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開臨《秦詔版》

逸逸书坛 2024-04-12 21:16:32

石 開

1951年出生於教師之家,童年和少年在福州的三坊七巷中度過。 青年伊始,作為知青到閩北山區務農學稼。 五年後回到福州當汽車修理工。 修理工做了將近十年終於不堪厭煩,求人幫調到福州美術館工作,1990年為日本某書法團體刻印,獲金數萬元,毅然辭職,在家專心藝術學習和研究。 1998年到北京定居,鬻藝為生。

曾任福建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中國篆刻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印社副社長。 出版有個人書法篆刻作品集多種。

《秦詔版》西元前221年 高 10.8cm 寬 6.8cm

《秦詔版》簡介

亦稱「秦量詔版」。 青銅制。 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統一 度量衡詔書,有的刻秦二世元年同類詔書,或二詔合刻。 秦詔版無論在史學還是書法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秦始皇統一中國,李斯為丞相,進行了統一全國文字的工作,變大篆為小篆,結束了“文字異形”的狀況。 詔版為自由體,主要是為了實用,寫法草率,筆劃方正,行款錯落,該詔版文筆劃方折是因為刀刻所致。 文字仍屬篆書範疇。

石開 臨《秦詔版》

34.5cm×34.5cm 2016年5月

愛文字書藝館藏

【釋文】

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 乃詔丞相狀、绾:法度量則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

鑿刻公文此發端,天成錯落讚神完。 可憐些等翛然意,沖淡狼秦苛政觀。 臨秦詔並題。 石開。

【陸俨少評石開治印】

石開冶印獨出蹊徑。 尋其淵源所自,蓋出之秦權詔版暨秦漢急就章。

——陸儼少

石開 臨《秦詔版》(局部一) 愛文字書藝館藏

【關於秦詔版的評介】

▲《秦詔版》是秦代書法的重要資料。 其體勢瘦勁、朴茂,轉折挺鍘,不似秦刻石那樣森嚴宛轉。 尤其字形大小懸殊,佈局極盡錯落之致,於整飭的秦刻石之外,又別具一格。 在秦代簡牘尚未出土以前,人們多以為《秦詔版》的字體是古隸,但其結構繁複,起止藏鋒,運筆中鋒,基本上仍屬於小篆體系;當然也可以約略看出,在篆書的母胎內正在孕育著新的字體的某些跡象。 《秦詔版》較多地保存了甲骨文的用筆、章法的遺意,同時又是漢代鑿印的濫殇。

——《中國書法篆刻鑒賞辭典》王玉池主編

石開 臨《秦詔版》(局部二) 愛文字書藝館藏

▲詔版文字出於契刻,為便於奏刀,對小篆字體作了改動,化圓轉為方折,變曲筆為直筆,將回環繚繞的曲線變成橫豎相交的直線。 秦始皇時詔版很多,一般都不用毛筆書寫底稿,直接契刻,這給詔版書法帶來如下特點:一是線條剛勁細挺,瘦硬通神;二是所有筆畫順勢走刀,任意為之,不加雕飾,書寫意味特濃;三是結體造形和間距安排隨機生發,長寬高矮,參差錯落。 章法上左右傾斜的字貫穿在一條流動曲折的行軸線上,大小正側,疏密相同,空間的形式感很好,這樣的作品沒有條條框框,生動自然,天籟渾成。

——沃興華《書法觀止》

石開 臨《秦詔版》(局部三) 愛文字書藝館藏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行統一度量衡等詔令,並採用商鞅變法時的方法,在秦朝的標準器上加刻一道詔書,這就是秦代權、量等標準器上的詔版文字。

秦代詔版文字在書法上不似刻石那樣工整嚴謹,書寫時略顯隨意,因此有論者謂此為“秦隸”或者“古隸”。 但從書法總體風格來看,這種詔版文字還是應屬於篆書的範疇。

——單國強主編《中國書法鑒賞圖典》

石開 臨《秦詔版》(局部四) 愛文字書藝館藏

▲錯落而傾斜、大小間雜的詔版權量書才是秦時代書法的真正面貌。 它天真爛漫,排比裝飾但情趣盎然,與它相比,刻石簡直算不了什麼。 比如,秦代石刻大抵是不敢作如此歪斜、如此肆無忌憚的左揖右讓的。 之所以會有這些左揖右讓,一則是文字應用本身的差別,二則還是權量詔版本身的行制規定。 比如有如此弧形的外貌,字形的排布當然應有一定的適應與協調,有如我們寫扇面,也必須依扇面之形在章法上作靈活的排列,使密者不悶、疏者不空,這才是高手。 字形的上緊下松也是理所當然,但它又不能改造文字的大概體式與筆劃,故而以左揖右讓作為調節,於此亦可見秦人的聰明才智——不知為什麼,我似乎想到了秦印的有趣,我想它們之間似乎體現出相近的藝術法則。

0 阅读:0

逸逸书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