然后就把都城迁到了他原先的封地那里,但是和其他的皇帝不同,他虽然抛弃了南京,但是这里的编制等都没有任何的损失,六部以及官员都是照旧工作存在的,然后一些年纪较大的官员,到了退休的年龄,依然想要最后为国家出力,做一些简单的工作的话,也可以来到南京。所以说,如果崇祯早一点做出决定,迁往南京,就可以马上继续临朝决断,还可以吧让李自成、皇太极在北方地区争斗,他也能够在南方继续保持实力,说不定会有机会卷土重来,最终胜负如何也说不定。

然而,还是刚刚提到的那件事情,崇祯太好面子了,他担心这样做会被别人说自己抛弃了祖宗的基业,万一此后收不回来,自己就成为了千古罪人了。所以一直不敢下这个决定,犹犹豫豫的,再加上他喜欢推卸责任,所以手下人也学聪明了,就是不开口提这个建议,结果这么耗来耗去,最终让李自成兵临城下。这下子他想跑也跑不掉了,白白的放弃了这么好的机会,也让明朝失去了希望,最后跟崇祯一起消逝不见了。

0 阅读:57
当年明月在

当年明月在

分享一下我读史的一点小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